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高效导学措施研究
发《中小学教育》11月刊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高效导学措施研究
湖北省利川市沙溪乡民族初级中学 杨文羽 邮编:445425
摘要:写作是初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一环,作文在中考语文的试卷上占有很大比重。七年级学生刚刚步入初中,引导他们改变小学作文的传统模式,转变困难观念,养成善于观察、乐于表达、广泛阅读的良好习惯,强化写作意识,建立作文体系,练笔后能够对习作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为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打好基础,是重中之重。因此,本文将对七年级语文作文教学设计理念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 七年级 作文教学 设计理念 有效措施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七年级学生语文作文能力的培养,是其他学科进行良好学习的重要基础。但是在应试教育等落后教育思维的影响下,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的投入相对较低,没有树立起“大语文”的教学观念,作文教学活动过于单调,缺乏趣味性和有效性,未能对学生的语文作文情感和学习习惯进行有效的培养。语文教师对于有效作文教学策略的探索,应当首先实现语文教学观念的积极转变,丰富作文教学方法,开展一定的作文实践活动,加强学生作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实现作文教学与其他教学之间的融合,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鼓励学生观察生活,随时记录感悟
如果向初中生问起语文学习中最大的困难,往往能听到“写作文”这个历史性的答案。较之小学时期,初中学生的学习任务量增大,考试负担加重,学习时间延长,课余时间减少,在写作时,缺乏兴趣,缺少素材,常常无从下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从七年级着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为了激发七年级学生的写作兴趣,消除学生对600字作文的恐惧感,教师应当改变直接布置大作文的形式,从平时的日记书写要求开始,让学生准备一个16开的小本子,选择自己最喜爱的图案,用自己最顺手的笔进行书写,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要鼓励学生每天观察自己身边的人、事、物、景,并及时把自己的见闻感悟记录下来,注明日期和地点,每日一页,字数和内容不限,留下足够的空白处留给教师写审阅评语。这一形式可以让教师在了解学生写作水平的同时,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熟悉学生的心理,利用评语,传递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建立起他们写作和学习的信心,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帮助和指导。教师可以把学生日记中的闪光点标记出来,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美好与感动,从日常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做到言之有物,表达真情实感。日记的布置让学生在每天的练笔中,产生写作兴趣,养成良好的书写和写作习惯,提高写作水平,同时拉近学生和教师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写作,乐于写作。
二、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做到博采众长
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写作源于阅读,阅读促进写作。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选取了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教师应当在课内阅读的讲授中时时观照写作,在课文赏析后,选取修辞和描写句子,鼓励七年级学生进行仿写,从仿句到仿段,从摘抄到背诵。模仿是形成学生写作风格的第一步,让学生切身感受辞藻的运用,句式的转换,领略语言的无穷魅力。教师还可以选取适合的篇目,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续写故事结尾,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扩大想象空间,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形成自己的创作灵感和思路。
教师在重视课内阅读的同时,还要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引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课外的名著、名家名篇,不限文体,不限形式。可以利用晨读时间进行指定课外篇目的阅读和摘抄,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好书推荐和阅读分享,课后布置阅读任务。小组同学分工合作,精心准备分享的作品内容,研究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及语言风格。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采用精读、略读、跳读等多种阅读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丰富知识储备。圈点勾画、摘抄和背诵同步进行,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名人趣事,加深情感体验,领悟生活哲理,在日积月累中,逐渐提高写作水平。
三、帮助学生建构体系,教师示范写作
中考作文的体裁是记叙文,一类文要求切合题意,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突出,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数符合要求。其中首要的要求是切题,即内容符合主题。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初中作文写作,最难达到的就是切题这一项要求,经常会出现跑题、偏题的现象。
对此,为七年级学生梳理题材类别、建构作文体系至关重要。七年级是打好写作基础的关键期,需要向学生阐明中考作文的基本要求,所谓提纲挈领,明确目标后再厘清思路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中考作文的题材类别主要有:情感类(亲情、友情、师生情)、成长励志类、社会见闻类和历史文化类。其中中考最常考查的是前两类,掌握题材类别能够让七年级学生在写作前正确审题,明确写作主题,做到言不离题、句句扣题。
写作课上如果一味地指导学生审题,强调感情的表达和技巧的运用,往往容易让学生产生“听时清楚,提笔迷茫”的困惑感。最有效的讲授方式是示范,教师展示自己的下水文。教师不能畏惧写作,只有率先练笔,才能分析学生写作时常常出现错误的原因,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教师的写作示范,会让学生眼前一亮,感受到师生间的平等和尊重,改变了单向的评价方式,学生也可以成为阅卷人评审教师的习作。教师的人格魅力、语言魅力、书法魅力以及才华魅力,都能在此展现出来,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激发写作热情,提升思想境界。
四、培育学生评价思维,指导有效修改
习作评价是写作教学的重要一环。技巧的讲授和示范,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目标,掌握理论知识,但是想要写好一篇作文,只写初稿肯定是不够的,好的习作需要反复修改、多次润色。
为了有效地指导学生修改习作,需要教师重视给学生的作文评语。仅仅按照作文标准进行评价,很显然是不行的。“中心突出,结构完整,语言流畅”,这样的评价不能给学生具体的指导,会导致学生看完评语后依然一头雾水,不知如何修改,甚至会出现把初稿抄写一遍当作改稿上交的情况。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作文初稿纸的格式,在学生习作的每个段落旁进行点评:开头可以使用排比句式,在此处加入点题句;合并这两个段落,这句话修辞使用不当,可删掉;结尾段还可以再升华,把母亲对你和你对母亲的双重情感表达出来。这样具体明确的评语才能让学生“改有可依”,进而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
改后的习作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点评,培养学生的评价思维。这一环节可以采用多种形式:集体评价、小组建议、同桌互改、作文评比等。让学生在评价他人习作的同时,取其精华,扬长避短,学习他人习作的优异之处,回避容易出现的问题。通过评价他人习作,学生能够逐渐掌握评价方法,加深对文章主题和写作方法的理解,进而提高写作水平。无论是教师评语还是点评指导,都要求做到及时合理,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给出真诚、有指导性的建议,让学生能够根据建议修改习作,争取改出满意的定稿。
总而言之,以上几点只是作者的一些点滴教学体会。其他语文教师在运用时要充分考虑任务不同、学生层次不同和自身教育特点不同而灵活运用,效果方能凸显。在语文作文课堂中实施创新教育是一项艰巨性事业,具有复杂性和阶段性,绝非一朝一夕所致,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语文作文教育树立全新教育理念和采取科学教学策略。作文教学一定会为语文教育注入生机和活力。七年级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遵循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引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帮助学生建构起写作体系,教师亲自示范写作,并及时评价学生习作,培养学生评价思维的设计理念,让学生养成随时记录生活见闻和感受的习惯,在阅读中博采众长,在评价他人习作中积累审美体验,切实提高写作能力,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武玉龙,张丽萍.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探微[J].现代教育科学,2013,(02).
[2]刘清.关于初中语文中作文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15,(15).
[3]张倩彬.浅析如何有效开展初中语文写作教学[J].新课程,2018,(3).
[4]李晓霞.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J].考试周刊,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