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为何不能一统天下,他和刘备的差距到底在哪里?陆逊最清楚

在赤壁之战过后,曹操想要一雪前耻,于公元213年曹操亲自带领大军南征孙权,双方对峙于濡须。孙权深知曹操此次前来一是为报赤壁之仇,二来争夺更多的江南地盘,曹操这才有了今日的出征。面对曹操的进逼,孙权也迅速派遣甘宁、周泰等人迅速组织兵马周旋曹操。

而曹操方面,由于是远道而来,加上被“锦帆贼”甘宁夜袭营帐,已经失去了军心。后来,曹操也亲眼看见,孙权用兵确实是在理,在精,短时间之内想要打败他根本不可能。于是,曹操决定退军。在退军之前,曹操当众说道:“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对孙权一番称赞。不仅感叹他的才能,而且也称赞他为人主的睿智。

而对于刘备来说呢?也很简单,可以说在赤壁之战爆发一直到襄樊之战前夕,孙权、与刘备皆是合作关系。而在襄樊之战过后,孙权又占据荆州,实力,地盘,得到显著提升。加上曹操在220年去世,而刘备也在公元223年去世,如此一来整个三国,与孙权一个级别的老板,都已经仙游。

刘备、曹操的仙游,这正好给了孙权一个大好的机会。这意味着,孙权可以真正的大干一场了,因为这个时候整个天下很少有人可以真正左右孙权了。换句话来说就是孙权在公元223年之后,他完全可以称帝然后一统天下。实现,昔日孙策的伟大愿望。

那么,这两件事情,孙权到底是不是完成了呢?他只完成了一件,那就是“称帝”,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随后实行屯田制,开发农官,虽然一度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孙权这一辈子始终没能一统天下,实现孙氏的伟大愿望。

上文说过,至公元223年,曹操、刘备皆已去世,整个天下来说孙权几乎找不到可以一争的对手。那么,即使如此孙权依然只能偏安江南,这到底是为什么?他到底和刘备有何差距?

一、孙吴集团内部矛盾深厚,需要很长时间来整治

众所周知,孙权18岁上位,但是这个时候他只是接受了哥哥孙策的使命,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戴钢盔登脚手架,硬着头皮上”,他其实真的还只是一个孩子,不过为了整个家族的利益,孙权不得不挑起重担,并且坚守哥哥孙策的遗令,“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由于接手孙策团队,与其团队成员契合度基本为0,因此孙权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整理团队成员。

公元208年,曹操南下意在攻取江东成就霸业。这个时候的孙权,虽然已经掌管江东7、8年,但是内部团队成员还基本没把他当成是东吴的掌门人。因此,孙权在鲁肃、周瑜、等人的带领之下才决定与曹操对抗,如此一来也好让江东各个势力真正认识他孙权。

后来,孙权答应与刘备联盟。而周瑜也在赤壁排兵布阵,成功把曹操的野心给消灭。赤壁之战过后,孙权的名声已经是传遍天下,当然赤壁之战之所以能够取胜,最大的功劳还是周瑜。不过,赤壁之战的最大成果却被刘备给夺取了。

孙权在赤壁之战中,他主要做的是幕后工作,对周瑜无条件的支持,不过在赤壁之战过后,孙权的领导能力,已经体现出来。而江东众多文武,也更加认可孙权。承认他的确是继孙坚、孙策之后的又一孙氏明主。

二、隔江自保战略,废天下大事

自东吴第一任大都督周瑜死后,孙权基本对外没有任何大型的战事。好不容易出兵攻打合肥,还被张辽给打了个措手不及,不但功没成,名没就!还被世人给安上了一个“孙十万”的臭名。可以说在合肥之战过后,孙权便意识到,他想要与刘备、曹操争雄,这辈子基本上是不太可能了。

对于孙权来说,他唯一的出路就是和曹操、刘备耗时间。凭着年龄的优势,孙权才有机会成为一统天下的真正王者。公元219年,刘备与曹操相争,而这个孙权仍然不敢有所举动。但是后来,关羽突然进逼襄樊,而荆州空虚,因此孙权便把战略眼光放到了荆州上面,孙权他想要占据长当中、下游地区,以此来实现“隔江自保”的战略。

因此,孙权丝毫没有顾虑到之前已经和刘备谈好了,“湘水为界”的约定。在刘备、关羽并不知情的情况之下,迅速派遣,陆逊、吕蒙等人对关羽镇守的荆州加以战略性的攻击。最终,在趁着关羽北伐之际,孙权是成功拿到了荆州。

其实当时,孙权的做法是有些不地道的,不过为了他能够实现“隔江自保”的战略,他还是做了。当然此一步,也是孙权包括、周瑜鲁肃、甘宁等人的共同意思。如果占据长江天险,虽不能一统天下,但至少可以自保。

至于何时问鼎中原,那么就得看时机了。因为孙权之前坑了刘备一把,如果想问鼎中原,他孙权必定又要与川蜀联合,否则孙权根本就上不了岸。正如《资治通鉴》中记载,孙权自量其国之力,不足以毙魏,非如孔明真有用蜀以争天下之心也!说白了,仍然是战略问题。当然,其中人才也是重要因素。

素知东吴水军天下无双,但是其陆地、骑兵,也就是一般水平。如果孙权想要一统天下,那么就必须要花大量的时间来足兵足食,招兵买马,大力发展经济、人口,训练骑兵。培养将才,这才有资本与曹魏相争。

三、天时、地利、人和孙权皆不能占

在刘备,曹操,相继去世之后,孙权他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机会去跟川蜀、亦或者是曹魏相争的。为什么呢?在刘备去世之前,孙权亲自派遣使者希望再次与刘备联盟。也就是说,即便刘备去世,他孙权也不会再打川蜀的主意。

其次,孙权当年违背盟约,他在道义上也是说不过去的。再者,东吴处于蜀汉之东侧,曹魏之南东吴想要发展,必定要向北、或者是向西。但是西川又不能谋取,如果要谋,也可能是失败。要知道,虽然刘备去世,但川蜀仍然有诸葛亮坐镇。

然而北方曹魏的实力更是强大,单是靠东吴一方之力,很难与之匹敌。从整个环境来看,东吴根本不占据天时,更不占据地得的优势,东吴虽有长江天险,但是却地理位置低下,如果仰攻蜀、魏,将会很吃力!而人和嘛,东吴似乎就更不占了。为何如此说呢?道理也很简单,在孙权称帝之后其实他在大力发展国内经济,包括内部平乱五溪蛮等。至于国内的大将嘛,除了大将军陆逊之外,手下能征善战的将军,更是少之又少!

最关键的是孙权在晚年时期举止反复,再也不能像之前一样明断是非!在立嗣这件事情之上,他反反复复纠结于到底是选择,孙和,还是孙霸?在这件事情之上,大将军陆逊也参与其中。陆逊还有,顾谭、吾粲等人都支持孙和。

然而让世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孙权,竟然把孙和,孙霸都给废除了!而是破格任用了他的孙子,也就是孙亮为太子。孙权这招,恐怕也是够牛的,在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上,恐怕都很难找出第二位皇帝来。

因此总体来看,孙权一生基本上都是在团结内部,对外发展经济、贸易等。后来,到了中老年,他能力退减,虽然活了70余岁,终究未能一统天下。

四、孙权不善于提拔人才

曹操在早年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照理来说孙权应该是一个不错的苗子。但是,孙权这个人前半生虽然用了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但是都会对他们有所顾忌。特别是对,周瑜、还有就是陆逊。

首先,陆逊的功劳不用多说,但是最后陆逊却被孙权给逼死。而东吴第一任大都督周瑜,他的能力还有远见,更是在吕蒙、陆逊之上。但是在周瑜死后,孙权也把周瑜的儿子给废除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在孙权登基之后,便追封功臣,周瑜肯定是首当其冲,只不过周瑜长子周循已死。于是孙权就让周胤做上了都乡侯,然而周胤为人放荡,而且后来又犯了一点小罪,就这样孙权就把他流放了,而且连爵位也取消了。

《三国志》:黄龙元年,封都乡侯,后以罪徒庐陵郡。孙权或许是坐上了皇位,就有些飘了。公元239年,东吴众臣包括:诸葛瑾、步骘、朱然、全琮等人都上书,希望恢复周胤的爵位,还有他之前的今后权限。碍于众人的面子,孙权才下令恢复周胤的爵位,还有兵权。只不过,这个时候周胤早已去世。

从这个小故事来看,孙权在后期是根本不会重点提拔人才的,至少来说对于功臣之后,他做得确实有些过了!而作为大将军的陆逊,也是受到了孙权的顾忌。不然孙权,不可能把太子之位交给孙亮。如此做法,显得孙权有些过于自负了。

“人无完人”,早年的孙权,虽然志在天下,但是到了称帝之后,似乎他的雄心也随着,周瑜、鲁肃、吕蒙、甘宁等人的去世而烟消云散了。关于这一点,想必大都督陆逊,他是深有体会的。

换句话来说,东吴在继陆逊、程普、甘宁等大将之后,基本再无优秀人才。试问,孙权他又怎么可能称霸天下呢?倘若不是有长江天险,估计孙吴会是第一个灭亡的国家。其实孙权与刘备相比起来,他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第一他不会像刘备那样有一个正经的口号,例如,刘备就是“匡扶汉室”,正所谓蛇无头不行,而孙权连个正经的口号他都没有。

其次,孙权没有刘备那么多的群众基础。刘备之所以能够成事,离不开在背后数以千万的百姓支持。而孙权,留给观众的印象更多的就是一个土豪,富二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