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thrombocytopenia,DITP)是因某些药物致使周围血液中血小板计数减少而导致的出血性疾病。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是门诊最常见的血小板减少症之一,欧洲和美国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年发病率为10例/100万人,其在老年人和住院患者中的年发病率可能更高。患者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如果出现血小板计数急剧下降,均应考虑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大多数药物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为中度至重度血小板减少症。药师作为患者的用药安全卫士,怎样使用利器来为患者保驾护航呢?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那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隐形的凶手。血小板(platelets)是一类小的盘状无核细胞,存在于血液循环中,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血小板的正常寿命为7~10d,约1/3的血小板储存在脾脏中,因脾脏大小不同,故血小板的储存数目会发生变化。(1)血小板产生的数量:即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血小板的数量——收入。(2)进入血液循环的血小板的数量:不包括脾脏中储存的血小板的数量——结余。(3)血小板被破坏的数量:血小板被脾脏和肝脏中的吞噬细胞(Kupffer细胞)吞噬而被破坏,从而实现更新——支出。血液循环中血小板的数量及功能对于机体非常重要!!!因此,不管是收入少了还是支出多了,都会导致结余减少,一旦血小板存量减少,就有出血的风险。患者常有数日、数周或数月的用药史,发病时间因药物及其作用机制不同而异,时间短者用药后数小时发病,一般在用药后1~2周发病,时间长者数周甚至数月发病。骨髓抑制性药物多在疗程后期剂量足够时发病。多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在用药24h至7d以内。轻者仅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和黏膜出血,这是最早最常见的出血症状,有些患者皮肤出血的同时伴有鼻出血、牙龈出血,严重者可有消化道出血、血尿,甚至颅内出血。较严重的患者可在出血症状的同时出现全身症状,在敏感性患者中也可于用药后数分钟内发生,主要有寒颤、发热、无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头痛、腹痛、关节痛、皮肤瘙痒与潮红等。这些症状既可单发也可多发,可能与血小板在循环血中的大量破坏有关。表1 判断标准(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卫生科学中心采用的标准)当患者的用药中存在可疑药物并伴有血小板减少或出血症状时,要全面梳理患者的所有用药。若发现某些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时,要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一旦发生血小板减少,应立即停用各种可能致病的药物,把对患者的伤害降到最低。由于较强的隐匿性,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在临床中常常被忽视,因此,呼吁我们的药师行动起来,一起来指认这个常常作妖的凶手!参考文献:
1.秦伟, 王晓雪, 杜雯雯, et al.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7(5).
2.De E S , Kim H . Drug-inducedthrombocytopenia: Focus on platelet apoptosis.[J]. Chemico-BiologicalInteractions, 2018, 284:1-11.
3.杨九一, 顾健.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3, 33(22).
4.都丽萍, 梅丹.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及防治[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7,9(6):414-419.
5.George J N , Aster R H . Drug-inducedthrombocytopenia: pathogenesis,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J]. Hematology,2009, 2009(1):153-158.
6.Arnold D M , Nazi I , Warkentin T E , etal. Approach to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Drug-Induced ImmuneThrombocytopenia[J]. Transfusion Medicine Reviews, 2013, 27(3):137-145.
7.Platelet Transfusion: A Clinical PracticeGuideline From the AABB[J].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5, 162(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