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基于阳气生理功能之阳气盛衰寿夭观

《素问· 上古天真论》曰: “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 乃去。” 吴崑曰: “天年者, 正命考终, 非人坏之谓。”所谓天年, 顾名思义, 天赐之年,即自然寿命, 而虚邪贼风、 劳逸失度、 精神内 耗等因素往往坏其天真, 使天赐之寿夭折, 不能尽其天年, 其中重要的病理机制在于损其阳气, 所谓“阳气者, 若天与日, 失其所, 则折寿而不彰” (《素问·生气通天论》) 。 阳气是决定人类性命寿夭的重要因素, 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发挥了 关键的作用, 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促进机体各项机能顺利完成的基础, 阳气的盛衰影响生命个体的寿夭, 其内在机制在于阳气属性特点及其物质性影响下的, 表现于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诸多生理作用。

太阳是古代医家认识阳气的一个重要意象,《内经》时代的思维模式主要是经验思维, 以取象比类思维为主要形式 , 其中太阳与火都是古人赖以认识阳气的意象, 象是达意的门径, 《内经》对阳气的认识同样离不开相关的意象。

1 火乃阳之象

《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曰: “水火者, 阴阳之征兆也; 阴阳者, 万物之能始也。 阴在内, 阳之守也; 阳在外, 阴之使也。” 《灵枢· 本脏论》 曰: “卫气者, 所以温分肉, 充皮肤, 肥腠理, 司关合者也。”

火是阳气的另一个重要意象, 火给人提供热能, 阳气具有温煦之性, 可以确保人体生理机能所需的体温; 此外, 火有腾跃向外之势, 阳气性善居外。

1. 1 其性温煦 阳气如火, 确保内 脏机能活动所需的体温。 人体脏腑机能活动的正常进行需要在一定的体温下运行, 阳气确保体温维持在一定的高度。 如脾胃 对饮食物的消化可概之以“中焦如沤”, “沤”(发酵) 所必须的温度, 不可缺少阳气的温煦, 如“釜底无薪, 不能腐熟水谷”(《景岳全书·杂证谟· 反胃》) , “薪”在“熟谷”中的作用, 就指中焦之阳在消化中的温煦作用。

1. 2 势善向外 《素问 · 生气通天论》曰: “阳因而上, 卫外者也。”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曰: “阴在内, 阳之守也; 阳在外, 阴之使也。” 说明阳之位在外, 体现在人体阳气具有固护肌表、 防御外邪的功能。

1. 2. 1 固护肌表 “卫外”是阳气的重要机能, 是通过“温分肉, 充皮肤, 肥腠理, 司开合” (《灵枢·本藏》) 实现的。 “肌表” 包括皮肤、 腠理、 汗孔。“温分肉”能维持肌表应有的生理温度; “充皮肤,肥腠理”为肌表发挥应有机能提供必须的物质基础; “司 开合”则调控肌肤、 腠理、 汗孔的开合启闭, 调节体内外的物质交换, 保持与外环境的协调一致。 “温分肉”与“司 开合”又是人体“适寒温”而达到“寒温和”健康状态的重要保障, 因为“温分肉”为机体提供必要的热能, 而“司开合”一方面通过开放肌肤、 腠理和汗孔, 将人体过多 的热量散去, 如“体若燔炭, 汗出而散” (《素问 · 生气通天论》) 者是; 另一方面是在天气严寒, 需要保温时,阳气能使肌肤腠理汗孔关闭, 达到保温作用。 如“天暑衣厚则腠理开, 故汗出 ……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 水下留于膀胱, 则为溺与气” (《灵枢·五癃津液别》) 。

1. 2. 2 抵御外邪 “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素问· 刺法论》) ,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素问 · 评热病论》) , 正气是抵御外邪的中坚力量, 其中就包含了阳气, 强调了阳气在抵御邪气、 确保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意义。 阳气充足, 能抗御外邪的入侵, 即或有致病因素存在, 也不会伤人致病。 否则, 阳气不足, 御邪能力减退, 致病邪气会乘虚侵袭人体而发病。 即所谓邪之“中人也, 方乘虚时”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的正虚发病观, 也是阳气抵御外邪能力的体现。

“固护肌表”与“抵御外邪”相辅相成。 前者为“抵御外邪”机能的前提和基础; 后者是“固护肌表”的表现形式。 《内 经》为了突出阳气这两种机能, 列举了 春、 夏、 秋、 冬四 时阳 气的卫外机能失常, 感受应时邪气而发病之例予以论证。 认为人体阳气的卫外机能失常, 会感受四时不正之邪而发病。 还认为阳气的卫外机能失常也可以导致内伤疾病的发生, 如“阳气者, 烦劳则张, 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阳气者, 大怒则形气绝, 而血菀于上, 使人薄厥”等所谓“顺之则阳气固, 虽有贼邪,弗能害也” (《素问· 生气通天论》) 之论即是。

1. 2. 3 调适寒温 阳气对人的体温寒热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是通过“司开合”的作用实现的。 “司开合”是指阳气能调控腠理、 汗孔的开放和闭合。其温煦作用, 确保在外界任何气温条件下机体对热量的需求, 通过控制腠理、 汗孔的闭合(如不出汗) , 在外界气温低下时可使机体温度不至于散失而达到保温效果。

当外环境气温太热或者体内 温度过高时, 阳气又能开放腠理、汗孔, 通过排汗散热达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人体无论在生理或者病理状态下, 都是通过阳气的“司开合”作用而实现“适寒温”的效应, 确保机体“寒温和”的生理状态。

1. 2. 4 驱邪外出 阳气卫外机能还体现在疾病过程中 驱邪外出, 促使疾病早日 痊愈。 “驱邪外出”指人体在发病后, 与病邪抗争的主要力量是人体的阳气。 如若阳气尚足, 驱邪能力尚盛, 疾病易于痊愈, 病程短, 预后良; 反之, 若阳气偏弱, 驱邪能力较差, 疾病难于痊愈, 病程长, 预后差。 故素体“阳气少, 阴气多”, 驱邪能力弱, 故寒痹的病程长而难于痊愈; 若素体“阳 气多, 阴 气少”驱邪力强, 故热痹的病程短而易于痊愈。

2 阳之态为躁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曰: “阴静阳躁。” 躁与静相对, 《释名》 曰躁有“动而飞扬”之象。 《素问· 生气通天论》 曰: “阳 气者, 精则 养神, 柔则 养筋。”张景岳注曰: “神之灵通变化, 阳气之精明也;筋之运动便利, 阳气之柔和也。” 神与筋的正常生理功能都与阳气有着密切的关系, 反映了阳气的灵动之性。 阳躁之性表现在阳气以下几个生理功能。

2. 1 维持五脏系 统机能活动 人体脏腑的机能活动都是在阳气推动下实现的。 如心阳推动其不停的收缩和舒张, 将心血输布全身, 发挥相应的生理效应; 肺中阳气推动使其吸清呼浊, 完成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 实现“朝百脉” “主治节” “通调水道”作用。 至于肝主疏泄、 藏血, 脾主运化、 升清、统血, 肾主水、 主藏精、 主生殖, 以及胃 肠对饮食的消化、吸收, 小肠的泌别清浊、 大肠主津液、 清除废渣、膀胱的储尿、 排尿等机能的实现, 无不在阳气的推动之下完成。 所以, 人体阳气充足, 推动有力, 脏腑在整体生命运动中各司其职, 完成相关机能。 阳气推动作用一旦受损, 就会有相关脏腑的病症发生。 如心阳虚之肢冷不温, 心悸胸闷, 脉微细等; 脾阳虚之食少便溏, 泄泻, 水肿等; 肾阳虚之腰膝酸软, 小便不利, 浮肿, 或阳痿遗精, 不育不孕等。

2. 2 推动精、气、血、津液化生、输布与转化 “人之血气精神者, 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 (《灵枢· 本藏》) 。 指出精、 气、 血、 津液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 是在各脏腑阳 气的推动下, 相互配合, 完成其化生、 输布代谢的。 仅就其输布而言,更能体现阳气推动作用的重要意义, 如血凭借阳气的推动, 才能沿着脉道流行不止, 环周不休; 津液凭借阳气的推动才能在全身得以布散。 若阳气虚弱, 推动无力, 脉中之血会运行迟滞或瘀阻, 津液不能输布而化为痰湿水肿等。 因此张仲景提出“病痰饮者, 当以温药和之”, 用栝蒌薤白 白 酒汤、栝蒌薤白半夏汤、 枳实薤白 桂枝汤、 人参汤、 薏苡附子散、九痛丸等方药治疗“上焦阳虚”所致的“胸痹心痛短气”诸证。

“人之血气精神者, 所以 奉生而周 于性命者也”(《灵枢· 本藏》) 。 既强调精、 气、 血、 津液是维系生命活动的必须物质, 又指出 这些物质是脏腑机能活动的产物。 《内经》认为“血气者, 喜温而恶寒, 寒则泣不能流, 温则消而去之” (《素问· 调经论》) , 则是以观察实践, 论证了 人体精、 气、 血、津液犹如河水一样, 具有“寒则凝, 温则行”的特征。 精、气、血、津液在其生成、输布、转化过程中,借助阳气的推动和温煦功能得以顺利完成其生理过程。 一旦失去阳气的温煦, 精、 气、 血、 津液既不能正常的化生, 也难以畅通地输布运化。 临床在于精会有“精淤”之不孕、 不育症; 在于气可有气郁、气滞病机发生; 在于血会有血瘀而有疼痛、 肿块、癥瘕积聚、瘀斑、 脉涩之征; 在于津液则可发生痰饮水湿之证。 阳气对于精、 气、 血、 津液的输布代谢而言, 是其推动和温煦综合作用的结果。

2. 3 修复康复 阳气修复康复功能是阳气推动精气血津液生成、输布、 转化及维持五脏生理功能的必然结果。 疾病会给机体造成不同 程度的损伤, 虽然致病邪气被驱除, 已经损伤的脏腑组织则需要人体精、气、血、 津液等正气的修复, 使其恢复至正常状态。 阳气的修复康复作用, 一则表现在阳气的激发和推动作用下, 受损的脏腑利用人体精、气、血、津液等正气予以修复; 二则表现精、 气、血、津液对受损脏腑的修复作用属于“气化”范畴,而“气化”是在阳气的温煦、推动之下进行。 因而,如若素体阳气旺盛, 病后机能恢复较快且不易复发; 素体阳气不足, 机能恢复较慢, 或易于反复。

3 阳乃生之肇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曰: “阳生阴长, 阳杀阴藏。” 阳之生是万物繁衍、成长的始动因素, 阳不生则万物寂灭, 如秋冬之枝叶凋零。

人体阳气之生发功能在生命萌发成长过程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 1 推动人体的生殖活动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的生殖活动, 都是在人体阳气的推动下完成的, 尤其是肾中阳气的作用至关重要。 在肾阳的推动作用下, 男女两性才能产生性兴奋以及性活动, 男女青壮年时期是人体一生之中阳气最为旺盛阶段,因而这一时期的性功能以及生殖机能均处于最为活跃阶段。 当人步入中年, 阳气日渐衰减, 性功能及生殖机能也随之减退。 所以 肾中阳 气衰弱 不足, 在男性则有性欲减退, 阳痿, 早泄, 或者精冷、精少、精子畸形而致不育等; 女子则有性欲冷淡,或者不排卵, 或过早闭经等。

3. 2 维持机体的生长发育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曰: “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阴静阳躁, 阳生阴长, 阳杀阴藏。” 阳之生杀是天地万物寿夭的先导, 人体生命过程从胎元形成到生命终结的全部历程, 都不能须臾离开阳气的化生之功。 父母之精结合而成胎元, 并逐渐发育, 即“人始生, 先成精, 精成而脑髓生, 骨为干, 脉为营, 筋为刚, 肉为墙, 皮肤坚而毛发长” (《灵枢· 经脉》) 的胎儿发育过程, 完全要仰赖母体阳气及在母体作用下胎儿自身之先天元阳的推动下完成。

临证中常见到男 子因 命火不足而有精液稀薄、无精子, 或精子活力差, 或者精子发育障碍、 畸形等原因而导致不育; 女性则因素体阳虚, 宫寒不孕, 或受孕后出现胎萎不长, 或滑胎流产等。 故孙思邈认为“阴阳调和, 二气相感, 阳施阴化, 是以有娠”, 指出“凡人无子, 当为夫妻俱有五劳七伤, 虚羸百病所致, 故有绝嗣之患。 夫治之之法, 男服七子散(治丈夫阳气不足, 不能施化) , 女服紫石门冬丸及坐药荡胞汤, 无不有子也” (《千金要方· 求子》) 。

人出生后的性命历程中, 也必在阳气的推动下, 完成各年龄段的生理机能。 人生随着阳气的渐盛, 生理生机也会逐步强盛。 当人至中年, 阳气渐趋衰退, 动力减弱则生机随之衰退, 性命也渐趋衰老。 故有“(女子) 五七, 阳明脉衰, 面始焦, 发始墮。 六七, 三阳脉衰于上, 面皆焦, 发始白……(丈夫) 五八, 肾气衰, 发墮齿槁。 六八, 阳 气衰竭于上, 面焦, 发鬓颁白” (《素问 · 上古天真论》) 之论, 体现了阳气“失其所, 则折寿而不彰”。 机体阳气盛衰变化决定着脏腑机能的状态, 直接影响着人体健康, 因而脏腑机能状态可作为评估阳气盛衰的依据。 而脏腑机能状态则要依据与之密切相关的体、华、窍、液、志(情绪变化) 予以判断, 如“肾气衰”, 要以“发墮齿槁” “面焦” “发鬓颁白” “精少”等予以评价。

阳气的生理功能体现在生命的气机、 气化过程中, 是气机气化的内在动力  。 人体的气机, 即人体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是在阳气的推动作用下完成的。 气的升降出 入运动, 不仅推动和激发了人体各种生理活动, 而且只有在脏腑、 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中, 才能得到体现。 如肺的呼吸, 宣发肃降; 脾胃 主消化, 脾主升清, 以升为健,胃主降浊, 以降为和; 肝气之升, 肺气之降, 共同维系着人的整体气机活动; 心阳下温于肾, 肾水上济于心, 共同维持着心肾相交, 水火既济的关系。 正是在脏腑阳气的推动下, 才能完成气机的升降运动, 从而促进精气血津液的输布代谢和能量的转化, 维持着机体机能活动的正常进行。 阳气推动人体的气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人与自 然界间相互通应的关系。 在自 然界气化运动中, 天地之精气进入人体, 天气通于肺, 地气通于脾, 通过人体的气化作用, 将其转化为气血, 从而充养脏腑经络。 ②人体脏腑之气的升降出 入、 离散聚合的运动变化, 即通过脏腑的肝升肺降、 脾升胃降及心肾相交等气化作用, 推动脏腑功能活动。 ③对水液代谢的调控作用, 津液代谢是人体内 直接受到气化调控的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 涉及到多个脏腑。 如“饮入于胃, 遊溢精气, 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 五经并行” (《经脉别论》) , 故在津液代谢气化过程中形成了与肺、脾、肾、 三焦、 膀胱等脏腑相互发生作用的结果, 推动了 机体一系列的生理活动。 人体诸如此类的各种气机、 气化活动, 无疑都离不开阳气的推动作用, 否则就无法得以 实现和完成。④人之形体官窍等全身所有的机能活动, 无一不是在阳气的推动作用下而发挥其功用的。

综上所述, 阳气通过其一系列生理功能在维持人体健康长寿之路上发挥了 重要作用, 无怪乎《内经》以太阳之于万物、 火之于生命比拟阳气之于人生。 太阳是天地间一切生命体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太阳给大地上的生命提供能源, 类比于太阳和火的人体阳气对人的生命活动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给生命过程提供动力支持, 人的生命过程中各脏器及体内 各种物质不断运动变化, 离不开阳 气的推动。 阳 气成为 生命运动的基本动力, 是人体延年益寿的必要因素, 阳气盛则寿, 衰则夭, 体现在阳气之于人体脏腑的诸多生理功能,继而也反映在阳气功能异常后的复杂多变的病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