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轻武器发展史-手枪篇

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苏联的手枪武器自此时开始发展,并在经历了一段由粗转精的发展历程后形成了自已的体系。

那么这里将接续前两篇,继续介绍苏联的手枪发展史。

【1930年-TT30/33型手枪】

一般来说,早期武器的形式意义都要远大于实际的作战意义,托卡列夫手枪也是这样一款枪械。

T(托卡列夫)T(图拉兵工厂)-33(1933年制)手枪

它的性能并不优秀,也不能适应当时小体积武器普遍随车作战的多功能用途,但是作为接班纳甘1895型转轮手枪、S-W-NO.3俄国型转轮手枪和毛瑟1896型转轮手枪的一款替代性武器使用是完全足够的,可以解决严重的后勤问题。

不同口径的弹药/武器给后勤带来压力

这款枪械最早在1930年的新式军用副武器选型中出场,击败了卢格P08型手枪、毛瑟C96型手枪、科洛文型手枪和普利诺斯特斯基型手枪后被定型为TT-30手枪,于次年开始少量生产。在这款型号量产试用了几千支之后又进行了小规模的改动,这次改动以提升内部结构的简洁性和生产的工艺性为目的,改进完毕的枪械被重新定型为了TT-33型手枪,成为了二战前后苏军的主力副武器,产量超过100万支。

这款武器的枪械结构基本上也就是套用了M1911型手枪的枪管短后座式结构和枪尾偏移式闭锁结构,并用毛瑟手枪的7.63X25型手枪弹仿制了一款7.62x25型手枪弹使用,形成一款生产极快、结构极度简单,但性能一般的手枪,并且因为枪械内部的击发结构和保险结构的简化,使保险性能很简陋,射击时也容易造成过穿透的效果,使其无法形成有效的杀伤。

TT-30演示,第八秒是下方备注的击锤簧

备注:击发机构的简化是祛除了握把尾部的击锤簧

【1951年-PM型手枪】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TT手枪在列装使用时即是一款非常中庸的武器。但这款武器还是在性能落后和作战匹配性匮乏的情况下陪伴苏军度过了整个战争期间,其中原由不外乎是资源的匮乏与设计改进的滞后所导致的。

数据来源:王正和

此类早已探明的武器问题,在战争结束之后迎来了一次整体的调整机会。在苏联已经能够调配充足的产能来进行武器的整体置换时,新式副武器的迭代和多功能用途副武器的迭代就被正式的提上了议程,以此研发出了广为人知的PM型手枪和APS型冲锋手枪。

这里的PM型手枪由尼古拉.马卡洛夫进行设计,于1951年正式通过选型测试后列装部队,成为苏军21世纪前使用最多的一款副武器。

该武器的整体结构遵从小而全的设计思路,整体的的结构相比从M1911型手枪套模板的托卡列夫型手枪来说十分紧凑,导致苏军在使用副武器时基本都只能单持射击,且还容易在射击时磨手、咬虎口,不过这款武器的结构简化和轻量化也确实让它做到了更适合当时隐秘阵线的作战需求;同时,整枪拆卸完毕不足7秒的时间也让它拥有了更好的维护性和可靠性。

标准单持不会磨虎口,但那是练习后的结果

快速拆卸组装

另外因为这款枪械在设计之初就有装备给机组人员和飞行员的计划,所以枪械强调弹药的停止力,设计了9X18mm手枪弹和自由枪机的原理,让弹药能够在目标体内有较好的翻转能力,达成目标快速失去行动能力的目的。

枪械设计完毕后列装了苏联的士官、军官、执法部门、军用民用机组、飞行员和宇航员等作战单位,并广泛的装备了华约组织的各国军队,我国的59式手枪也是其中之一的仿制品。

【1951年-APS冲锋手枪】

同时期,一款同样以9X18mm弹为基础设计的冲锋手枪也开始列装部队,这就是APS型冲锋手枪。

这款手枪由伊戈尔.斯捷奇金设计,最初的定位就是大型军用手枪,所以接驳枪套使用的的概念在设计之初就有,苏联对其的定位是一款随车辆作战和器械手自卫使用的战斗武器,所以在苏军中一般装备给坦克车组、运输车组和RPG射手等单位,与PM型手枪处于交错使用的状态。

该枪械的设计涵盖“全自动射击模式”和“半自动射击模式”,内部采了用自由枪机后座式的原理,所以在全自动模式下射速快到让射手无法掌控,设计者使用了“增加后座行程、增加枪托抵肩和增加弹簧缓冲器这一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枪械在组合枪托时就可以在半自动模式下拥有较好的精准性,在全自动模式下又能在近程快速泼水,形成火力压制,所以在当时是非常全面的一款武器。

不过上述这一切都建立在组合枪托的情况下,在普通模式下的APS型冲锋手枪可以说是枪抖术的具象化产物,能够击中除目标外的一切生物,所以此枪械只适合组合枪托的作战模式,枪托不是临时提高作战性的附加品,而是主要装备。

备注:可直接组合枪托携带,并不存在临时组装的问题。

这款枪械在70年代后逐渐被AK74U型步枪所替代,所以该枪与后期改型衍生出的APB消声型一同改换主要装备部门,成了特种部队、执法部门和要员保护小组等单位的主战武器之一,参战了后来的阿富汗战争和前苏联交接棒时的地区冲突。

【1967年-PB微声手枪】

时间进入60-70年代,苏联由于开启了从核武竞赛转向敌后破袭的战略转型模式,于是开始重视起了一向被忽视的特殊作战方式,特种部队、敌后侦查部队和情报人员的战术地位都被提升了,由此也就需要研制几款更加适配隐秘任务的小体积武器,以装备新兴起的战术单位,这款武器就是比较不起眼的PB型微声手枪(也内叫做暗杀手枪)

枪械的部分结构衍生自马卡洛夫手枪,两者采用了一致的击发机构和发射原理,以及同样的弹匣和弹药。但这款枪械只能算是马卡洛夫手枪的远亲,首先他们的设计师就不是一个人,虽然具体资料缺失,但在苏联的命名方式下仍能确定是不同的两个人,其次这款枪械的其他部分并没有继承马卡洛夫手枪,弹药的一致性也是苏联在二战后普遍的通用概念所影响导致的,因为没有通用性的选型样枪基本都过不了最后一关。

枪械比较有特色的地方是它的两段式消声器,这种消声器的原理虽然很普通,只是将弹药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燃气在数个消声筒中提前膨胀,以达到降噪的效果。但它采用的一半固定式消声筒、一半可拆卸式消声筒的组合,这能让它在保证降噪效果的同时降低整体质量,并保有相当高的便携性。

这款枪主要装备于1967年-1980年间,后续被PSS型手枪替代后还参与了80年代间的阿富汗战争,近年又有重新配发的记录,所以可以算到上是苏联使用最早、最长期的一款特殊武器。

【1971年-SPP-1水下手枪】

同时期,伴随着上述的战略重心转移,在苏联的60年代也出现蛙人部队的一次革新。

当时的水下自卫和破袭击通常都是采用潜水刀和梭镖枪的组合,其使用方式迟缓不说,而且杀伤效率还极低,所以当时的水下战斗是十分低效的,为了获得水下的优势,苏联针对此类问题开发了出了一款名为SPP-1型的水下四管手枪,这款枪械的出现也使水下战斗进入现代化的道路。

该枪械由西蒙洛夫在60年代末进行设计,于1971年后开始正式装备苏军的水下部队,之后使用了许多年,其改进型的SPP-1M型水下手枪甚至沿用到了当今。

该枪械的设计采用的是四联预装弹加非自动依次击发的模式(怎么依次击发没找到图),发射4.5x145mm的箭型弹,以此弹型获得在水中较好的流体力学推动,在十几米内拥有击穿潜水面罩能力,可对目标产生穿透性杀伤。

另外为了适应弹型和射手三趾手套的使用便利性,枪械的扳机、扳机圈和整体枪身都设计的非常大,所以使用时也非常简单,只需将四枚SPS箭型弹用固定箍串联,然后下折四管弹膛从后方填入再复位即可发射。

这款武器在后来一直是苏俄的水下武器标配,其改进型SPP-1M手枪也只是做了一些人机功效的改动,不过后来随着APS型两栖突击步枪的出现,它作用也大大降低,仅作为俄军的水下辅助武器使用。

【1973年-PSM型手枪】

时间进入70年代,苏联在这个阶段的并无多少新式手枪诞生,比较知名的是一款PSM型袖珍手枪。

这款武器由伊热夫斯克武器公司设计,一开始的目的是制造一款更加小巧的武器,供高级军官使用和礼宾赠送,以替代一部分PM手枪的占比。但后来因为便携性和隐匿性的优秀,所以逐渐衍变成为KGB执行任务时的主要武器,是当时苏军的新一代制式特工武器。

该枪械的运行原理和发射结构平平无奇,沿用了前辈的自由式枪机原理和普通的发射机构,其特色是超小型的枪身和改动过后的弹药,最后通过定型的枪身长宽比仅有155mmx18mm,加上改动后的瓶型5.45x18mm钢芯弹,它可以在短距离内拥有超高的隐匿性和侵彻性,所以在许多安检严苛的国度,这把像玩具一样的手枪被禁止进入。

扳机下扣拆解(图中看不见具体动作)

备注:PSM弹可击穿5/6米内的软性防弹衣

同样,根据等量交换的原则,该枪械继承了之前PM手枪因窄小而磨手的问题,并且还开拓了因握把改薄而出现的射击抖动问题,这导致了枪械在中程的射击精度下降,射击时的人机功效也稀烂。

总的来说,这款枪械能够有效的完成既定目标“自卫”和“近距离袭击”,但枪械也因为设计的不完善而出现了一些问题。

【1982年-TP 82太空手枪】

进入80年代后,图拉兵工厂研发出的TP-82型太空手枪正式列装航空局,该枪械一共量产了100多支,是苏联时期的宇航员主要自卫武器。

这款枪械的诞生需要从1965年说起,在那一年苏联的上升号宇宙飞船完美完成航空任务后返航,但不幸偏离降落在了西伯利亚的原始森林里,所以两位宇航员在缺少武器和求救信号的情况下,在原始森林里受困了两天两夜才被救出,自此之后宇航员配置武器的传统也被开启了。

在65后至80年间,由于设计思路未构成,所以这个阶段就是在使用上述提到过的PM型航空手枪,但大家看了上述故事后也能明白,这款太空枪其实就是一款信号枪与猎枪的组合,主要是用来求救和自卫(对付野兽),所以PM型手枪明显是不具备装载信号弹的能力的,而且手枪弹对野兽能造成的伤害也并不大,如此就有了新式太空武器的研发任务。

新式的太空手枪设计构思主要是将霰弹、信号弹和步枪弹融合进三个枪管内使用,并配置了一柄开山刀,使其拥有应对所有野外危险和一定的人为伤害的能力,在必要情况下还可将刀具外套与枪身融合作为枪托,以获得APS式的射击稳定性,所以在枪械在性能上足以应对预想中的所有威胁。

我怀疑80冲手的刀鞘托和这有点关系

备注:信号弹盒霰弹在上两个枪管发射,口径为12.5x70mm;步枪弹在下方枪管发射,口径为5.45x39mm

该枪械的使用方式也同样简单,我将其认知为复杂型的撅把式猎枪,其通过下折枪管的方式依次填入弹药,在通过多个击锤和侧面的阻铁调节阀形成对固定枪管内的弹药的击发,以达成射出不同弹药的目的;简单说,就是射那根枪管就另外就扭一下阀门关闭另外两根枪管的击发渠道,现在的许多物品上都有用到这种结构,并不稀奇。

TOZ-81手枪

这款武器在苏联期间和俄联邦期间都服役了许多年,直到近期弹药断供才正式退役,许多带点标题党的同僚经常提到的TOZ 81式太空手枪也和它有点关系,是在竞标中败给它的一款武器。

【本文完】

本篇手枪篇就写到这里,后来的PSS手枪、SPS手枪、SR-1M手枪、GSH-18手枪、MP-443手枪、PAY手枪和PL-15手枪结构都差不多,所以这里就不赘述了(懒),下期继续苏联狙击系列,如果想看我补一下。#军事##军事趣科普##武器装备#

(0)

相关推荐

  • 古典热武器解析二(17-19世纪)

    序 上期的"古典热武器"由于篇幅受限没有讲完.所以本期将接续上篇进行"第二阶段"17-19世纪的古典热武器分析!补全后面解析"现代武器"前的 ...

  • 武器|18mm口径的手枪——俄联邦黄蜂系列

    黄蜂手枪是一款由俄联邦武器设计师(兼工程师.构造师)G·A·比迪耶夫研制.并且由国有组织联邦研究与制造中心和武器制造商应用化学及科学研究所所生产的非致命性手枪系列.可用作信号枪.闪光弹枪或起步枪.该系 ...

  • 盘点十大HK家族系列步枪,大部分都很有名

    对于广大枪迷来说,提到德国枪,大家都能想到HK,它是德国最有名的一家枪械制造厂商,全名为:黑克勒-科赫,在这么多年里,他们打造了很多出色的枪械产品,尤其是手枪类和步枪类居多,个个都是继承了德式精湛的技 ...

  • 南斯拉夫轻武器发展史-「1924-2021」

    南斯拉夫轻武器发展史-开篇 21世纪初,南斯拉夫联邦在多次的外部干涉分裂下,终是走向了末途,最后的黑山区域经过全民公投后走向了独立,自此之后南斯拉夫国也只剩下了塞尔维亚族,曾经的巴尔干半岛之虎.世界之 ...

  • FN旗下十大著名枪械,优良程度不次于HK旗下武器

    相信有不少的军迷朋友,都了解比利时的 FN枪械公司,全名为:赫斯塔尔,他的人气和武器的生产能力不次于德国HK公司,在近些年来也生产出不少的军用枪械或民用枪械,而且他们的产品在世界各地都广受好评,美国军 ...

  • 苏联轻武器发展史-狙击篇

    在一战.二战中,狙击手的概念首先被德国成体系化和学院化,其将狙击手作为独立兵种运用,并设立专业狙击学院的做法被各国广泛认可,于是这一作战单位的训练都被获知的各国悄悄咪咪的提上了议程,本篇中的苏联也是以 ...

  • 捷克斯洛伐克轻武器发展史-「完结篇」

    本篇接续前文,为捷克斯洛伐克轻武器系列的最后一期,将主要介绍捷克系的机枪发展路线. 纵观总体,虽然捷克系机枪的发展历史很短暂,在70年代后就因为军工战略转型的原因,而主动的放弃了对新式机枪的更迭,但极 ...

  • 国产机枪七十年发展史(完结篇)

    我国的最早小口径武器是1987年的87式自动步枪(85式是中武器小口径),由于它的实战表现并不能满足作战需求:所以我国在1989年提出了要重新设计一款5.8mm的小口径武器,之后又陆续提出了机枪.卡宾 ...

  • 《军事科技》 跨界轻武器——冲锋手枪

    《军事科技》 跨界轻武器——冲锋手枪

  • 世界半履带装甲发展史(美国篇)

    美式的"半履带装甲"在二战战场上十分泛滥,其战术地位基本可等同于"德国造",双方各自代表一个阵营输出半履带装甲对垒. 美式的"M系列半履带装甲&quo ...

  • 【汤包说】苏联冲锋枪发展史(终)

    我的祖国 郭兰英 - 百年经典 作者@沛青 昨天我很生气,我生气的不是有人反对我,而是反对我的人实在太偷懒,甚至没有写一篇文章说说我到底哪里错了.明天,我可能要得罪某个人一下. 老王一直有一种强烈的感 ...

  • 美军轻武器鉴赏——步枪篇(系统梳理演变脉络和鲜为人知的背景)

    步枪是抵肩射击的长管枪械,有效射程一般为800米以内(狙击步枪射程超过800米),具有结构简单.质量轻便.性能优良等特点,适于大批量生产.大批量配备,是目前各国军队中数量最多.使用最普遍的武器. 美国 ...

  • 【科普】大三元镜头发展史——70-200mm篇

    恒定F2.8光圈的超广角.中焦段.长焦变焦镜头被摄影爱好者称之为"大三元"镜头,那么各大厂商的大三元镜头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我们影像新势力决定用一个系列的文章来进行一个简单的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