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家史,寄子孙;励后代,慰先人
清明祭祖是中华传统民俗,如今已得到国家的认可,我们可以堂而皇之地祭祀先人!缅怀思念,勿忘根本,传承美德,激励后代!
祖辈掠影
在江都周家楼周氏家族中本人列十六世。今上溯四代到吾高祖星五公,家谱中记载:十二世,星五公,名奎元,生于道光十三年即1833年。谱中有“国学生候选从九”等字样的描述。
曾祖十三世诒孙公,名承谟,星五公次子。谱中有“优廪膳生”、“恭奉慈禧太后懿旨办理团苏抚保奖五品顶戴”的字样,廪生属于秀才中的一等,所记文字表明曾祖他当时已享朝廷俸禄。
曾祖父生于咸丰九年即1859年,他学富五车,在当时当地很有声望远近闻名。撰有“心平似水,品重如山”的对联传家,据父亲说,他祖母即我曾祖母姓潘名慧贞,族史记有她贤德仁爱之事。
祖父十四世孝竹公,名毓慈。谱中有“江都县公署行政委员知事”、“充塘头镇兼郭村警察分驻所二等巡官”等字样,大概就是维持地方治安的官员。祖父生于光绪十二年即1886年,祖母是仙女庙人,姓吴名樨元,也出自书香世家。
我的父亲
父亲十五世灼波公,名懋渠(幼时名懋和)。生于1924年7月,卒于2011年8月。父亲兄弟姐妹共五人,他最小,却是最长寿的。他一生正直清廉,传承了祖上的美德,熟悉他的人皆赞叹其品行高洁。
父亲的胞兄即我伯父懋熙公,解放前曾在当地担任乡长。据说他风流倜傥,神通广大。抗战时期,新四军及汪伪方面都想争取利用他,他却二面做好人。新中国建立后,因为他有着难以抹去的历史,在解放初的“镇反运动”时被处置。
父亲有三个姐姐,大姐、三姐分别嫁给大桥谢家和塘头蒋家,她们去世也早。我只见过他二姐冶如女士即我二姑母。她嫁给丁沟的王家,因二姑父在扬州工作,二姑母家一直住扬州城里。记得二姑母是1996年前后去世的,享有八十多的高寿。
听父亲说过,他十岁时父母先后去世,幼年的他随祖父生活,后又随他兄长即我大伯。成年后在大江南北闯荡谋生,学过医生,做过文员,当过塾师,至1952年正式成为国家认可的人民教师。
父亲做过近二十年的小学教师,并担任过中心小学校长(由于家庭出身原因后被贬)。早年在丁沟韩垠、丁伙锦西等地,后期至南旬、彭庄、塘头等地,所经之处皆受好评。父亲凭他的三五年的私塾功底,硬是靠顽强毅力边教边学不懈钻研,对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课程应付裕如。尤其酷爱乐器、书法、古典诗词等!
1970年1月至1978年5月,是父亲他人生的低谷,更是我童年的灰色记忆!九年时间,他被开除公职,戴着地主分子的帽子回乡劳动,接受贫下中农的教育改造。为了这个家,为了未成年的儿子,他忍辱负重,与男劳力一样卖体力做重活。艰难的岁月痛苦的生活,他坚强地挺过来了,终于迎来春天的阳光,1978年5月他获平反昭雪恢复工作。
父亲复职后被安排在塘头中学教高中语文,高中撤销后教初中语文。虽年近六旬,却只争朝夕奋发钻研,为教育教学竭尽全力。
办理退休手续后,父亲仍被学校留用,继续发挥余热。直至1989年,父亲彻底离开了工作单位,告别了毕生为之奋斗的教育事业。
父亲去世前一两年有老年痴呆症状,晨昏颠倒,态度固执。2011年夏的一天夜里起床后不慎跌倒,导致骨折,在疼痛中支撑煎熬,卧床了约半月时间,于2011年8月12日下午五点时分离开了人世。
上图是1993年春节在老家的全家福
我的母亲
母亲于非女士,又名丽藻。生于1925年正月二十二日的塘头于家,算得上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幼年随他兄长我舅读过几年私塾。年轻时做过十几年小学民办教师,曾在砖桥、郭村庄桥、塘头彭庄、周楼等地任教,上世纪60年代初,因故下放回乡务农。
母亲凭她的聪慧勤奋,学会了做农活、针线活、厨艺等。不会忘记!在父亲开除公职后,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母亲她成了家庭的主心骨,担起了家庭的重任。在父亲的晚年,得益于她的悉心陪伴和精心伺候。治家、处世与待客,她以自身独特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母亲养育了我姐,十七年后三十八岁的她生下我。当我儿子出世时,母亲她已年近古稀了,她不遗余力担负着抚育孙子的重任。在祖母的教导和熏染下,启蒙了儿子的古典文学与历史知识,为他日后小学读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父亲去世后的两年里,母亲的心脏病不时发作,曾在扬州苏北医院、江都人民医院,塘头卫生院住院医治。
2013年12月31日晨六点,卧床昏迷的母亲呼出最后一口气,怀着眷念与不舍,带着遗憾和期盼离开了我们,享年88岁。
周家的第十八世传人子烨(毛豆)
寄语子孙
本人文学功底浅薄,与某些同龄人相比,还显得有点孤陋寡闻。长期任教初中数学,与文学写作无什关联。今年近花甲却爱上随性涂鸦,撰写感悟抒发心得业成了一种个人爱好。
十六世的我生于1963年,与父母共同生活有五十年时间。自然对父母怀有深情,遗憾的是现已阴阳两隔,无法再敬孝道!由于父母及家庭影响,我对教育工作一直满怀热情,对学生始终充满挚爱,毕生献给了家乡的教育事业,努力做到无愧于为人之师的称谓。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家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愈加强烈,今借清明缅怀祖先之际,写下自己对家史的一点认识,寄希望子孙能够继承先人的美德人品,修身治学,奋发有为,报国为民,彰显人生价值!
世人称我书香门第,也说耕读传家。应该说,不仅仅因为父母曾是乡村里小有名气的文化人,更有家庭渊源、文化积淀与基因传承吧!
愿子孙后代秉承祖先的传统美德,立志奋发超越父辈,不断谱写荣宗耀祖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