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漫谈】农村俗语“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 指的是什么?

农村俗语“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

指的是什么?

关山听风

“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是让现在人很难理解的一句俗语,不仔细思考,或对当年农村社会背景及民俗习惯不了解,很难完全理解透这句话的真实意思。

“分家饭”和“嫁时衣”是古代惯用的指代手法。“分家饭”指代小两口分家时从大家庭所分到的资产,“嫁时衣”指儿媳妇出嫁时的嫁妆。

过去一个家庭一般都有五六兄弟,而农村平民百姓家庭并不像大户家庭那样,过着三世同堂或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式的生活。一般儿子结婚不久,就将已婚的儿子分出去,让其另行组建一个小家庭,独立生活。这一过程称分家,也就是分灶吃饭。分家时,一般要分给儿子一些生产生活资料,如房子、耕地、农具、家具和粮食等。而粮食的数量一般可让小家庭能吃到新粮收割的时候,分得的粮食就是“分家饭”。

过去农村女人出嫁的时候,都有一整套嫁妆,大件的有各种柜子、桌子,小件的有瓢盘、小凳子等,床上用品有数件套,多的达八件套,新嫁娘穿的衣服最少六套以上,多的达十二套,或更多,春夏秋冬的衣服都备好了。现在的年轻人听起来觉得可笑,这么多的衣服穿得了吗?难道不怕过时吗?当年农村嫁女确实是这样。那时农村穿衣服还真的没有过时一说,不像现在,一年一个款式,甚至一个月一个款式,或一个月多个款式,各种服装琳琅满目。那时农村妇女穿衣服都是自已织布自己缝制的,款式比较固定,且长久不变,只要衣服没有破旧到不能再穿了,就不会过时。农村女人的嫁妆足够组建一个小家庭使用。按过去的规矩,嫁妆是女人的私人财产,公婆家的其他家庭成员无权占有。

当年的农村是比较封闭的自然经济时期,吃和穿是生存的两大最基本的要素,男人管吃饭,女人管穿衣,因此,小俩口分家时,用吃饭来指代男方家里分得的资产,而用穿衣来表代女人的嫁妆。

“不吃分家饭”和“不穿嫁时衣”,并非真的是小两口不吃分家时所得的粮食,不穿出嫁时所得的衣服,他们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不吃不穿,能做得到吗?天上没有掉下的馅饼。这句话虽然表面上是这个意思,其实上半句和下半句均省略了一个字。民间俗语像古代的诗歌句式一样,喜欢用五方或七言句式来表达,比较顺口。因此,“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完整的意思应是“好男不靠吃分家饭,好女不靠穿嫁时衣”。这里“靠”的意思就是“依赖”。

如此以来,这句俗语的意思就非常明白了,意思是能独立成家立业的男人,不会仅仅依赖分家时所得的资产来生活,勤俭持家的女人,不会仅仅依赖嫁妆来过日子。小俩口独立成家后,要有创业的精神,把小家庭搞得更好,分家饭和嫁妆只是父辈给予的财产,要在此基础上,成家立业;不能有依赖思想,好吃懒做,坐吃山空,然后再专吃“两头”,一头吃父母施舍,另一头靠岳父的接济。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常出现这种现象,有的人家的儿子婚后不久,嫌家里兄弟姐姐多,拖累了他们,不想和父母一起承担抚养弟姐的责任,小两口就闹分家,要过快活自由日子。分家后一年半载,因没有一点生活上的精打细算和创业精神,小家庭生活越过越穷,最后实在过不下去了,只得陪笑脸讲好话,重新与父母合灶吃饭。也许古时的农村,像这种分了灶又合灶的儿子,不乏其人,所以才有这句警言式的俗语。

农村俗语“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说的是旧时的农村家庭情况,与现在的农村社会背景与过去不同了,就兄弟姐妹来说,现在大多只有一两儿女,家庭结构与以前差别很大,当然也就不再适用现在的农村男女了。然而,其中蕴含青年男女组建新家庭后,应当自强不息的道理并不过时。尤其现代社会出现了一些“啃老族”,工作吃不得苦,生活不能自理,就更不用说立志创业、自强不息之类的话了。还有的兄弟分家只分财产,不赡养父母,等等矛盾。这些社会现象,这样的家庭,值得深思,也是现代社会在子女教育方面值得警惕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