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的钟声

白马寺的钟声

  1,

  来洛阳白马寺,是想听听“马寺钟声”。

  站在偌大的寺院里,驻足,闭目,侧耳,倾听梵音。凡音纷沓,脚步,话语,风吹檐铃,还有几树金黄,在黄昏掩来前,反射初冬温暖的暮光,纷纷坠且落。

  钟被禁锢在阑干里,钟声被禁锢在金铁里。

  如果此刻有月色,或许可以融化时间的铁石心肠,粼粼起一片片钟声,掠过庭院的湖面,就像我眼前的这群鸟,飞进人烟里的洛阳城。

  寺外的白马闭目垂首,风掀不动它的鬃毛,对于阳光的抚慰或时间的潮水,它都无动于衷。它一定也像我一样,等待钟声响起。它可以一直等下去。白马非马,白马早已睡去,白马以石头的形态睡去,是时间的慈悲为怀。

  必须是白马啊!白驹过隙,时间驰过时间,美驰过时间。无论是抒情、叙事还是去相入空,都必须是白马,白马让人伤悲。

  白马寺外的白马,不是永平十年的白马。那匹驮经回来的白马,一定在白马寺盖好后的某一个夜里,被摄摩腾与竺法兰卸了缰绳和鞍鞯,并以潮湿的柔情摩挲良久,放飞在溶溶如空的月色里。钟声一定在它回眸的那一刻敲响,又引得它频频回头。那一夜,一定有许多洛阳人听到了马鸣嘶嘶,钟声空远。

  白马远去,还有钟声。

  2,

  “白马寺,汉明帝所立也,佛入中国之始。寺在西阳门外三里御道南。帝梦金神长六丈,项背日月光明,胡人号回佛。遣使向西域求之,乃得经像焉。时白马负经而来,因以为名。”这是中国佛的来历,白马寺的来历,时在公元68年。

  白马寺的故事太多,白马寺的历史太久,白马寺的荣耀和苦难,再来一千匹白马,也驮不动,也带不走。“祖庭”,“释源”,“中国第一古刹”,中国佛教的滥觞之地,中国佛法的源头,东南亚佛法发源地,中国第一次译经,第一次说法,第一例剃度受戒,第一次佛道论战,都发生在这里。

  晨钟暮鼓是由钟鼓楼发出的。钟声无质无形,钟声易碎易散,更何况众声喧嚣,哪里听得见?哪里顾得上听?毕竟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毕竟眼见不如手触,毕竟生活不易,都有那么多心愿要许,有那么多话想被倾听。功能性的耳朵,主要为接受信息和答案而设。暮鼓晨钟里,能有人生的答案?

  或许,自古以来,钟鼓楼都不是白马寺最热闹的地方。

  白马寺本院坐北朝南,长方形,沿南北中轴线建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毗卢阁等,均恢弘古朴,震慑人心;殿内菩萨塑像,碑刻石雕,皆有故事皆有源头,无不令人肃然。

  进山门后便是钟、鼓二楼。东边钟楼,题匾“马寺钟声”;西边鼓楼,牌匾“释源鼓音”。譬如闸门,人群通过后,如水泄平川,四散纷纷。

  钟声在他们身后,绵绵敲响,听到了又有几人?

  我所在城市的邮政大楼上,也有大钟应点敲响,而我几乎没有听见过。

  3,

  暮色四起,但我未听鼓响,也未闻钟声。

  “鼓以动众,钟以止众。夜漏尽,鼓鸣即起;昼漏尽,钟鸣则息。”

  起即息,息亦即起。起是息的终止,息是起的终止。譬如生死。

  钟声是一个个句号,在黄昏时分,句读白昼的叙事抒情。

  钟声是一个个省略号,在薄暮时分,留下袅袅余音,供思索,供回味。

  钟声实在太过虚无,风携过耳,能被耳廓挽留的能有几丝几缕?

  钟声实在太过真实,由耳及心,便是大千,便能生无穷实相,生澎湃潮水,也生万千梵音,生宁静心,生灭,生潮水一去江月明。

  钟声不是断喝,而是一声叹息,是温柔的止,是温和的戒。润如雨,轻似梦,有时候又响若惊雷,就像东汉那年的梦。

  钟声不一定是汉明帝最先听到的,梦不一定是汉明帝最先做的。之前,天竺的僧人已经来到西域,佛的钟声已经响遍西域。总有一片被玉门关外的朔风带回中原,入了谁的耳,惊了谁的心。汉明帝的梦,是史书书写的必要,是一个象征,一个标志,一个总结,一个符号,一个民族崭新的开始。这一声钟,止了片刻我们的诸子百家、道德南华,它化作风,化作光,在那片刻的停顿中,如雨入海了无痕,化作金人一梦。

  太久了,太远了,我们的文化太过功用,太过堂皇,我们的贤哲提出的问题太过辽阔,太过宏大,或王道,或名节,或三立,或家国,或韬略,便是无为的老子逍遥的庄周,那冥冥的幽思雄辩的文采,又几时真正关心过个人的终极问题:生的尽头是什么?死是否无边无际?“我”是否就是这具身躯,随之生,又随之亡?如果不是,“我”将去向哪里?

  人之一生,无非生死,子不语者,这个名叫“佛”的教派却语之甚详,给出的答案,令人热泪盈眶。世间需要世间法,除了宏大,除了经世致用,我们还有极为幽微的心灵,那里荧光烁烁,那里微风习习,那里敏感脆弱,那里轻声地说:在这里,我只关注一个“我”。这是许多心灵隐秘的愿望,世间于是有了佛。

  去往西天的使者,在路上遇见了东来的传经人,是水思空川,是河盼泽泻,是巧合,是愿念神秘的力量驱使。那一刻,大地定有微微的颤动;那一刻,驼铃讶异,暂停的片刻里,高僧背后的云天璀璨,斑斓的霞辉兴奋地穿行,布置着盛典的背景;那一刻,钟声从遥远的天国传来,被万千只大鸟驮载,飞向坚实的人间。从此之后,先人的世界顿时辽阔,顿时柔软,顿时清净,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无始无终,扑面而来的不仅仅是时间的洪流,更有空间的河流,崖岸不再高耸,生死不再坚壁,打通,融汇,人活在浩瀚里,活在自在里,活在彼此相生的无穷因果里。

  钟声悠远,钟声必然不以色相,不以“有”,不以诱惑;钟声必以空灵,必以“无”,必以自在,进入文化密度曾不能容一纳米的中原血液。白马去矣,而寺则永存,虽有“三武”灭法,但融入血液的力量又岂能消失?事关生死的问题又怎能回避?白马寺废而立,立而废,这人间的“释源”,这佛教的“祖庭”,必将永存于世间,这最初的道场,必然钟声永远,擦拭心灵的积垢,软化心灵的血管,唤醒迷茫的眼睛,抚慰失眠的灵魂。

  暮色四合,我还没有听见钟声。

  我问。

  僧答:钟声不被关注,所以只在岁末的最后时刻敲响。届时,将有异邦人越洋而来,齐聚白马寺,听马寺钟声。

  异国却有中国僧,魂定也曾漂洋过海,来长安,来洛阳,来白马寺,在苍茫如海的人烟里,听听那钟声。

  4,

  日本唐招提寺里,鉴真大师依然紧闭双目,似在静听故乡的钟声。

  唐招提寺,是日本的“白马寺”,是日本的祖庭,是日本的释源,传道者是西来的圣者。天竺,在中国之西;中国,在日本之西。中原与西域、天竺,隔着风沙,隔着巍巍的帕米尔高原;中原与日本,隔着苍茫的大海。但钟声飞得过沧海,越得过生死鸿沟。

  公元742年,时在大唐,日本留学僧荣睿、普照到达扬州,恳请寺院派遣高僧东渡,传授佛教真义,为日本信徒授戒。大明寺众僧“默然无应”,唯有鉴真表示“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遂决意东渡。但海天辽阔,人世诡谲,四次东渡皆告失败。第五次时,遇大风,风高波峻,水黑如墨,海上漂流十四天,登陆后,大弟子祥彦坐化,鉴真双目失明。是年,他已年过花甲。

  时为花团锦簇的开元盛世,他在烟花似锦的扬州,他是剃度授戒四万人的高僧,他要去的地方是远逊大唐的异邦岛国,是什么支撑着他不畏生死一心东渡?是后世理解的“宁为鸡头”?为名利者,名利恒以驱之,危足以却之,死足以惧之。他是听见了愿念的呼喊,听见了钟声的召唤,就像竺法兰和摄摩腾,就像昙柯迦罗,就像玄奘,就像法显。他们一定都听到了钟声,钟声杳杳,钟声澄澈,钟声涤净心尘,钟声明明如镜,皎皎如月。他们无我无相,明心见性,只有大愿力充荡。

  六十六岁那年,鉴真第六次东渡,于鹿儿岛秋目浦登陆,次年入奈良东大寺,授戒众生。十年后坐化,称“天平之甍”,为日本律宗初祖。

  “天平”,年号也;“甍”,屋顶也。

  初,荣睿见鉴真,长跪说道:“日本虽有佛法,但无传法人,譬犹终夜有求于幽室,非烛何见乎!愿师可能舍此方之利乐,为海东之导师可乎?”

  此情此景,譬如昙柯迦罗初到洛阳所见:剃度者众,然不备僧人之威仪,不具佛法之修持。昙柯迦罗做了白马寺的红烛,正如盲者鉴真,将自己燃成冲天的烛火,驱散了黑夜;将自己融为袅袅的钟声,抚平躁动,止息恶行,带来樱花一年年盛开如雪。

  很多年后,长屋王造千领袈裟,送往中国供养,其上绣有四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善哉斯言。

  今日的白马寺内,泰国佛殿,印度佛殿,缅甸佛塔,斯里兰卡佛殿,也正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钟声杳杳,震动人心,由古至今,继往开来。

  5,

  白马寺的钟声,当在公元250年才真正敲响。

  这一年,昙柯迦罗来到洛阳,见佛界乱象,翻译戒本《僧祗戒心》,设坛授戒。

  然犹有不足。佛图澄继续东来,戒教众“酒不逾齿、过中不食、非戒不履”。考戒律,以正佛国之风。

  然犹有不足。高僧道安为僧尼制定轨范宪章,条为三例:“一曰行香定座上讲经上讲之法;二曰常日六时行道饮食唱时法;三曰布萨差使悔过等法。天下寺舍遂则而从之。”

  然犹有不足。公元399年,法显有感于戒律经典缺乏,佛教徒无法可循。为矫正时弊,年近古稀的法显,踏上了去天竺寻求戒律的漫漫征程。苍茫的沙漠上,“上无飞鸟,下无走兽”,“望人骨以标行路”。七十八岁归国,回望来路,“不觉心动汗流!”大愿得遂,译出《摩诃僧祗律》四十卷,《僧祗比丘戒本》一卷,《僧祗比丘尼戒本》一卷。

  然犹有不足,犹有大德高僧东来西去,北上南下。祖庭的钟声袅袅不绝,轻烟一般,散入天下之中的洛阳,再由各地钟声相续相和,飘向四面八方,言说着“钟以止众”。

  “止”便是“戒”,“戒”便是“界”。

  钟声离离,钟声邈邈,空空的钟声里,俨然有无形的戒,无质的界,温和的止。钟声慈悲,愿者受戒,愿者才能真正听懂。

  有“在家戒”四种:三皈依,五戒,八戒,菩萨戒。

  有“出家戒”五种:沙弥、沙弥尼戒,式叉摩那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

  比丘戒有二百五十条,比丘尼戒有三百四十八条。

  从来都想自由,孰愿戒律束身?

  佛欲涅槃,阿难问曰:然则以谁为师?佛说:“以戒为师。”

  “夫受戒者,超凡鄙之秽流,入圣众之宝位也。”

  戒者界也,界内有佛光普照,璀璨宝位。

  戒生定,定发慧,戒为修持之本。

  自在如来,在戒之内。

  6,

  达摩东来,梁武帝迎迓,问道:“朕自登九五以来,度人造寺,写经造像,有何功德?”达摩说:“无功德。”武帝不解,问道:“何以无功德?”达摩说:“幻影而已,并无实相。”武帝问:“如何是真功德?”达摩说:“不可着功德之相,自净其意,自空其体,不着贪相,不以世求。”梁武帝终不能解。

  苻坚南下,“朕以十万之师攻取襄阳,唯得一人半。”一人为道安,半人为习凿齿。道安被送往长安,驻锡五重寺,开道场,译经百余万言。苻坚又遣大将吕光领七万之师攻焉耆,灭龟兹,只为得鸠摩罗什。

  为得二人半出师两次,杀人成千上万,有无功德?

  薛怀义监制白马寺,“殚万家之产”,建成后,僧人“数满千人”,为武后造势“未来佛”身份,终于大功告成。

  梁武帝欲一并宇内,连年征战。终被侯景幽禁于台城,活活饿死。

  苻坚不听道安之劝,执意攻晋,兵败淝水。吕光带着鸠摩罗什刚到凉州,就听到苻坚被杀害的消息。

  薛怀义偃蹇跋扈,纵火天堂,延及明堂,终于被杀,“以辇车载尸送白马寺,其侍者僧徒皆流窜远恶处”。

  所为佛事盛大,为何功德浅薄?

  只因着相,佛塔与佛经里住着佛,但佛更在持戒中,在虔诚的内心深处。

  《校量功德经》云:“诸佛灭后,各起塔庙复以尽形寿供养,其福甚多,不如男子女人以清净心皈依三宝,受持五戒,所得功德百分之一。”

  达摩持戒,得大圆满。

  道安持戒,成“印手菩萨”。

  鸠摩罗什以破戒证持戒,成三藏法师、八宗之祖。

  这熙熙攘攘的人群,或鞠躬,或顶礼,或焚香,有无功德?佛知道,自己的心也知道。人间善恶美丑,无论儒释道耶或白衣百姓,判断大抵相似。持善戒恶,持美戒丑,便有功德。

  或者,我们听听那钟声,也胜过顶礼无数。

  7,

  我终于没有听见马寺钟声。

  暮色浮漾,倦鸟归来,游客纷纷走出寺院。一个年轻人站在门前,回身伫立良久,若有所失,意欲再进,遍翻票据不得,遭坚拒。徒费口舌许久,终于骂骂咧咧而去。

  夕照下的寺墙,明黄温暖,却又坚固难摧。它是界,也是戒。

  如果没有墙,如何有寺?“戒”圈起了“寺”,戒让寺得以存在。

  如果随意出入,岂非红尘?“戒”筛选出“寺”,禁忌意味着通行。

  它多像钟声,止了多少妄念,息了多少纷争,又导引了多少心灵,走进善美的寺内。

  蓦然一瞥,钟楼转角处,僧袍没入。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如果此刻有钟声多好。

  忽然想起鸠摩罗什。那年他十二岁,随母入寺,看见一旁供奉着一个化缘的钵盂,便将它顶在头上。

  钟声便在此时响起。鸠摩罗什猛然醒悟:这么重的东西,岂是我一个孩子顶得动的。意念及此,立即重不堪受,顿时被压在地。

  那一刻,他顿悟了万法唯识的道理。

  我似乎看到钵盂,听见了钟声。那一刹那,仿佛电光火石,又像经历了很久很久。可我,想象不来一阵钟声。

  眼前唯有越发金黄的银杏叶,在风的授戒下,纷纷皈依犹存温热的大地;唯有宋代的白马,依然在垂首等待钟声。夜色漫溢,它渐渐沉入自己的影子。如果明朝醒来,有人告诉我,它们在夜里藉着月色回归大宋,我定然不会拍案惊奇,因为它们留下了钟声。

  钟声定会时常敲响,定会有很多人侧耳闭目,期待钟声的叶子落在自己的耳廓,就像空川盼水,就像竺法兰迦摄摩腾远望东方,就像汉明帝的使者眺望西天。

(0)

相关推荐

  • 中国最早的寺院,藏着10个“中国第一”,距今1900年依然香火旺盛

    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河南. 这张是我翻拍白马寺内的老照片 洛阳之旅的第一站:我们去了"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 这段时间(10月10日~11月10日)河南景区 ...

  • “联都空谷诗钟社”第263期(对联)临屏赛结果公布【题:白马寺】

    "联都空谷诗钟社"第263期(对联)临屏赛结果公布 一.总策划 潇湘妃子.竹山布衣 二.评委 本期终审:潇湘妃子 终审助理:湖南 吴海燕 本期主审:湖南 吴海燕 本期主评:江苏 薛 ...

  • 佛教东渐第一寺——白马寺

    镇寺之宝"夹苎干漆"罗汉造像,有700多年历史色彩如新 宋代的石雕马是优秀的石刻艺术品,是白马寺的标志物 大雄宝殿的壁上排列整齐地刻镂着五千余尊微型佛像 九级木结构佛塔齐云塔号称中 ...

  • 洛阳---白马寺

        博陵    洛阳白马寺,被誉为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座佛教古刹(又有嵩山法王寺实为第一之说).与多数佛教寺院不同的是,近些年来白马寺主建筑群旁又出现了一片东南亚及印度佛殿佛塔建筑群.    来游白 ...

  • 白马寺,中国第一古刹

    在洛阳城东约12公里的地方,有一座享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的白马寺.据史料记载,白马寺初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了.尽管这座寺院不大,但它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 ...

  • 洛阳-古城及白马寺

    下午三点乘中巴从云台山出发,晚上七点半到达洛阳. 洛阳称"九朝古都",是乾隆帝御封的."九朝"之说,因乾隆帝御封嵩阳书院大门对联中的"九朝都会&quo ...

  • 地理丨洛阳白马寺:铜钟声内悟佛哀

    我与白马寺的初见,兴许该算在老舍留下的一句:劫乱今犹昔,焚香悟佛哀. 唇齿间仔细念过"佛哀"两个字,总觉得不敢念重,似是一旦念得重了,就要唤醒了这两个字里凝结的苦痛.这并非是活在无 ...

  • 褚丽君——河南省旅游洛阳篇(二)龙门石窟、白马寺

    龙门石窟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市南十三公里,这里东香山, 西龙门山,两 山对峙,伊水从南向北流淌,形如一座天然门,称"伊关",隋煬帝都洛阳,因宫 城之门西对"伊关" ...

  • 河南洛阳白马寺,建有众多异域佛教建筑,游客仿佛来到了东南亚

    图.文  落榜进士 北魏杨炫之在<洛阳伽蓝记>中追忆了作为昔日古都,洛阳的繁华喧闹.佛寺林立.之后,战火纷扰,王朝更迭,改天换日,众多寺庙幸存至今的已在少数.所幸来到洛阳,魏书中的那种遗韵 ...

  • 马未都:日本人盯上的菩萨像,在白马寺神秘失踪,10年后重现巴黎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中,诞生了无数文物,其中数量最广的文物种类之一,就是佛像.而佛像又是我国接触最广,最久远的雕塑艺术.近代白马寺就曾经出土过一尊菩萨坐像,这尊佛像雕刻工艺精湛,就连日本人都眼馋. 可 ...

  • 李升华七言绝句 钟声

    钟声 曙鼓时传警夜钟,沉声撞月远千重. 戍边将佐听闻后,泪眼悲看玉柄龙. [注释]读唐代诗人张籍的<秋思>诗,依韵而咏别事.原诗云:"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 ...

  • 听一曲《栖霞钟声》疗心清神,忘世脱俗

    © 点击上方,聆听最美音乐 栖霞寺位于南京市栖霞山, 是我国四大名刹之一, 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是南北朝时期中国的佛教中心, 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栖霞寺到了秋季, 入目皆是金色,层 ...

  • 【推荐诗人】褚向平|告别春天的钟声(组诗十首)

    诗人简介 褚向平,石家庄人.中国诗歌学会员.出版诗集<静水流深>散文集<静水微澜>作品见于各报刊杂志. 告别春天的钟声 作者/褚向平 河北 两鬓白了 老去的一切一去不返 回忆成 ...

  • 【现代诗歌】钟声响起

    钟声响起 总是一个分界点 界限分明 推动着人们向前 怎样的忙碌 人生如舞 岁月如舞 一条弯曲的路 需要一步步 不可太慢 也不可太快 选择如海 道路多彩 前行更澎湃

  • 钟声迴荡已千年一一寒山寺

    LAM03-07阅读 1148 <枫桥夜泊> 唐 .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千年前一个霜露满天的秋夜,点点渔火明灭于姑苏城外枫桥附近远山近水间 ...

  • 袁宇飞 | ​我无力抵挡午夜的钟声

    ➝编辑:霞满天  组稿:禾秀 上一期(↓) 谷雨集 | 我们不曾相见,也不曾分离 ◎雨夜                                                        ...

  • 【小品文】钟声渐远......

    【小品文】钟声渐远......

  • 【小品文】团陂高中的钟声

    30年前,团高还没有楼房. 30年前,团高才刚刚启用电铃,但是不好使.多数时候还是以钟声为号. 30年前,团高的钟声,像一条不可能消退的染色体,嵌在我的命脉里. 1. 校园钟声的根本作用在于调度作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