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寺街老字号云集 他们背后都有什么故事?
大栅栏西街从东口进入,不远便能看到“观音寺街”的牌坊。图源@包子和馄饨的旅行
近日,大栅栏的观音寺片区启动了申请式退租,其中便包括观音寺所在的大栅栏西街,老街坊口称“观音寺街”。
观音寺街,顾名思义,胡同西端三岔路口夹角里有一座护国观音寺。因为过去这里庙会盛大,周围也是店铺林立,许多老字号曾在这里发迹并名扬京城。
1932年观音寺街,胡同两侧老字号林立,不过位置略有偏差,图源北京青年报。
陈宗蕃先生在《燕都丛考》中有云:“观音寺(街)为外城之热闹处所,如宾宴楼、青云阁,均为新式之商场,百货陈列极见繁富。”
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前门外西侧的观音寺街为何被称作“龙脉”、护国观音寺的沿革及现状,并介绍了在观音寺街发迹的张一元茶庄。
大栅栏西街东口,东北角就是张一元,摄于2020.10.29。
今天,咱们接着聊聊这条街上的一些老字号和老房子。
稻香村 桂香村 稻香春 老街里的南味糕点铺
如今,您要是从东口进入观音寺街,过了路口的张一元往里走不远就能看到写着“观音寺街”四个大字的铜质路牌。
大栅栏西街从东口进入,不远便能看到“观音寺街”的牌坊,路南侧可见两家稻香村,摄于2020.10.29。
有意思的是,在这路牌不远就有两家稻香村。翻开资料,又能了解到,这里其实还曾有过桂香村和稻香春,这些都是南味糕点铺。
观音寺街上的两家稻香村,摄于2020.10.29。
如今一说起京城糕点,首屈一指的便是稻香村了,虽说是京城特产,但稻香村却是来自苏州,本是当地一家卖查实糖果的老店,开业于1773年,据传名字取自《红楼梦》中的“柴门临水稻花香”。
1895年,苏州稻香村的伙计郭宝生(也有说叫“郭玉生”的)北上闯荡,在前门外观音寺街东口路北6号(老门牌)开了家“稻香村南货店”,这也是京城生产经营南味食品的第一家。
稻香村老店
自此,稻香村落户京都,三间门脸,二层小楼,进门后左边是青盐店,右边是茶食柜,门楣上一块黑漆金字匾额“稻香村南货店”。稻香村前店后厂(过去也叫“连家铺”),自制各式南味糕点、肉食,不但花样翻新,而且重油重糖,存放数日不干,在气候干燥的北京很受欢迎。
如今北京稻香村官网首页的展示图,山楂锅盔,我的最爱。
然而店红是非也多,眼看稻香村生意红火,京城一时涌现出许多打着“稻香村”旗号的南味糕点,这就导致观音寺街的稻香村老店生意也受到了影响。
1911年,恰是清王朝的最后一年,观音寺街的稻香村老店被江苏常州人汪荣清买了下来。
汪荣清也来自苏州,出自1775年在苏州开业的桂香村老店,据传他本在稻香村工作。正赶上第二年民国建立,随着大量的南方来的官员新贵进京,于是专售“南案儿”的稻香村顺势崛起,再加上地段好,老字号也深入人心,稻香村老店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不久,他在附近又开了家“桂香村”。
1916年桂花盛开的中秋,另一位和汪荣清一起进京闯荡的老乡,也是桂香村的股东之一——朱有清买下了桂香村的产权,在西单牌楼374号,也就是当时的白庙胡同口重新开业。其装修一派江南风格,经营方式也是前店后厂,在西单一带很有影响。
1961年西单北大街上的公私合营桂香村食品店
同样是1916年,曾是上海“王仁和”茶食店学徒、长期为桂香村做代销食品的江苏人张森隆(又名春山)也决定自立门户,在东安市场创办了“稻香春”食品店。
如今的稻香春
张森隆还从苏州上海等地请来多位名技师,自产自销南味糕点,当时共有店员、学徒100多人。到了1920年又把东安市场的一些小商号买下来将稻香春扩建成三层楼,成为东安市场里垄断南味食品经营大店。
据传稻香村、桂香村、稻香春这三家南味糕点铺子还曾订立了一个“君子协定”,共同商定三家分别在自己所在的南城、西城、东城经营和发展,并且也一直信守承诺,可谓是一场佳话。
而在观音寺街,1926年-1936年间,稻香村的老店曾经关门歇业,街上只有桂香村。到了1941年,时局动荡,观音寺街的桂香村倒闭。而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笔者又在《大栅栏商业网点分布图》上发现,在胡同东口不远的北侧,开了一家稻香春,而稻香村和桂香村则全无踪影。
《大栅栏商业网点分布图》中大栅栏西街东段北侧的稻香春。
如此频繁地更迭变化,其中细节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也从另一种角度体现出了观音寺街在当时的字号眼中是“兵家必争之地”。能够屹立不倒发展至今的,也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老字号了。
青云阁 清末最大商场 小吃来了又走
从稻香村沿观音寺街往西不远,有一处不起眼的门脸,上有石额,书“青云阁”三个大字,旁边挨着的店铺上也有有招牌,名为“青云阁酒店”。
别看这地儿并不起眼,其实这里是一处“轿子楼”,主厅不在街面上,只是在南北各伸出两个像轿杆一样的狭长的通道,南通大栅栏西街,北通杨梅竹斜街。这也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好的轿子楼了。
观音寺街上的青云阁酒店,旁边的这个二层的门脸,就是曾经青云阁的正门,后门可直通杨梅竹斜街,摄于2020.10.29。
清末民国初,青云阁可是当时北京四大商场之首,集购物、娱乐、饮食、品茗、服务于一体,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鲁迅、周作人、梁实秋、刘半农、钱玄同、马幼渔等众多文人雅士、贵胄官绅,都经常来此品茗会友,小酌膝谈,思文赏乐。
程砚秋、马连良、梅兰芳等京剧名角先后在此登台献艺,相声界前辈、八德之一的焦德海也常来青云阁演出他的拿手节目,正是有这些名家的精彩表演,引得观者如云,使青云阁名噪一时。
青云阁分别在杨梅竹斜街和观音寺街上的前后门(观音寺街为前门,门口挂有门联)。
1932年8月,聂耳从上海来到北京求学,住在宣武门外的云南会馆里。刚到北平的第二天,就到青云阁听大鼓看杂耍。
1912年5月5日,鲁迅先生抵达北京,在西单牌楼附近的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任佥事。从1912年5月到1919年11月,居住在北京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七年多的时间里,在他日记的记载中,去的最多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琉璃厂,另一处就是青云阁。去琉璃厂,自然是淘古书,买碑帖,选择古钱和拓片,欣赏古董珍玩;而去青云阁喝茶品茗、小憩会友,却是因为顺路。
据了解,鲁迅先生当时的路线一般是,从绍兴会馆出发,自西南而来先逛琉璃厂,然后经一尺大街,走杨梅竹斜街,一路东行就到了青云阁的后门。从后门上楼便是茶座,歇脚、会友、品茗、理发、购物各方面都很方便。再从前门出去,到东行不远的东升平浴池(今东升平宾馆)洗澡,然后返家。
如今观音寺街上的东升平宾馆,与青云阁一样,也一直通到胡同北侧的杨梅竹斜街。
清末文人许愈初《肃肃馆诗集》就曾有诗云:“迤逦青云阁,喧腾估客过。珠光争闪烁,古董几摩挲。栋栋书场满,家家相士多。居然好风景,堪唱太平歌。”
观音寺街的青云阁门外还有一幅长联:深巷藏福地一代文豪一代风流流连于此,闹市寻幽处我辈儒雅后辈英雄忘返期间。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青云阁整治后不久,青云阁成了北京小吃的集散地。豆腐脑白、年糕钱、羊头马、爆肚冯、奶酪魏、茶汤李、小肠陈、瑞宾楼褡裢火烧等老字号都在这里营业。除了小吃,这里还有茶馆、书场,俨然一副恢复民国时期繁华旧貌的样子。
青云阁的小吃城开业,图源网络。
但仅仅一年之后,投资商便撤资,青云阁无人接手,店铺被收回,这些曾经满怀憧憬踌躇满志的北京小吃只得黯然退场。如今的青云阁则是已经成为了一家酒店。
青云阁内的小吃城,图源网络。
限于篇幅,咱们今天就介绍到这里。
其实青云阁往西就挨着福兴居、贾大爷卤煮、京华客栈、张一元诞生地,其间往事重重,也颇值得品味。
有兴趣的您可以关注我们后续的文章~
关于观音寺街,您还知道哪些故事?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 end ·
致谢和声明
本文图片部分源自网络,侵删。
参考文章
[1] 北京西单传统文化联盟,稻香村 稻香春 桂香村 桂香春,过年带哪家的点心匣子回家?,2020.01.17
[2] 邱崇禄,青云阁往事, 北京日报,2011
[3] 百年兴衰湖观音寺街,北京青年报
[4] 王兰顺,观音寺街的人烟往事,北京规划建设,2013
[5] 北京西城区老字号谱系研究领导小组编著,北京西城老字号谱系丛书·食品加工卷·茶叶卷·中药业卷,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