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R PUSCH(一)

这个系列介绍NR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对应,一个用于上行传输,一个用于下行传输,在很多方面比较相似,这里重点关注不同之处。不熟悉PDSCH的读者,可参考孙老师《NR下行物理信道(PDSCH)简析V2.0》,或我的学习心得(《NR PDSCH(一)/(二)/(三)/(四)/(五)/(六)/(七)》)。

PUSCH和PDSCH都是物理信道,位于Uu接口协议栈最底层。从映射关系看,PUSCH只对应一种传输信道(UL-SCH),用于传输“数据”(DTCH)和“信令”(CCCH、DCCH),不用关注广播(BCCH)和寻呼(PCH)等过程,比PDSCH简单一些。不过,除了“数据”“信令”,PUSCH有时也会“夹带私货”,包括下行传输的HARQ-ACK信息,或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报告

无论PUSCH还是PDSCH,资源都是gNB分配的。通常来说,UE通过DCI获得UL Grant(上行授权),才可以在对应的时频资源发送上行数据。不过,在CBRA(Contention Based Random Access)中,UE通过PUSCH发送MSG 3,此时UL Grant来自MSG 2(Random Access Response)。对UE来说,UL Grant怎么来(DCI或RAR)并不重要,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在某种程度上,UE对UL Grant指示的资源有一定的自主权(基站分配完就管不了那么多了),比如说,UE为了业务数据请求PUSCH,获得UL Grant后,PUSCH可用于发送优先级更高的信令数据

除了CBRAMSG 3,gNB无法预知UE何时需要发送数据(UE的心思你别猜),因而不会为UE预留PUSCH资源,以免浪费。在上行数据抵达时,UE需要主动通过PUCCH发送SR(Scheduling Request),向gNB请求PUSCH资源—— 前提是UE出于“上行同步”状态,且有可用于SR的PUCCH资源。如果UE处于“上行失步”状态,UE只能通过随机接入获得PUSCH资源。

和PDSCH不同,除了通过DCIRAR获得UL GrantGrant-Based方式(动态调度),PUSCH还支持两种Grant-Free方式,基站通过Configured Grant Config进行PUSCH的RRC预配置 —— 实际调度时,Type 1RRC配置(上行数据到达触发),Type 2通过CS-RNTI加扰的DCI激活(半静态调度)。和PDSCH相同,PUSCH也支持(TB)重复传输PUSCH Aggregation Factor可配置为n2n4n8,选择RV参见下图。

NR中,gNB通过DCI1_0DCI 1_1调度PDSCH,通过DCI 0_0DCI 0_1调度PUSCHFrequency Domain Resource AssignmentTime Domain Resource Assignment用于指示时频资源。和PDSCH不同,PUSCH不支持交织(Interleaving)映射,因此,DCI 0_0和DCI 0_1不包含VRB to PRB Mapping字段。和LTE相似,NR PUSCH使用另一种方法获得频域分集增益 —— 跳频(Frequency Hopping),后面再讲。

和PDSCH相似,PUSCH支持HARQ(但没有显性的HARQ反馈,可参考《NR HARQ(五)》),因此,DCI 0_0DCI 0_1包含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NDI(New Data Indicator)、RV(Redundancy Version)、HARQ Process Number等,TBS(TB Size)确定方式和PDSCH相似。PUSCH只支持1个Codeword,DCI 0_0和DCI 0_1不包含第二个TB相关字段。PUSCH支持CBG传输,DCI 0_1包含CBGTI(Code Block Group Transmission Indicator),指示发送(或重传)的CBG,由于上行传输的HARQ缓存就在gNB,DCI 0_1不包含CBGFI(Code Block Group Flushing Indicator)字段 —— gNB自己知道就行了。

PDSCH相似,“数据”经过一系列处理后,才“装载”PUSCH进行传输。更具体的,根据3GPP TS 38.211TS 38.212描述,在发送端(UE),UL-SCH处理过程包括14个步骤:1Transport Block CRC Attachment2、LDPC Base Graph selection3、Code Block Segmentation and Code Block CRC Attachment4、Channel Coding5、Rate Matching6、Code Block Concatenation7、Data and Control Multiplexing;8Scrambling9Modulation10、Layer Mapping11、Transform Precoding12、Precoding13、Mapping to VRB14、VRB to PRB Mapping。步骤1 ~ 7详见3GPP TS 38.2126.2章节;步骤8 ~ 14详见3GPP TS 38.2116.3.1章节

“宏观”角度看,PUSCH(UL-SCH)处理过程比PDSCH(DL-SCH)多2个步骤:Data and Control Multiplexing(“数据”和“控制”复用)和Transform Precoding(DFT预编码)。前一个解决PUSCH“夹带私货”的需求,后一个用于降低立方度量提升功放效率“DFT预编码”只用于上行传输,因为相对UE来说,基站(功放)没那么“娇气”“DFT预编码”是否开启,对其他处理步骤会产生影响(比如调制模式、预编码矩阵、DM-RS序列和附加DM-RS等),是PUSCH的一个关键环节。

Data and Control Multiplexing有机会再讲,在此之前,PUSCH处理步骤和PDSCH基本相同,概括来说,就是进行信道编码(LDPC),根据空口码率RV选择比特,构成Codeword。在这部分中,PUSCH和PDSCH的主要差异是:PDSCH支持2个Codeword,但LBRM(Limited Buffer Rate Matching,可参考《NR PDSCH(三)》)是强制要求的(UE缓存更可能受限);PUSCH只支持1个Codeword,但LBRM是可配置的。

PUSCH和PDSCH的扰码(Scrambling Code)都是伪随机码,主要差异是:1、CinitnID分别使用data Scrambling Identity PUSCH和data Scrambling Identity PDSCH —— 如果RRC有配置的话(没有则使用小区ID);2、PDSCH的Cinit输入包含q(对应不同Codeword),两个Codeword使用不同的扰码,PUSCH的Cinit输入不包含q,因为PUSCH只支持1个Codeword

NR中,PDSCH支持4种调制模式:QPSK、16QAM、64QAM256QAMPUSCH也支持这4种调制模式,如果“DFT预编码”开启,则还支持π/2-BPSK调制,以降低立方度量,提升功放效率 —— 如果“DFT预编码”没有开启,立方度量主要受限于OFDM,没必要支持π/2-BPSK调制。(引用自爱立信的《5G NR The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Access Technology》)

NR中,PDSCH最多支持8层传输,PUSCH最多支持4层传输(受限于UE天线端口数量)。PUSCH层映射方法和PDSCH相同,协议中直接引用PDSCH的表格(1 ~ 4层)。不过,如果“DFT预编码”开启,PUSCH只支持单层传输,因为多层传输“DFT预编码”叠加过于复杂。实际上,引入“DFT预编码”主要是为了提高覆盖,在覆盖受限场景下,接收信噪比较低,本来也无法支持多层传输。

“DFT预编码”将长度为M(符号)的数据块,通过长度为M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离散傅里叶变换),以降低立方度量,提升功放效率 —— M代表PUSCH包含SC数量,由于PUSCH以RB为粒度分配,而1个RB包含12个SC,因此M总是12倍数。从DFT实现的复杂度看,M应限制为2的幂,但这会限制调度的灵活性(M为12的倍数,已不可能是2的幂),为了在复杂度和灵活性之间取得平衡,协议规定PUSCH包含RB数量的质因数只能是235,即M = 2^a2 x 3^a3 x 5^a5。(和LTE一样)

NR中,PDSCH只支持“基于非码本的预编码”,预编码对UE来说是“透明”的;PUSCH支持“基于码本的预编码”“基于非码本的预编码”,gNB可通过PUSCH Config的高层参数txConfig配置 —— 如果使用“基于码本的预编码”,gNB通过DCI向UE传递TPMI(Transmitted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UE根据层数(Layers)、天线端口数量(Antenna Ports)和“DFT预编码”是否开启,在3GPP TS 38.211Table 6.3.1.5-1 ~ 7选择表格,再根据TPMI选择码本(预编码矩阵W)。如果使用“基于非码本的预编码”W退化为单位矩阵

下行传输中,UE通过测量CSI-RS(Channel State Reference Signal)确定预编码矩阵W,相对应的,在上行传输中,gNB通过测量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确定预编码矩阵W。从“接收机”的角度看,PUSCH的DM-RS“数据”采用相同的预编码,预编码是透明的,但从“调度器”的角度看,DCI包含的TPMI“调度器”选择的,预编码是可见的。

这个系列是《NR上行物理信道(PUCCH / PUSCH)简析V2.0》(作者孙老师,发表于“春天工作室”公众号,推荐各位读者关注)的学习心得,提供给和我一样的小白参考。本系列同时参考了金辉老师的《深入理解LTE-A》、爱立信的《5GNR The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Access Technology》和人民邮电出版社的《5G空口特性与关键技术》。部分示图引用自上述资料,为了风格的一致性,我重新绘制并做了修改(也可能引入了一些错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