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之乡,人才何时再回流?
每14个院士中,就有一个是阿拉宁波人。
光一个效实中学,就培养出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和将近20位的两院院士。
然而,在2018年以前,甬籍院士全职回归人数还停留在0人。
作为院士之乡,宁波却没能成为“院士之家”。高层次人才为何离家,又因何回流?
🐟
失去的十年
■ 百亿变千亿 不断拉大的差距
根据教育局名单显示,截止2020年6月30日,宁波共有14所高等院校。单从院校数量来看,宁波并不占劣势。一旦审视院校质量,宁波高等教育的短板瞬然显现。
头部高校的学科实力,是一座城市科研水平的缩影。
作为海滨城市,宁波和青岛都具有天然的发展优势,但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从第四轮学科评估的结果来看,宁波大学与中国海洋大学分别在A、B、C类学科上有着2、7、8个的数量差距。以宁波大学最具优势的水产学科为例,其水产学科排名在全国前20%~30%,而中国海洋大学的水产学科却已是顶尖水平。
除去宁波大学和办学性质特殊的宁波诺丁汉大学,宁波的其他本科高校都没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也就是说,从硕士阶段起,大部分的人才就已经开始外流。
面对陡增的竞争压力和不断流失的人才,改变,刻不容缓。
🐟
改变,从高教开始
高等教育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推手,意识到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后,宁波市政府围绕高水平大学建设、普通本科转型升级、新增研究院等几个方面做出了行动。
除了建立异地校区,宁波这几年也落地了不少研究院。几个研究院的的研究方向也很相近,大多聚焦高新技术产业,侧重于未来产业布局。让科学研究带动产业转型,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这是宁波摆脱过去依靠第二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高层次人才也应声而来,2018年,9名海内外全职院士加盟宁波。当年,宁波人才净流入率跃居全国第二。产业转型、高教聚力已经初步见效,2019年,宁波GDP晋级全国12强。
宁波的野心不止如此,地铁线路的快速铺开、机场的扩建、人才政策的不断出炉、牵手阿里...快速起跑的宁波,目标绝不只是夺回失去的十年。
未来十年,你是拭目以待,还是投身宁波,成为城市合伙人,共求发展?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