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名开国上将中的“五虎”、“八骠”分别是谁?
在一些情节比较热闹的古典文学作品中,很多都有“五虎将”、“八骠骑”的设定,代表了书中一些武力上层的武将群体,最出名的就是《水浒传》中,水泊梁山上的马军五虎将、八骠骑几乎就是宋江麾下最能打的一群人,三国刘备麾下“五虎将”能力最为全面,只是里面没有“八骠骑”的设定。
如果我们将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57名开国上将做一个这样的排名,那么,哪十三位上将最能代表开国上将这一群体的战力水平(纯军事指挥能力)?
笔者经过梳理,认为以下这些功勋卓著的上将最能够跻身“五虎”、“八骠”的行列,按照《水浒传》里的设定,“五虎将”与“八骠骑”之间还是有着细微的差距,“五虎将”无论整体还是单个,在战力上都要略高于“八骠骑”(当然,暗器除外)。
话不多说,切入正题,能入选的将领必须是有着猛将、虎将之称的当过纯军事主官、独立指挥过或者率部参加过经典战役的十三位上将:
“五虎将”:王震、许世友、杨成武、韩先楚、杨得志。
“五虎将”之首:王震。排名最为靠前,人称“王胡子”,战功资历同样靠前,军政俱佳,当初大授衔时曾是大将人选之一,后因为各种原因被授予了上将军衔,位列上将第五位。
“五虎将”之二:许世友。在57名开国上将中,若单纯的论战功,许世友必须在前三名以内,他的战功几乎贯穿了整个新中国的革命奋斗史,资历也很深,开国上将中排名仅此于王震,一生刚直,跟王震二人被特批可以带枪去见毛主席。
“五虎将”之三:杨成武。“三杨”之首,日军名将阿部规秀就是间接命丧他手,是建国后为数不多的参加了西藏平叛和对印自卫反击战、抗美援越的开国上将之一。
“五虎将”之四:韩先楚。“旋风司令”韩先楚以大胆著称,资历不是很深的他,能跻身上将行列,靠的就是自己突出的战功,当年与许世友一起被某人称为“军中两霸”,对其极为忌惮。
“五虎将”之五:杨得志。大名鼎鼎的“三杨”之一,一生战功赫赫,与许世友一样,贯穿了整个中国革命战争史,晚年还与许世友一起负责指挥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八骠骑”:陈再道、刘亚楼、陈锡联、宋时轮、叶飞、李天佑、贺炳炎、杨勇。
陈再道以骁勇著称,当年军中有“三陈”、“三杨”,“三陈”就是陈赓、陈再道、陈锡联。后来授衔,陈赓是十大将之一,另外几位都是上将,陈再道一生征战无数,从土地革命开始到建国后剿匪,独立指挥作战的经典战例不少。
刘亚楼虽长期担任参谋长,但本身指挥能力也相当出色,攻打天津的五个军就是由将军统一指挥,经过29个小时激战,全歼13万守军,活捉陈长捷,建国后任第一任空军司令。
陈锡联能跟陈赓、陈再道并称“三陈”,毫无疑问也是一员虎将,人称“小钢炮”,夜袭阳明堡的事迹可谓人尽皆知。
宋时轮好酒,自喻“酒将军”,喝酒不影响打胜仗,指挥作战灵活多变,长津湖一战,彰显了将军治军风格和作战特点。
叶飞是唯一一个具有双重国籍的开国上将,华野的每一场硬仗几乎都没缺席,孟良崮战役,就是叶飞将军率部分割七十四师,阻挡前来救援的强敌,最终歼灭七十四师,后又率部解放福建。
李天佑20就担任了师长,被彭德怀等老帅戏称“娃娃师长”,红七军出身的猛将,平型关大捷、四平攻坚战都是主力,一生战功赫赫,是公认的“虎将”。
贺炳炎是最早去世的开国上将,一生负伤无数,还失去了右臂,但丝毫不影响他的勇猛,每临大战,贺炳炎总被上级点将,这位“独臂刀王”往往不负众望,多次逆转战局,即便成了高级指战员,依旧喜欢拼杀在第一线的猛将。
杨勇作为“三杨”中的最后一位,人如其名,抗美援朝战争中,南朝鲜王牌首都师副师长,就是被将军所生擒。
以上仅为笔者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有感而发,并无调侃之意,还望朋友们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