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是中华医学瑰宝?中药得名趣谈是什么?【一点资讯】
中药,是中华医学宝库的瑰宝。中药品种繁多,据《本草纲目》记载就有1890种之多。中药应用的历史久远,据记载已有2000多年。而中药药名,取名生动形象,准确贴切,精短易记,又富于寓意,显示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韵味。中药的名称,常有一定的来历。如芍药(白芍、赤芍),就是绰约的谐音,因其花容绰约而得名。连文人也受其启发,用“丰姿绰约”来形容笔下的女主角。粗略归纳有——
1.因形状而得名:如人参,其根的形状像人,所以叫人参;牛膝的茎节膨大,好像牛的膝关节;狗脊的根茎上有金黄色的茸毛,好像金毛狗的背脊。
2.因滋味而得名:如细辛因其味苦辣;五味子,因其有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白鲜,则是因为它有羊膻味;酸枣仁自然是因其酸;苦楝子也自然是因其苦了。有的名称是因其生长季节而得来,如半夏,在农历五月同成熟,刚好是夏天过了一半,因而叫半夏;忍冬,则是因其叶虽临寒冬也不凋零而得名。
3.名字与其功效有关;如益母草能治疗妇女疾病,石决明、决明子,则因它们能明日;远志,因其能“益智强志”而得名;王不留行,是下奶药,性走而不住,“虽有王命也不能留其行”;将军(又名大黄),是泻下药,能推陈致新,“勘定祸乱,以致太平”。所以叫将军;淫羊藿,是助阳药,古书记载:“西川北部有淫羊,一日百遍合,盖食此藿所致”(豆叶叫藿。此叶似豆叶,故叫淫羊藿);当归,李时珍说:“古人娶妻为嗣续也,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黄耆,耆是长者的意思,黄耆色黄,且为补药之长,所以叫黄耆;羊踯躅,因“羊食其叶,踯躅而死”而得名,它的名字向人们展示了它可怕的毒性。
4.因其生长环境而得名,如沙参,宜种于沙地,所以称沙参;车前,则因其常生长于道边车辙之问,这倒为采集者提供了线索。
5.药名因人名而来,如刘寄奴,就是宋高祖刘裕的名字(刺裕小字寄奴),是他发现了这个草药,他注意到用此药“每遇金疮敷之即愈,此后,这个消息传开了,人们干脆就把这味药叫刘寄奴;何首乌,是一位姓何的老头吃了此药之后,花甲之年,头发竟转而变得乌黑而得名。
6.因产地而得名:如川芎、川贝母产于四川;怀山药、怀菊花产于河南怀庆;党参产于山西上党等。
7.困颜色而得名:如金银花,其花蕾初开时为银白色,后为金黄色;红花、赤芍、丹参、血竭,因其花色红而得名;黄连、黄芩、黄柏、大黄,因其皮色黄而得名;白芷、白鲜皮、白薇、白芨,因其色白而得名;紫草、紫苏、紫荆,因其色紫而得名;青蒿、青黛、青皮、青石脂,因其色青而得名;铜绿、绿矾、绿薄荷,因其色绿而得名;黑豆、黑芝麻、玄参,因其色黑而得名等。
8.因入药部位而得名:如杏仁以种仁入药而得名;桑枝以茎枝入药而得名;白茅根、板蓝根以根入药而得名;菊花以花入药而得名等。
9.因动物名而得名:如蛇古石、猫爪草、虎杖、龙须草、地蜈蚣草、鼠曲革、鸭跖草、狼把草、鸦胆子等。
10.因进口药材的译音或译名而得名:如产于印度、缅甸的诃黎勒,译音为“诃子”,番木鳖名为。“马钱子”。番泻叶、胡椒、曼陀罗等也都属此类。
11.因加工炮制的方法和所用的辅料而得名:如酒当归是用当归加黄酒炒制而成;艾炭是用生艾叶炒制成炭;姜半夏是用半夏加姜汁制成。
12.因数字而得名:如一包针、二丑、三枝九叶草、四京子、五倍子、六神曲、七爪红、八股牛、九香虫、十开蔻、百合、千里光、万年青等。
古代行医的招牌:葫芦
古时候,葫芦与中医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在电影或电视中经常看到治病的郎中要身背葫芦,以为那是装药用的器具。其实,它是行医的“招幌”。
据记载,用葫芦作为医生的标志始于汉代。相传,东汉时市井小吏费长房为人聪敏好学。一天,他见一位卖药老翁在市散后跳进酒店墙上悬挂的葫芦里,便觉得此人决非寻常之辈。于是,费长房便在酒店挂葫芦处备好一桌酒席等候他。待老翁从葫芦中出来,他立即跪拜,请求老翁传授医术。老翁见费长房一片诚心,将他收为徒弟……
从此以后,郎中行医便用葫芦当招牌,以表示医术高超。人们只要在街头寻到葫芦,就可以找到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