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女人为什么要买包?“包”治百病?这一次我挺丁真
一个人在尘世间走得久了,心灵难免会沾染上尘埃——或许是一些受过的伤害,一直在内心里面不时刺痛着我们。
或许是不堪回首的过往,一直在我们心里某处紧锁……
"灰色心理"一词源于西方,西方社会医学专家经过调查发现,许多人到了某个阶段常会出现消沉颓废,郁闷不乐等不良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被称之为"灰色心理","灰色心理"如得不到及时防治,不但影响工作和生活,还会损害身体健康。
这些,都使得原本洁净的心灵受到污染,需要好好的清理!
心灵蒙尘的表现:
1、自责与自罪,自我价值感低,认为自己就像魔鬼一样不值得被爱。
2、情绪低落,内心感到冰冷。
3、食欲下降,时间变得漫长,丧失活力。
4、自我封闭,拒绝外界接触
5、对爱的绝望
心理健康与不健康,并无明显的界限,它们之间有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
如果将心理正常比作白色,心理不正常比作黑色。
那么,在白色和黑色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缓冲区域——灰色区。
灰色常常代表中等、平庸。
灰色常常代表一切毁掉生命欢乐的不幸色彩,象征默默的痛苦。
与心理健康问题伴随的,还有另一个高频词汇——抑郁症。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球共有约3.5亿名抑郁症患者,抑郁症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
在我国,抑郁症患病率达到2.1%,学生群体呈高发态势。
2019年7月,中国青年报曾在网上发起针对大学生抑郁症的调查,在超过30万的投票中,超过两成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存在严重的抑郁倾向。
世界卫生组织也曾指出,1/4的中国大学生承认有过抑郁症状。
世界无限大,但当我们心思处于一个点,完全纠缠沉溺在让自己痛苦的事情时。
针尖大小的事情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整个世界。
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散落在灰色区域内。
再干净的桌面不去擦拭,久了也会积满灰尘;
再亮丽的衣服不去清洗,久了也会变得暗淡;
再阳光的心理不去梳理,久了也会蒙上阴影。
原因:经济发展超前,心理发展滞后。
多数人都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了与他人的交流与感受,忽视了生活中应有的那份真善美,久而久之,那原本纯洁的心灵也就蒙上了厚厚的灰尘。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被涂改的世界,对物欲的追逐,让我们不仅丧失了大自然,也让我们生命本身在裂变,人返祖成动物,人异化成机器。
正如海格德尔说的:
对利欲的追求让人与世界与人本身离异并对立起来。
于是,人变得空虚、轻浮、疯狂、愚蠢,六亲不认、丧失信念、狂肆情欲。
所有这些,让人遮蔽了人,遮蔽了人性,人丧失了内心的感受力和想象力。
在这个后现代文化的氛围内,人们普遍存在的不确定感,尤其是对自我身份的焦虑。而在这之前,人的身份往往是被规定好的,尤其国内。
比如你是家里的长子,就有相应的责任和制约,价值稳定,你会相对地有“中心感”。
而城市化快速进程和信息时代的多元化,打破了这种平衡,人与人之间不再制约在一个小范围内,各种价值冲撞的机会增多。
文化呈现“无中心”“无结构”的多元格局,这会带来心理上的混乱和失重。
有种“漂流感”,需要着力于一个东西,才会感觉到自我的存在与身份的确定。
比如我有一份怎样的工作?
年收入是多少?
开着什么样的车?
住着多大的房子?
背着什么牌子的包包(还有商家所谓的:“包”治百病,在我看来,越治越有病)
如果一个人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给他提供可依赖的、按惯例确定的、相伴一生的角色,他可能多半会根据自己内在的完整性与真实性来判定“我是谁”。
而这是一种依照自己的价值观而生存,并直面自己的情感、态度和动机的能力。
相反,如果只能借助于外界的评价才能体验自我认同,那就非常危险。
人并非孤立的个体,一个人的行为,会很大程度上受环境影响;
在和社会系统互动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地塑造了自己。
如果我们所处的环境没有改善,你每天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都会阻碍你的改变。
比如遭遇解雇以后就会以为自己工作一无是处,婚姻解体后就会认为人生毫无意义。
三十而立,没房没车就是失败人生。
在中国人的意识中,每个人生阶段,都会存在一个“标配”的人,迫切成为这个“标准件”,是多数人焦虑的根本原因所在。
对于父母而言,生孩子的“标配”就是生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听话懂事,学习成绩又好,年年拿奖状,给父母长脸面。
如果生了个调皮捣蛋,不爱学习的孩子,父母就会时刻拿自己的孩子和隔壁家的“标准件”去对比,在对比中越发觉得自己家的是个“残次品”。
慢慢地把自己钉在了一个人生的刻度线上,达不到就是失败。。
越是没有钱的人,越想在意被人看出自己没钱,因此,也越会装得很有钱。
正如《身份的焦虑》一书提到:
“如果周围的人,过着跟我们同样穷的生活,即使住在透风漏雨的小屋子,我们也会觉得知足幸福。
但如果周围哪怕只有一个人,过得比我们稍微好一点,即使有和睦的家庭、舒适的工作,我们也会有强烈的不幸感。”
我们没有办法,也不应该用任何模式,去制定人生的“成功”标准。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而我们仍然热爱人生的原因正在于,它没有一份标准答案,因而未来可以拥有无限的可能。
那些出身中下阶层的人,尽管没有世俗中成功的事业,却也从家庭汲取足够的温暖,从自身的努力当中获得力量,因此一直乐观和豁达,并且依然热爱生活。
2020年末刮起的丁真风
霸占了半个多月的热搜榜
话题随随便便突破一个亿的阅读量
这个来自理塘县的“田野男孩”康巴小伙——丁真用一个笑容便征服了数亿“打工人”的心。
人们为什么喜欢丁真?
人们喜欢的是那个“丁真”吗?
藏族男孩的皮肤,野性的小虎牙,质朴的口音,和城市完全区隔的差异化生活,澄净的眼睛……
和当下的所有脂粉气的“白瘦幼”男团们区隔,成为一个差异化的互联网符号。
丁真的走红似乎看起来超级容易,其实他的出现是完美地契合了现代都市人群对快节奏都市生活的厌倦和对原生态生活以及自由的渴求。
从心理学来看,丁真向往的背后,是对“纯朴”的认同,和大众对内心真实渴求的确认。
都说2020年,是难熬的一年。
其实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总有一些日子苦涩,暗淡,让人一眼望不见尽头。
人生实苦,年纪越大,就越能理解这四个字背后的重量。
芸芸众生,那些平凡而又渺小的存在。
谁都是一样咬着牙,在风雨中尽力奔跑,在黑暗里努力发光。
既然不确定世界会不会变得更加美好,理所当然的,我的人生也不会有更多的确定。
不单纯是为了有更美好的明天,同时避免遇到最糟糕的明天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