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传承丨民宿小知识

大部分城市发展都面临着相似的矛盾,一面要追求良好、智能、方便的居住环境,一面又担心悠久、珍贵的历史痕迹被抹去。

伴随民宿发展节奏的不断加速,建筑风格“均质化”蔓延,大量“复制粘贴”的标准化民宿层出不穷。客观地讲,这样的确降低了开民宿的难度,却失去了民宿的“匠心”和独有的“韵味”。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各项保护民居古建的相关政策,以最小程度干预为原则,最大程度地保持原始风貌,实现“修旧如旧,历久弥新”。可由于成本颇高,能拿传统古建当民宿的,可称为“凤毛菱角”。
舍“捷”径,取“愚”道,大道也。
进门处保留了原本木门的榫卯结构,迈门槛、低头、弯腰,动作一气呵成,从行动上先对院主表达尊敬。“小”细节传承“大”智慧。

榫卯结构

传统合院,由四房围绕,以中心为院。贯穿中轴线建筑依次是北房(正房),东、西房(厢房),南房(倒座房)。为结合入住需求,现将西厢房改为「榭」,作为一个休闲、娱乐的功能区。

主体建筑

屋顶延用传统素雅的手工板瓦,工艺繁琐、抗渗性、保暖性都更好,厚度相当于机制瓦的一倍。屋檐高度就主次之分依序递减为北、东、西、南。

手工瓦

东厢房外墙采用北派“硬山”风格,西侧「榭」则遵循南派“悬山”风格。

硬山派

悬山派

由于古时以单数为大,正房延用“连顶五步”石阶,其他房屋则为三级、一级对比院门的门闩。
屋内「五架梁」、「三架梁」沿用“随形材”,并进行了适当清理抛光。既保留粗旷、自然的姿态,又保证入住安全。村落曾被大火侵袭,庆幸房屋多以榆木、槐木等高密度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未烧塌才保留下了“百年印记”。

古建院落实拍

房屋主体框架以木柱、木梁、木檩、木椽构成,屋顶则采用北方传统举架做法。通常屋顶采用木望板铺设,但考虑原屋顶椽子规格不同,就地取材采用苇席铺设。又考虑屋顶排水和檐下采光问题,合理调整屋顶“囊度”(即:曲度),呈现中国古代建筑独有风貌。
最有意思的当时小院的窗户,采用特色的“支摘窗”可“上支、下摘”(即下面窗户可以摘下来)。

支摘窗

小院与时俱进的心思随处可见,小到智能门锁,大到为了住客安全将屋内原有土炕,改为“水暖炕”。智能家居更是嵌入的恰到好处,即可享受古朴风貌,有最大程度的保障现代生活需求。

保留原始“土炕沿”

古建院落

*名词解释

硬山建筑:屋面仅有前后两面坡,左右两侧山墙与屋面边缘相交,将两山梁架外侧全部封砌在山墙内,显得质朴刚硬。
悬山建筑:屋面仅有前后两面坡,屋面挑出两侧墙体位置,两山梁架全部露出,悬在半空,故名悬山亦称挑山,整体造型比硬山建筑显得活泼一些。
榭:在台上的建筑,多为敞开式,多用于眺望、宴饮之用。
榫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叫卯。
柱: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主要大木构件,用于支撑整个木构架的下架构件。
梁: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主要大木构件,柱子顶部沿建筑进深方向的纵向大木构件,梁上方有几根檩就叫做几架梁。
檩:架在梁头位置沿建筑面阔方向的水平圆木构件,用于固定椽子,并将屋顶荷载通过梁向下传递。
木基层:中国古代建筑木结构由木屋架和木基层组成,檩条以上为木基层,木基层是承接屋面瓦作的木基础层,例如木椽、木望板。
椽子:屋面木基础的最底层,分档垂直安装在檩条之上。
望板:椽子之上封堵椽子以及椽档的材料,用于承托瓦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