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阴必阳
重阴必阳:
疾病的性质
原属阴气偏胜
阴气亢盛到
一定限度时
会出现阳的现象或
向着阳的方向转化
基本内容:
病理变化中
的“寒极生热”
阴寒盛的病
在一定条件下
出现热性症状
冬季感寒邪为重阴
此病本属感冒风寒
寒邪化热入里
会转化为热病
病理上的转变
都是有条件的
不应理解为
必然如此
为医者
不明阴阳
变化之理
难为司命
中医
必须精研
阴阳变化
才能够
对疾病
探本求源
辨证准确
治法精要
疗效显著
不明阴阳
变化之理
夜行无烛
暗室摸索
轻则不得要领
重则误人性命
可见阴阳学说
对学医之重要
重阴必阳
重阳必阴
仅是阴阳学说之中
关于阴阳消长转化
之理,的一个部分
并非全部阴阳学说
自觉、主动地去钻研
《内经》的阴阳学说
学好中医、研究中医
必须打好坚实的基础
下面仅就
重阴必阳
重阳必阴
的含义
结合
临床运用
谈点体会
临床角度
此句话有
两重意思
1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阴主寒
阳主热
是阴阳
所主的
正常情况
但宇宙万物
有常则有变
人的生命和疾病
也一样有常有变
经常
不断变化
生命才能
生生不息
变化停止
生命即止
一
根据《易经》的
阴阳变化的规律
阴可以变阳
阳可以变阴
春夏之暖热
也可以变为
秋冬之凉寒
邵康节:
动之始则阳生
动之极则阴生
静之始则柔生
静之极则刚生
《易经》
“老变而少不变的精神”
乾卦极,则变为坤卦
阴极则生阳
阳极则生阴
二
病情变化:
寒极可生热
热极可生寒
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人受了寒
身体寒重
变为发热
热性疾病
发展到高热之极
热极生寒而发生
厥脱、
冷汗出、
四肢冷、
阳气脱出
现阴寒之证
现代医学的
感染中毒性休克
如肺炎、脑炎等
因高热而
发生休克
均属此义
1982年会诊
抢救两例危重病人
都说明了这个道理
一例是郭××
因开腹手术时
腹内灌注冰水
术后又床下
放置冰块
于术后3天
开始高热不退
西医曾用各种
抗生素均未效
我会诊时,见患者
高热、喘闷、吐血、便血、
语声低微,呈奄奄一息状态
又因患者当时
还有头痛症状
故立法于,益气解表
扶助正气以祛散寒邪
方用参苏饮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当时生石膏只用了20克
不是着眼于大量凉药退热
而是用人参、苏叶、荆芥
引寒邪外出
通过会诊两次
患者终于得救
此即寒极生热
患者愈后谈体会:
中医不但能治好疾病、抢救生命
而且还能讲出,非常科学的道理
本例也告诉我们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等阴阳变化理论在临床
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
另一例是过敏性休克患者,杨××
因输血浆而心跳、高烧、出汗
西医抢救
高热已退
但病情
由阳极生阴
变为少阴病
虽用大量升压药物
(500毫升液体中加入
10支多巴胺、2支阿拉明)
也不能使血压保持正常
抢救濒临失败
会诊时
见患者
无热恶寒
盖棉被
仍感冷
目喜闭
旦欲寐
脉沉细弱缓
运用中医
热极生寒、
阳极生阴
的道理
辨证论治
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而使经温阳回而愈
这是重阳必阴的例子
阴阳之理,重极必变
中医治病即是运用了这一理论
不论轻微小病,还是危急重症
皆能从调整,阴阳盛衰
而使得病情,趋向好转
人体生命活动
是动变制化的
表现多变复杂
除了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的规律外,尚有
“水极似火,火极似水”
“阳盛格阴,阴盛格阳”
等,以及
“真热假寒,真寒假热”
“寒极似热,热极似寒”
之假象
不可不辨
稍有错认
误人性命
绝不可不
谨慎辨认
阴阳寒热、
真假虚实
2
“重”,双重、重叠、再次
一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冬天本寒,又伤于寒
两寒相加,是为重寒
同气相求
寒邪必伤肾
如立即发病,可出现寒邪直中阴经之病
未立即发病,重寒之邪隐藏在身体深位
必等待春天
阳气发越时
所受的寒邪
外合阳邪外发
而变发为温病
是受于阴
而发于阳
少阴
太阳
相表里
温病初起
多是表证
是寒邪从阳化
重阴必阳之义
二
再如我们常诊治的尪痹
(关节变形、骨质受损的痹证
目前主指,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多发于肾虚之人或寒冬之时
风寒湿之邪
以寒湿为盛
深侵入肾
(同气相求)
骨寒血滞
气血不周
筋骨失养
发为尪痹
本为肾虚寒实之证
但也有
久病不已
复感于寒
疼痛加重
有的寒邪
郁而化热
症见手脚
喜伸出被外
但又会怕冷
又缩回被里
或手足心热等
而成为肾虚标热之证
符合重阴必阳之精神
阴阳变化的道理
临床一刻不能离
如以西医
的“发炎”
等概念来
解释尪痹
则不能用
阴阳理论
来治疗
临床往往遇到西医
用“消炎”的办法无效
而请中医会诊
用中医理论指导
则可以找到病本
本于阴阳,从阴阳分析
可以找到,调治办法
三
《内经》: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
春为阳气,风为阳邪,气通肝胆
春伤于风,为重阳,若不即病,
而留连于夏,脾经湿土当令,
木邪相侮,而发为完谷不化的飧泄
(阴证)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
夏伤于暑为重阳,若不即病,
而暑汗不出,延至秋季凉邪外来,
邪郁化热,寒热交争,故病为痎疟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秋之时伤于寒湿之气
不立即发病,
则湿蓄肺金,久而化热,
使肺气逆乱,故发生咳嗽
这种咳不同于
伤风感冒之咳
多发于地下坑道作业
或潮湿环境的工作者
《内经》
这些举例
重阴必阳
重阳必阴
的第二个意思,
双重、重叠、再次
3
有的西医看中医
好像中医
什么病
都能治
中医治的
不是“病”
而是人
是阴阳变化的人
根据阴阳变化规律
来辨证调整其盛衰
因此不论是,多么危重的病
只要呼吸不止,仍存在阴阳变化
即可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调治
值得注意的是《难经·二十难》
“重阳者狂,重阴者癫”的提法
又是另一种重阴、重阳
实为同字不同义之词
不可混为一谈
读古人书要
在无字之处求之
不能够只看字面
《难经》
所说的重阳
是寸为阳位
关以前的脉见浮滑而长
又兼实数等阳脉
阳位见阳脉
是为重阳
故症见
狂越弃衣
自言大事
自称高贤等
而发为狂症
尺脉本为阴位
脉见沉短涩牢等阴脉
是为重阴
故症见
仆倒不语
闭目不省
俟
阴极阳复
良久即省
是谓癫疾
虽亦是重阴、重阳,
但不是“重阴必阳,
重阳必阴”之义
故读古人书
不可死于句下
必须心维活看
联系具体事物
而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