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陵:南明王朝最后的基地
2019-05-07 18:37
【文化房陵】
1644年清军入关,进占北京,接着一路南下追杀农民军。同时,明朝遗臣拥立皇族,在南方建立了弘光、隆武、永历、定武等几个小朝廷,史称南明。1646年,朱元璋第十九子韩宪王朱松的第九世孙朱本鉝在房县建都,定年号为定武,领导鄂西川东地区的抗清活动,他也被称为定武皇帝。1663年,清军先后攻占巫山(长江三峡一带)、归州(今宜昌秭归)、兴山(今属宜昌)和房县等地,消灭了定武武装。
明朝封藩和清军入关
平民出身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维护统治,称帝后杀功臣、徙富户,并大封诸王。除了太子和早夭的儿子外,他把其他儿子和一个侄儿都封了王,共计封了22个藩王。朱元璋分封诸王的目的,一是分封诸子以卫王室,巩固明朝政权;二是加强边防,特别是加强对北部边境的防御力量。
明朝初期藩王的权力很大。从地域范围来说,藩王属地广,并且都处在战略要地,一般统辖数十个城邑。从军事力量来说,诸王都拥有庞大的军队,光藩王府就拥有两个护卫(军事单位),每个护卫兵力编制是5600人。当时仅宁王朱权就拥有戴甲兵8万人,革车6000乘。藩王可以节制封国内镇守的军队,并常率领大军出征。从行政权力来说,在藩王的属地内,藩王可以节制文武官员,设置官署,处理封国内的军事、民政事宜。从享受的礼仪及俸禄来说,藩王是皇帝之下的最高等级,公侯大臣都得跪拜藩王。明朝规定,藩王岁供是粮5万石、钞2.5万贯、锦40匹、丝300匹、冬夏布各千匹、茶500公斤及其它物品。
朱元璋死后,其长孙朱允炆当了皇帝。面对位高权重的王叔们,他采取了汉朝削藩的政策。于是便发生了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发动的“靖难之变”。胜利后的朱棣成了明朝的新皇帝——明成祖。明成祖非常清楚封藩制度对皇权的威胁,他采取各种措施废除诸藩,大幅削减藩王军权,强迫藩王迁徙,有的藩王甚至被他废为庶人。朱棣以后的明朝皇帝一再加强对藩王的监视、约束和限制,逐渐形成了“藩禁”制度,并且愈演愈严。
明末农民起义和清军入关时,诸多藩王隔岸观火,各自为政,坐拥大量钱粮,却不愿为勤王军队提供经济支持。这种情形下,大明王朝在农民起义军和清军的夹击中,兵败如山倒。
清军将领多尔衮在明朝降将吴三桂等人的配合下,率领清军进入山海关,势如破竹击败了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夺取了北京城。接着,清军在多地挫败李自成的大顺军和明朝守军,占领了河北、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区。1645年农历正月,清军将领多铎在陕西潼关击败大顺军,李自成率主力连夜撤往陕西西安。清军一路猛追,李自成和张献忠均兵败被杀。1644年,明朝皇族朱由崧在应天(今江苏南京)建立弘光政权,第二年即被清军消灭。此外,明朝潞王朱常淓在浙江杭州、鲁王朱以海在浙江绍兴、益王朱慈炲在江西抚州先后建立了政权,但都很快被清军消灭。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封第十九子朱松为韩王。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将朱松的属地改至甘肃平凉。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朱松的第九代孙朱本鉝在平凉被李自成的军队活捉。不久,朱本鉝逃离起义军,辗转来到房县躲藏起来。第二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明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不久,清军入关,起义军主力被击溃。南明小政权竞相成立,旋又纷纷败亡。
建都房县成立政权
正当南明各政权万分危急之际,农民起义军余部出现在了抗清斗争的最前线。李自成死后,农民起义军余部分为两支,一支由郝摇旗和刘体纯率领进入湖北西部,另一支由李过和高一功率领,进入四川东部和湖南西部。这些农民起义军余部同明朝湖广总督何腾蛟、湖北巡抚堵胤锡联合起来抗击清军。
郝摇旗原名不可考,他是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军的著名将领。参加起义军时为大旗手,每遇战斗他必摇旗呐喊,奋勇争先,人送外号郝摇旗。据说明崇祯十年(1637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在潼关陷入明军的包围。突围前,作为先锋的郝摇旗为力保李自成脱险,避免家眷拖累,打算忍痛杀妻。其妻张瑞莲深明大义,视死如归,决定成全丈夫。后因李自成运用巧计突出重围,张瑞莲才幸免于难。李自成、张献忠死后,郝摇旗率兵与其它起义军一起进入鄂西川东一带抗清,史称这些武装为“夔东十三家军”。清顺治三年(1646年),郝摇旗等抗清武装将领拥立朱本鉝为皇帝,定年号定武,建都房县。
在“夔东十三家军”中,郝摇旗资格最老,他是李自成的部将,而李过和孙可望则是李自成的养子,他比李过、孙可望、白子选、艾能奇等人长半辈。加之作战勇敢、十分忠心,所以在抗清义军中威望很高。定武皇帝赐郝摇旗官名“永忠”,因此,在这段历史中,郝摇旗和郝永忠是同一个人。后来,孙可望南下投靠南明永历帝,并把持了南明永历政权,但郝摇旗始终效忠定武政权。孙可望得志后曾派人招郝摇旗到贵州投靠南明永历帝,郝摇旗回信称孙可望为老侄,教训其说:老侄年来举动,何以至是?
拥护定武皇帝的另外两支重要武装是李过和刘体纯领导的抗清义军。李过是李自成的养子,被定武帝赐名为 “赤心”,李过死后,这支义军由其养子李来亨率领,他们主要据守在兴山和归州 (今属宜昌)。刘体纯又名刘体仁、刘二虎,他率领的这支义军主要据守在巫山 (今长江三峡一带)。定武诸将中郝摇旗地位最高,李来亨力量最强。但他们始终精诚团结,忠于定武政权。
长期以来,史书对定武政权的记述较少。而编年体的南明史书《小腆纪年附考》,则错误地将郝摇旗等列为南明永历政权的将领,致使后人对定武政权及其将领不甚了解。《小腆纪年附考》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是因为南明永历五年(1651年),南明永历帝赐大学士文安之尚方宝剑,命其总督川湖诸路军务。封郝摇旗、王光兴、袁宗第、党守业、李来亨、刘体纯、马云翔、谭弘、王友进等人为公候,这是南明永历政权拉拢定武政权将领的策略,并没有历史资料证明定武将领接受了永历政权的封赏。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农历正月,南明永历帝所派的川湖总督文安之因为得罪了孙可望,不敢回到滇黔,只好投靠定武大将刘体纯。文安之说服刘体纯、袁宗第、李来亨等人,进攻清军控制的重庆,声势浩大。但因内讧,加上清军的进攻,各路人马败散,永历帝也逃到了缅甸。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军兵临缅甸,缅甸被迫交出了永历帝。被清军俘虏后,永历帝被杀。
清顺治帝殂后,康熙帝嗣位,鳌拜专权。鳌拜决定消灭定武小朝廷,他调动鄂陕川三省的清军前往鄂西川东进剿,同时,派出京城劲旅靖西将军穆里玛、定西将军图海等率领的八旗军专师征讨。用兵之多,声势之大,前所未有。
定武官兵血战清军
清靖西将军穆里玛、定西将军图海等人的队伍兵分三路,向鄂西川东地区压来。一路进攻驻守房县、竹山的郝摇旗和袁宗第;一路进攻驻守巫山(今长江三峡一带)的刘体纯;一路进攻归州、兴山(今属宜昌)的李来亨。
巫山之战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康熙二年(1663年)二月,由清朝湖广提督董学礼督率郧阳总兵穆生辉、襄阳总兵于大海、辰常总兵高守贵,统率官兵三万人,与刘体纯率领的万余人遭遇,双方一场恶战后,刘体纯败走,总兵宋口被擒。第二阶段发生在十个月以后,清军在援兵的支持下,进入刘体纯的控制区腹地,虽殊死抵抗,但终因势力不济,刘体纯的军队主体被歼灭。不久刘体纯兵败身亡。
之后,清军遭到了郝摇旗、李来亨等部的联合反击。定武军英勇作战,清军被打得抱头鼠窜,一直逃到今宜昌。郝摇旗和李来亨又联合袁宗第、党守素等部约5万定武军乘胜西上,准备一举击破四川清军。清朝四川总督李国英一面向清廷告急请求援兵,一面积极备战。后来清军发现了定武军的运粮通道,截杀了定武军的运粮队,使攻城的定武军陷于饥疲交困中。康熙二年(1663年)农历九月初七,李国英率军在黎明时分突然开城出战,已成强弩之末的定武军猝不及防,阵亡7千余人,各部被迫于次日撤退。
李来亨的主要部队活动在房县南部和宜昌兴山县北部一带。清靖西将军穆里玛领兵到达李来亨最后的据点——兴山县北部的茅麓山下后,李来亨所部凭借地理优势予以迎头痛击,清八旗兵伤亡惨重,镶红旗副都统贺布索、一等阿达哈哈番桑图、穆里玛的儿子苏尔马均被杀死。穆里玛、图海、李国英等看到当地山谷陡峭,粮食等物资运输困难,决定长期围困定武军。了解清军意图的李来亨,率领总兵五名、精兵数千正面进攻清军防线,另派三名总兵率兵迂回侧攻,但被清军击退。之后李来亨再次率领数千士卒向清军阵地发起猛攻,又被击退。两次突围失败后,李来亨决心与阵地共存亡,并把清军派来招降的叛徒斩杀。一个多月后,李来亨烧毁山寨,自缢身亡。
康熙二年(1663年)十一月,傅喀禅、杜敏带领的清兵到达长江三峡一带。同年十二月初,清军将领穆里玛、图海带领的八旗劲旅进至房县,从北面向南面的宜昌兴山推进。清军集结重兵一路猛攻,定武军袁宗第下属的挂印总兵邓秉志、杨洵、赵云等哗变,投降了清军。郝摇旗、袁宗第等腹背受敌,只好且战且退,撤往恩施巴东,定武军各部与清军作战均以失败告终。之后,郝摇旗、袁宗第两人因寡不敌众战败被俘。康熙三年(1664年)十月,定武军将领郝摇旗、袁宗第、洪育鳌、朱盛蒗等被清军杀害。
清军进至房县后,定武帝朱本鉝躲过清军追杀,从此再无音讯。
众说纷纭的历史与传说
在南明诸多小朝廷中,永历政权的历史记述最多,但定武政权存在的时间最长。《辞海》在“中国历史纪年表——清纪年表”中,对南明各政权的主要记载是永历和定武两个。永历政权在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灭亡,定武政权于康熙二年(1663年)灭亡。
对于南明定武帝朱本鉝,史学界和民间的说法很多。清朝初年的历史学家查继佐,在其记载明朝历史的巨著《罪惟录》中说,定武帝“系太祖第十九子宪王松之后,世封平凉”,柳亚子在《南明史纲·史料》“南明人物志·四·韩王本铉传”里,称其为“朱本铉”。也有学者认为定武帝的名字是“朱亶塉”。
如果不是南明政权内部时常发生内讧,从其多次占据优势的历史事实来看,完全有可能与满清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南明政权之所以能够坚持抗清多年,主要依靠的力量是农民起义军。但是,后来清朝在书写历史时,却对李自成、郝摇旗、李过、李来亨、袁宗第、刘体纯等人大肆贬低。
针对南明政权后期抗清主战场在哪的问题,湖北宜昌、重庆等地的历史爱好者多有争论。而定武政权都城所在地——房县的历史爱好者却对此很少发声。针对房县在南明政权抗清时的地位,1978年,台湾学者岳骞在一篇文章中阐释十分清楚,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叫: 房县,南明最后的基地。
关于永历帝结局,要从他逃亡开始谈起。他逃到缅甸后被当地人收留了,不过并没有得到好的待遇。他是住在了柴房里,受尽了穷困和屈辱的。
在永历帝生活在缅甸的第二年,吴三桂带领清军攻入了缅甸,当时缅甸内部有些动乱和动荡,根本就无法与吴三桂抵抗,只能答应他的要求,发动了军队围住了朱由榔所住的地方,骗他说要和他一起盟誓,朱由榔的手下一个接一个的出来然后一个接一个的被杀。最后朱由榔知道自己根本无法逃走,于是写了一封信给吴三桂,希望能过保全性命,但是吴三桂并没有接受他信里的内容。
看完信的吴三桂开始催促缅甸王将永历帝交出来,无能为力的缅甸王只好派兵把朱由榔带了出来,随后吴三桂押送他去了云南,囚禁在了昆明。综上来看,识人不清是永历帝结局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抓住永历帝后,本来吴三桂是打算要押运朱由榔回北京处死,但是又怕在路上被反清的人们给劫走,于是便向朝廷申请将朱由榔在昆明绞死。吴三桂还命令昆明的知县把棺木都给烧毁,然后第二天吴三桂捡走了几块骨头返回北京用此来作证。云南的人民后来又以上坟为借口,找到些朱由榔尸骨的灰烬葬在了太华山,永历帝结局即是被杀害在了昆明。
关于永历帝结局,要从他逃亡开始谈起。他逃到缅甸后被当地人收留了,不过并没有得到好的待遇。他是住在了柴房里,受尽了穷困和屈辱的。
在永历帝生活在缅甸的第二年,吴三桂带领清军攻入了缅甸,当时缅甸内部有些动乱和动荡,根本就无法与吴三桂抵抗,只能答应他的要求,发动了军队围住了朱由榔所住的地方,骗他说要和他一起盟誓,朱由榔的手下一个接一个的出来然后一个接一个的被杀。最后朱由榔知道自己根本无法逃走,于是写了一封信给吴三桂,希望能过保全性命,但是吴三桂并没有接受他信里的内容。
看完信的吴三桂开始催促缅甸王将永历帝交出来,无能为力的缅甸王只好派兵把朱由榔带了出来,随后吴三桂押送他去了云南,囚禁在了昆明。综上来看,识人不清是永历帝结局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抓住永历帝后,本来吴三桂是打算要押运朱由榔回北京处死,但是又怕在路上被反清的人们给劫走,于是便向朝廷申请将朱由榔在昆明绞死。吴三桂还命令昆明的知县把棺木都给烧毁,然后第二天吴三桂捡走了几块骨头返回北京用此来作证。云南的人民后来又以上坟为借口,找到些朱由榔尸骨的灰烬葬在了太华山,永历帝结局即是被杀害在了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