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读过每一个夜晚,回首看见了自己的成长

我从2016年1月开始重新认真写作,每个月在本微信号上发布的文章从来没有超过十篇。写的内容有读书笔记和生活感悟。读书方面坚持读过的内容都要记录一些阅读笔记或者心得。从这些笔记当中,发现有记录的阅读和没有记录的阅读,感觉差别真的很大,有记录有思考,读书的收获才更多。

每次转发或者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大家看了或者没看,我不知道。其实我也很想知道我的书友们在读什么书。读书群里也会零零碎碎的交流一些读书的事情,还有很多是生活中的闲聊。

我想有一个专门讨论和分享阅读的时间段,这个时间里,大家在群里分享每天的读书心得,我把这些读书记录整理分享出来,或许可以让其他读者有所启发:发现一本自己喜欢读的书,或者认识一个跟自己兴趣相投的朋友。

所以,我发起了这个活动,名字叫做:读过每一个夜晚,回首看见了自己的成长

我希望,大家在读书分享群里面打卡读书不是为了一种形式,更希望每个人能养成一个阅读-思考-记录的习惯;

我希望,这些阅读笔记和心得是心无旁骛的自我思考,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而写;

我希望,不要在这些读书笔记中去比较高下和得失,因为每个人的阅历和思考都不一样;

我希望,在这个最有阅读-思考氛围的小群里,大家能在不知不觉中把阅读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我希望,每一个坚持阅读的朋友,都能在这个活动当中有所收获。

我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书友都来参加这个游戏。

【游戏规则】

1、每晚10点打卡,在群里晒一张今天读过的书的照片,封面或者内页;一段阅读心得或者摘录(字数不限);

2、每晚11点群主收集整理发布到微信公众号上与更多人一起分享;

不要把这个游戏当做任务,而是作为自己的阅读记录,一个月以后再来看看,或许连自己都会被自己的坚持和阅读所得感动。每晚十点,我在“书窝”等你。

PS:参与本活动不意味着每天都要读书打卡,但愿这个活动能让大家记得有空的时候就读读书。

PSS:晚上10点到11点是分享交流时间,不是读书时间哈,一整天任何时刻都可以读书,这一个小时是交流时间。

参加方式一:扫码入群,和一百位书友相约晚上十点;

参加方式二:把你当天读的书的照片和读书笔记心得发送给本公众号,我可以在后台看到大家的留言。


【今天大家都在读什么书】

@周·薇卡朴南溪

今天恰好把 The Road Less  Travelled 考完了。毫无疑问这是我看过的最通俗易懂、接地气的心理学书。作者从一个经验丰富的心理医生角度出发,通过细致的理论分析和大量实例,剖析了生活中大部分人都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看得过程中心理起伏变化很多,因为很多也是自己曾困扰纠结过的问题。不能一一细述,最大的收获就是原来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有“病”,我不比别人更正常,也不比别人更不正常,每个人的心理和精神成长过程和节奏不同,但只要持续努力,总会达到spiritually mature. 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书。@筱婷?刚刚的是书摘,这是心得。(这个妹子读的是英文原版书,而且还是用英文做的笔记,为了方便交流又用中文写了一遍心得。)

@伊涅斯白

宇宙何其奥妙,每一种认知可能都是盲人摸象,传统与科学并没有那么明显的界限。中医是生命的科学,西医是身体的科学。

@范爱梅

《大萝卜和难挑的鳄梨》第一次听同事提及的时候以为是本童话或是养生之类的书,谁知是村上的书。看书名好奇随手翻看了几个小故事便停不下来。以幽默自然的口吻讲述由村上自己工作生活中所碰到的事情而引发的有趣故事和感悟,絮叨琐碎,轻松愉悦,不由得让我想起小学前常常约着小伙伴跑去村里一个姐姐家听她讲各种奇闻轶事的经历,每次都听得出神,让家人上门要人回家吃饭。当时就觉得姐姐特别厉害,能把所有事情讲得那么美好有趣,就像具有魔法一样,让一切事物变得像麦杆里吹出的肥皂泡沫,新奇又享受。这本书让我重新找到那种搬个小板凳期待故事开讲的小激动和小开心。(村上春树总是能给人良好的阅读体验,这或许就是他文字的魅力吧)

@julie

买了一段时间了,今天读了第一部分内容。最先认识大冰是他主持节目,后来在丽江听了他的歌,看了他的店,看了很多他四处游荡的图片。后来他出书了,好评不断,所以没免俗买了一套。今天看的这个部分和书同名。一直很困惑为什么有人把书名取成这个。杂草敏异父异母的妹妹,但一字一句的描写是那么温暖。不得不佩服老男人能把感情拿捏的那么到位又不逾越,心疼杂草敏的心甘情愿。大冰潇洒的转身,杂草敏继续她杂草一般的人生。

最后留下了一封信。也许最美好的回忆就是这样吧,最美好的感情也是这样的,有一种爱叫做习惯。不管你在哪里,乖,摸摸头。所以书名能用彼此一点默契来命名,已经足够!

@ecofree

(备注:这位童鞋读的是古龙的经典作品《小李飞刀》,用的是电子阅读设备)

在这本书中前面的章节里,令人影像深刻的可能是阿飞了,说话简洁,直接给出明确答案,同时,也是一个极其善于观察周围环境的人;之前,与人谈论过观察力这件事儿,古人经常专注的去观察一件事情,做出了很多令现代人都惊讶的事物出来。反观我们现在的人,很少仔细的去观察生活中的事情,太过于浮躁,尤其是在科研领域。

@阿连

我发现,凡是写一手好文章的,字里行间总是潜伏着一个假想敌,或隐或现的。比如,曹雪芹的敌人是男人,金庸的敌人是女人;鲁迅的敌人是他人,托尔斯泰的敌人是他本人,张爱玲的敌人不分男女,只要是她的亲朋好友就行——陈晓卿的敌人,不是人,是城市,人造的城市。敌意之深浅,与城市体量及其距离乡村之远近,成正比。(虽然没有晒正在读的书,但是这段感悟也挺经典哒,就分享出来啦)

@Malina

《生命之书》属于克里希那穆提(印度哲学家,"世界导师")目前为止内容最完整最容易入门的默观教材。按照365天每天这个课题,帮助我们认识实相真相,认识自己,跳出思维的局限。目前看到5月25日的。

(@lida补充:原本我只看到克里希纳,是印度教的主神之一,百度了一下作者全称吉杜·克里希那穆提的另一种译法基督·克里希那穆提,太碉堡了……)

@筱婷

《山丘上的修道院》是今年三月买的摄影主题系列书籍中的一本。是台湾摄影师范毅舜的作品。昨天晚上看完了两张。我对文化的碰撞和混搭很感兴趣。而这本书中介绍的位于法国里昂近郊的拉图雷特修道院是一座由保守派宗教人士邀请上世界最有名的现代派建筑设计师合作的经典作品。从外观上看去,这根本就是一个水泥空盒子。信徒们来到这里,抱怨说一座神像都没有,根本无法引导自己祷告。设计师勒·柯布西耶的粉丝来到这里,却像到了天堂一样顶礼膜拜。

这次合作本就有着传奇的色彩,作者本来也是怀抱着内心的宗教和审美的矛盾而来到这座修道院,他开始思考这座建筑的意义,用几近推理的手法,解开了传统与现代合作的秘密。


其他提到的书还很多,今天只挑选一部分来分享。大家的笔记比较像书籍推荐,其实如果慢慢读完一本书,精彩之处总会有不少记录或者引人思考的地方。当然这些思考和比较都是比较私人的信息,不方便公开的可以不公开。如果量大,欢迎撰文专述。

今晚分享到此为止,欢迎你加入我们,一起读书!

(图1图2,北京单向街书店;图3,即题图,南京先锋书店,来源网络)


我是筱婷,与你分享阅读和有趣的生活。

公众号:把生命浪费在读书上(kmreaders)

微博:@姚筱婷

微信:ytt784181022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