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为什么大妈多,大爷少?/熊爱姣/故事夜读45/20201213
广场舞为什么大妈多大爷少
不少人对广场舞做出过各种评论、分析与解释,为什么极少见到大爷们去跳广场舞呢?
也许大爷们觉得,广场舞太丢人现眼?
自尊心更强?
不喜欢这种热闹?
不需要这样的扎堆、社交?更能够“独处”和享受孤独?
受不了那种震耳欲聋的音乐,对于“静”的追求更加突出,根本不需要广场舞这样的刺激,即“心如枯井”的心理衰老。
有人从人类学研究考虑,分析了大妈、大爷对广场舞参与度的原因。
男人和女人,往往经历了不同的“生命周期”。以“性别”为例,大多数男人自从青春期以后,就开始走上“男性的征途”,充满了自信与成就感,表现为积极主动、霸气十足、意气风发。
到了“中年危机”时期,男人对于“男性”往往做出相反的解释,把性高潮从“至乐”颠倒为“过劳”,把性生活从“征服”颠倒为“交公粮”(完成任务)。
到了老年,随着在“男性市场”上的不断贬值,男人往往更加迷信“修身养性”,甚至干脆就是“好死不如赖活着”。形象地说,男人,自“无性”始,至“无性”终,走了一条人生的正曲线。
男人越老,另外一层人生体验就会越强烈:奋斗!拼搏!到头来,都是给儿女留遗产,自己能带走什么?一生一世又有多大的意义?所以只好“淡泊人生”。
女人则相反,女人到了老年,感受到的是“功德圆满”,不但完成了“相夫教子”的社会责任,而且夫妻之间的“势”也开始倒转,变成老夫越来越依赖老妻,民间俗语叫做“秤杆离不开秤砣,老头离不开老婆”。于是她们终于有信心、有能力、有机会“为自己活一次”了。广场舞就是最显眼的表现。
在改革开放前期,中国实际上还是处于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在那个年代,别说是跳舞了,即便是想要吃饱饭都极为不易。只有解决了温饱问题,才能够享受其他的东西。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迪斯科舞蹈在中国流行,是中国大妈们风华正茂的年代,往往只有拥有条件好的人,才有机会接触到这类舞蹈,出入各类舞厅。很多人的内心深处对那种生活充满了向往。
如今的生活条件好了,经济条件有了改善,再也不担心吃不饱穿不暖,工作之余也有了一些闲暇时间,年轻时想做的事情现在终于可以实现了。
大妈们为什么钟情广场舞呢?
因为广场舞具有十足的魅力 广场舞的舞姿要求不高,音乐的节奏熟悉,本身的难度系数低。另外,跳广场舞又可以将大妈们聚在一起,聊天唠嗑,成为了一种社交手段,大妈们平时子女不在身边,聚在一起讨论子女的工作和对象问题。不亦乐乎!
大妈们的生活娱乐方式较为单一 每天的生活形式较为单调,洗衣做饭等生活琐事,是大妈们每天要完成的事情,因此每到晚上,一天的杂事完成了之后,晚上的时间自然应该投入到广场舞中了。这是她们少有的快乐时光。
运动需求 广场舞是大妈们锻炼身体的主要方式之一。运动的需求,也是大妈们痴迷广场舞的重要原因。强度不大,且基本上调动了全身的运动热情,随着音乐的律动,让身体翩翩起舞。相比于晨跑、夜跑等方式,显然广场舞更具有趣味性,也更加优雅。
生活方式年轻态 跳舞不仅仅是年轻女子的专利,即便年龄大了,依然可以享受到跳舞带来的乐趣。音乐和舞蹈愉悦心情,更容易让人心态年轻,广场舞可谓是集音乐和舞蹈之大成。所以风靡于大妈之间。
其次,因为退休年龄的差别,大妈退休了,大爷还没退呢!在中国,男人六十岁退休。但是女干部五十五岁退休,女职工五十岁就可以退休。就算她们还没到退休年龄,无业大妈也比无业大爷多。当大妈们到处走动的时候,大爷们却还在上班呢!大妈感到,只有露面才能更有存在感。
当然,大爷也有他们的娱乐方式,老年人的生活可以平淡也可以丰富,他们可以在树荫下乘凉,悠闲地喝着茶水,聊着天;也可以在屋檐下摆上一盘象棋,下得热火朝天,也可以在家中摆上一桌扑克斗地主,他们的生活方式可以是这些平淡的,也可以到户外进行骑行锻炼身体,也可以过上充实且娱乐的生活,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