活血化瘀法这样用,能治多种疾病
小编导读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临床经常会用到的一种治法,是指通过辛散活血之品,以驱除脉络、脏腑之瘀滞,使瘀血得去,从而达到祛除瘀血之目的方法。如今,活血化瘀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被广泛应用于各科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今天我们来看一下活血化瘀法在外科中的应用。
一、益气祛瘀法
气帅血行,气壮则血行自如,既不妄行,又不留滞;气虚则血行无力,缓慢而瘀阻。此为常理。但往往又因血为气母,瘀血日久,气无以载,亦可形成气虚血瘀证。如深静脉炎外伤性偏瘫等病中多有此类病变。治法以补气为主,活血化瘀为辅,如补阳还五汤法等,使气血充足,血脉流畅,肿消痛减而取效。
案例:马某,男,41岁,工人。1981年10月13日初诊:左下肢深静脉炎并发臁疮一年半。患肢肿胀,行走不便,于右胫骨中段外侧形成溃疡,疮面2cm×2cm,流滋水,疮周紫黑,略高出皮面,伴发湿疹,苔黄腻,脉沉弦。证属气虚血瘀,湿热下注。治以益气活血,清热利湿。
处方:生黄芪30g,党参12g,生薏苡仁15g,鸡血藤30g,丹参12g,川牛膝10g,炮甲珠10g,地龙10g,蒲公英15g,车前子10g,外敷生肌象皮膏。服药3剂后,患肢肿胀见消;9剂后溃疡愈合。5个月后随访,臁疮始终未复发,已上班工作,唯劳累时患肢轻度肿胀。
二、理气活血法
气血同源,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滞则血凝,血瘀则气机壅滞。如胆囊炎胆石症早期、阑尾尖、肠粘连以及多种周围血管病中均有气滞血瘀之病变,只有理气药活血同用,二者相互为用,相得益彰,加强活血化瘀的力量,才能取效。常用方如复元活血汤。有一病倒,颇为典型。
案例:丁某,女,35岁,太原铁路局职工。1981年5月27日初诊:左侧胸壁静脉炎半个月。2周前因夫妇口角,佯装生病,翌日左胸至肋下起一索条状肿物,30厘米长,红肿硬痛,伴有胸憋,呕吐,舌淡,苔白,脉弦。证属肝郁、气滞、血瘀。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方用复元活血汤加减。
处方:柴胡10g,香附10g,天花粉10g,当归12g,炮甲珠10g,红花6g,酒军10g,丹参30g,川楝子10g,延胡索10g,半夏10g,生姜3片。5剂后,肿物虽有延长,上自左胸三肋间,下至左髂前上棘,但自觉疼痛已止,不呕吐,饮食增加,胸憋减。又3剂后肿痛基本消失。1982年4月随访,愈后未复发。
三、温经活血法
外寒入里或阳虚内寒均能导致寒凝血瘀。如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冻伤、雷诺病及部分痹证,均有此类病变。治以温阳祛寒,活血通脉并施。寒邪消解,则血运而行,血行通畅,则阳气得布,四肢得温。
案例:吕某,女,48岁,原平人。1982年7月7日初诊:双手双足疼痛、畏冷70余天。患者手脚遇冷则苍白、继而青紫、疼痛难忍,得暖则缓,所以虽在炎夏仍戴手套,穿棉鞋,经多方治疗,疼痛加重,行动不便,需人搀扶而行,伴月经闭止。查心电图正常,甲下微循环报告“中度不正常微循环”,舌有瘀斑,苔白,脉细数。诊断为雷诺病。证属阳虚寒凝,血脉瘀滞。治以温通血脉。
处方:炮附子12g,细辛3g,熟地黄15g,肉苁蓉10g,巴戟天10g,白芍24g,玄参15g,桂枝6g,麻黄3g,川牛膝10g,炮甲珠10g,地龙10g,丹参30g,鸡血藤30g,甘草15g。6剂药后月经来湖,8剂药后冷痛减轻,18剂药后微循环有所好转,为“轻度不正常微循环”。至同年11月15日再诊,上方加减又连续服用43剂药,诸症明显好转,怕冷减轻,手足肤色基本正常,遇冷后仍有轻度疼痛、麻木,但生活基本自理,能承担一般家务。上方减量,间断服用,以图痊愈。
四、凉血化瘀法
热邪太甚入于血中,损伤血络,或者血热妄行,出血之后,离经之血,留滞不行,均可形成瘀血,如疔毒走黄、疽证内陷、出血性紫癜、皮肤变应性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均有此类病变。治疗之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并用。热邪消散,则血行正常,瘀血化去,则脉道通畅,热毒得解。常用方如散肿溃坚汤、凉血地黄汤等。
案例:张某,女,20岁。1983年3月23日初诊:从1982年7月中旬以来,右足底生一皮下结节,色红,肿痛,之后左下肢内侧沿静脉走向起同类结节数枚,多方治疗不愈,近来经省人民医院皮肤科诊为皮肤变应性血管炎,脉细,苔白厚。此乃湿热之邪侵入脉络,营血运行受阻,瘀血凝滞肌肤所致。治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处方:丹参10g,鸡血藤30g,川牛膝10g,炮甲珠10g,桃仁10g,红花10g,连翘12g,紫花地丁30g,蒲公英30g,丝瓜络10g,生薏苡仁15g,车前子10g。3剂药后硬结软化,6剂药后痛减,9剂药后胫前之结节消散。
五、活血利水法
水之与血异名而同源,互相维系,相为倚伏,水(津液)能生血,血能化水,在某些疾病中往往有水蓄则血瘀,血瘀则水壅,互为因果,缠绵不已,如象皮肿、前列腺肥大、水疝、慢性肾炎等。治疗以活血化瘀、利水化湿,瘀血去则三焦气化得行,水湿正常运行,壅塞之水消,则脉道通利,病因得除,症状自愈。
案例:任某,男,8岁。1985年4月13日初诊:左侧睾丸精索鞘膜积液5年,早晨轻傍晚重,初由外伤引起,曾服疏肝、利水、软坚之药消散,停药后即复发,再服原方数十剂而不见效。查左侧阴囊肿胀,精索上方可触及长圆形肿物,光滑、囊性感,透光试验阳性,苔白,脉缓。病属水疝,乃气滞血瘀,寒湿下注,寒浊互阻所致。治以活血理气,温阳利水。
处方:①云苓6g,猪苓6g,泽泻6g,桂枝3g,川楝子4.5g,橘核6g,车前子6g,黄芪9g,红花6g,桃仁6g,水煎服。②当归30g,鸡血藤30g,芒硝30g,白矾12g,五倍子12g,水煎熏洗患处,每日1次,每次30分钟。上方服用6剂后,阴囊已接近正常,扪之无明显积液,精索鞘膜肿物变软缩小。又服药6剂后,肿胀全消,临床治愈。以参苓白术散善后。之后患儿又曾复发,仍以原法,改为丸药彻底治愈。
六、活血消风法
气血不足,脉络空虚,风邪乘虚而入侵,痹阻络道,血脉涩滞,引发关节疼痛、口眼㖞斜等,治用活血化瘀,疏散风邪。
案例:张某,女,42岁,1978年11月19日初诊:昨天突然口眼向左侧㖞斜,闭目不实,口㖞、舌㖞、流涎,说话不清。素来身体健康,发病原因不明。脉弦细,苔薄白,此乃气血不足,脉络空虚,风邪中络之证。治以调血活血,祛风牵正。
处方:归尾10g,赤芍10g,川芎6g,白附子10g,僵蚕6g,全蝎3g,辅以局部针刺,服药4剂后,闭目正常,口㖞减轻,只有说话、嬉笑时仍显㖞斜。继服药6剂后痊愈。1985年底随访,病未复发,五官端正,毫无病象。
输尿管结石总有肾虚膀胱热,煎熬水液凝结成石。但如果结石停留体内,久滞不动,必然阻遏气机,滞瘀血脉,血脉瘀阻,则水道不利,致使结石愈结愈大,二者层层相因,愈结愈坚,治法必须活血化瘀,通淋排石相兼而施,瘀滞化则结石得以消减,得以下行;通淋利尿,则尿量增多,冲击结石下移,是结石外排的主要动力。二者结合,共奏排石之功。
案例:马某,男,53岁,1983年3月2日初诊:右侧输尿管结石,发现三月余,邀请省城中西名医医治无效,因已发现肾盂积水,以免损伤肾脏,西医建议手术取石,患者已将X片送往北京,以便确定手术方式等。患者除1980年有肾绞痛病史外,无明显症状,体质尚可,面色红润,苔白,脉缓。此乃结石久滞,气血瘀阻之证。暂拟破气化瘀。
处方:三棱10g,莪术10g,青皮10g,陈皮10g,枳实10g,鸡内金10g,车前子10g,甘草梢6g。
3月5日二诊:上药服三剂后,脉证无明显变化,峻猛之剂只能暂用,不宜久服,改利尿通淋排石法。
处方:金钱草30g,海金沙15g,瞿麦12g,萹蓄10g,石韦10g,车前子10g,白芍15g,丹皮10g,甘草梢6g。服药1剂半后于3月7日排出1.7cm×0.8cm大块结石1粒。无甚痛苦,病遂痊愈。
八、活血通乳法
乳痈之证,多数源于郁乳,乳汁来源于脾胃之气血,乳郁又多因气郁血滞,所以乳痈多有气郁、血瘀的病因病机。治疗早期乳痈,多以活血理气、通乳散结为首要之法。气血疏通,郁结自解,痈脓便不易形成。
案例:张某,女,28岁。1981年6月12日初诊:乳房部结块肿痛3天,3天前发热,头痛,全身困楚,两乳胀痛,翌日便发现,两乳上方均可触及4cm×3cm大小结块。因发热患者停止哺乳,故乳房憋胀疼痛更甚,苔黄白相间,脉弦细略数,此乃乳痈之郁乳期。因气郁血滞,排乳不畅,结而成块。治宜清热解毒,活血通乳,方用芍药瓜蒌甘草汤加减。
处方:赤芍30g,蒲公英24g,金银花30g,连翘15g,瓜蒌15g,当归10g,丹皮10g,橘叶10g,王不留行10g,路路通10g。服药3剂后,排乳通畅,结块消散,无压痛,减量继服2剂而痊愈。
总之,活血化瘀法是一项疗效可靠的治法,不论何种疾病,只要有瘀血的见证者,多能使用,即所谓“异病同治”也。虽然如此,运用时还必须掌握要领。一是气、血、水(津液)同源异体,可以互相生化,在病理中亦可互相影响,所以这些疾病病变过程中,凡有瘀血见证者,宜辨清主次,适当加用活血化瘀法,收效更捷。二是热胀冷缩,物性之常,血乃液体之物,受寒热之影响更大,疮疡和血管病中常会遇到因寒热而血瘀者,只有在辨清寒热虚实的同时,加用活血法,疗效才可靠。此外痰瘀互结,赘生结块肿瘤,瘀血结石相因,久滞不动,这些疑难大症,如果辨证准确,药物配伍得当,用活血化瘀法往往能收到显著疗效。
赵尚华教授40余年来临床实践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经验——
扫码免费试读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部分,简述中医周围血管病学的发展、周围血管疾病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内容。下篇为各论部分,重点介绍赵尚华教授治疗脱疽、血栓性静脉炎、肢端动脉痉挛病的经验。书末附有赵尚华教授治疗周围血管病的验案12则和效方1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