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春的一天,湖北荆州文物部门在重...

2004年春的一天,湖北荆州文物部门在重修张居正墓的时候,发现墓冢里埋葬的张居正遗骨青花瓷坛外围缠有两条红蛇,即使被惊动也不愿离去,这让文物工作者暗自称奇。当墓园施工结束以后,张居正遗骨青花瓷坛也被回填,但那两条红蛇却依旧存在。虽然这只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巧合,但是作为明朝中后期的救时宰相,张居正以一己之力力挽摇摇欲坠的大明江山狂澜,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荆楚大地自古以来人杰地灵。

根据《沙市志略》和《荆州文物志》的记载,万历十年七月, 即1582年,张居正因病去世,享年57岁。起初万历皇帝十分悲痛,追赠他为上柱国,太师,谥文忠,并下旨厚葬张居正。在这种背景下,位于荆州张家台的张居正墓不仅是由负责皇陵修建的钦天监选定墓址,而且灵柩一路由锦衣卫护送,甚至万历还派太仆寺卿为代表,到墓前致祭。此外张居正墓墓碑也是由万历皇帝亲笔书写,神道里的石像生尺寸大小也仅次于十三陵。值得一提的是,钦天监在设计张居正墓的时候,将墓冢设计为日方形,墓园内的月牙池则为圆月形,两者联系在一起,正好是大明国号,寓意为希望张居正死后能继续保佑大明王朝。

然而令人感到讽刺的是,张居正下葬不到半年,万历皇帝就决定清算张居正,将墓园里的墓碑砸毁,更一度打算“斫棺戮尸”。虽说万历最后还是犹豫了一下,才没有强行开棺,但张居正家人则遭遇一场空前劫难。在查抄位于荆州城内的张居正大学士府的时候,由于全家被关在府内并断绝饮食,导致包括三名婴儿在内的17口人活活饿死,张居正长子张敬修也被逼死。刑部尚书潘季驯看不下去了,直接上书万历,称“治居正狱太急”,结果被撤职查办。最后还是经过大学士于慎行和许国的一再规劝,万历才决定开恩,将张府宅院和四十亩田地留下,用来赡养张居正老母亲赵氏。

但是荆州城内的帝赉良弼石牌坊和大学士牌坊都是万历当年赐给张居正的,这些均被官府砸毁。就连张居正死去多年的父亲张文明墓神道石刻也被砸毁,为他写墓志的王世贞怕引火烧身,还派人连夜将张文明墓挖开,取出墓志,将自己的名字抹去。如今张文明墓墓志和神道残余的石人人头被荆州博物馆收藏,大学士牌坊和张居正府邸故址已经找不到任何痕迹,而现在的张居正故居是最近几年重建,也是张居正纪念馆所在地。

那么张居正墓墓室里究竟埋有哪些宝贝,这个秘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揭开。当张居正墓墓室被挖开以后,发现墓室为青砖结构,内有楠木棺材一口。当棺材被开棺以后,张居正遗体只剩下颅骨和四肢,骨架早已散架,身上穿的大红袍官服也已腐烂,但玉带和砚台保存完好,随后被荆州博物馆派人来收走。至于张居正本人遗骨,则被附近村民暗中收好,直到八十年代第一次重修张居正墓的时候,才用沙市博物馆提供的青花瓷坛收敛,然后再埋入土中。

除了张居正及其家人墓和出土文物以外,如今荆州还留有一处与张居正有关的遗址,那就是太师渊。当张居正在家乡丁忧服丧和养病期间,自己出钱疏通了从台寺渊到白水滩的河道,与通往潜江和公安等处的航路接通,为了纪念张居正的这一善举,荆州百姓将其命名为太师渊,如今是荆州市内一处知名的公园景观。

虽然张居正家人遭到了清算,但他的子孙后代却始终忠于大明。按照《永历实录》和《清稗类钞》的记载,1644年正月张献忠攻陷荆州,并请张居正第五子张允修出来做官,但张允修却坚决不从,绝食自尽。而张居正最有名的后代则当属其曾孙张同敞,是南明永历政权的兵部侍郎兼桂林总督,当1650年桂林被清军攻陷后,张同敞与兵部尚书瞿式耜被俘,誓死不降,并留下《浩气吟 》遗书,称“已拼薄命付危疆,生死关头岂待商,了却人间生死事, 黄冠莫拟故乡游。”最悲壮的是,张同敞临死前坚决不跪,在头颅被砍下以后,身体还向前走了三步才倒下。

俗话说国难思忠臣,当明朝对内面临李自成和张献忠农民军,对外面临关外几乎全部沦陷的时候,崇祯皇帝才开始怀念起张居正,高度评价“ 得庸相百,不若得救时相一也”,并为张居正家族完全平反。但这一切都已晚了,1644年崇祯皇帝在景山上吊,大明王朝也至此退出历史舞台。不过荆州人一直记得张居正,现在张居正故居为荆州旅游一张名片,张居正墓每年都有汉服祭祀活动,倘若张居正地下有知,应该还是蛮欣慰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