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是对环节动物门环带纲寡毛类动物的通称。在科学分类中,它们属于单向蚓目。身体细长,两侧对称,由很多环节组成,每节外形都很相似;没有骨骼,在体表覆盖一层具有色素的薄角质层。蛋白质含量达70%,还有微量元素,如磷、钙、铁、钾、锌、铜以及多种维生素。除了身体前两节之外,其余各节均具有刚毛。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生殖时借由环带产生卵茧,繁殖下一代。目前已知蚯蚓有3000多种,其中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吉普斯兰大蚯蚓体长达3米。循环系统是封闭式循环系统,消化管为一由前至后延伸的管状构造,排泄则经由肛门或肾管进行,喜食腐质的有机废弃物。以皮肤呼吸,会从背孔分泌黏液以保持皮肤的湿润。古人误以为蚯蚓出土时会发出声音。在大雨过后,常见蚯蚓爬出洞口遭太阳晒死,目前学界对此仍无定论,应该不是怕水的原因(蚯蚓可在水中存活),可能原因包含生病、地底氧气不足、二氧化碳过多(研究证实在二氧化碳环境下蚯蚓极快死亡)等。蚯蚓在中药里叫地龙(开边地龙、广地龙),《本草纲目》称之为具有清热、息风、平喘、通络、利尿等作用。古代还有以蚯蚓水治疗中邪的记载。蚯蚓在1837年被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之为地球上最有价值的动物。
体长约60mm-120mm,体重约0.7-4克,最大的有1.5kg。身体呈长圆筒形,褐色稍淡,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腹面颜色较浅,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在蚯蚓爬行时起固定支撑作用和辅助运动作用。在11节体节后,各节背部背线处有背孔,有利于呼吸,保持身体湿润。蚯蚓是通过肌肉收缩和刚毛的配合向前移动的,具有避强光,趋弱光的特点。蚯蚓体呈圆柱状,细长,各体节相似,节与节之间为节间沟(intersegmental furrow)。头部不明显,由围口节(peristomium)及其前的口前叶(prostomium)组成。口前叶膨胀时,可伸缩蠕动,有掘土、撮食、触觉等功能。围口节为第1体节,口位其腹侧,口前叶下方。肛门在体尾端,呈直裂缝状。自第2体节始具刚毛,环绕体节排列,称环生(Pperichaetine)。刚毛简单,略呈S形,大部分位于体壁内的刚毛囊中。自11-12节间沟开始,于背线处有背孔(dorsal pore),可排出体腔液,湿润体表,有利于蚯蚓的呼吸作用进行和在土壤中穿行。
蚯蚓具有负趋光性的行为,生活在潮湿、疏松和肥沃的土壤中,主要以腐烂叶子为食。大部分的蚯蚓每天可以进食相当于自己体重的食物。它把土吃进体内,将微生物吸收,然后把不能消化的沙土排放出来。
环毛蚓属寿命大多为1年,如普通环毛蚓、希珍环毛蚓,受精卵在土中的蚓茧内越冬,于翌年3~4月孵化,6~7月长为成蚓,9~10月交配,11月间死亡。异毛环毛蚓、湖北环毛蚓、巨环毛蚓,则系多年生种类,寿命超过1年,以成体状态越冬,翌年春季产卵,属于越年生蚯蚓。异唇属、正蚓属蚯蚓寿命较长赤子爱胜蚓可存活4年多,陆正蚓长达6年,长异唇蚓在实验室良好的饲育条件下,可存活5~10年。
蚯蚓的运动和排泄物对改善土壤的品质非常有益,可使土壤的透气性保持良好,使土壤保持健康状态,对农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被看做是“世界上的基础生物之一”蚯蚓也是很多高等生物的食物来源。蚯蚓粪富含氮、磷、钾等养分及微生物,是最天然的肥料。因为蚯蚓对大多数农业和除草剂有反应,透过观察蚯蚓可以判断土壤的品质和毒性。
堆肥蚯蚓养殖
堆肥蚯蚓养殖场可以将家庭垃圾转变成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一堆富含营养的肥料(液体和固体),同时也打破了家庭食物垃圾生成的循环模式。堆肥蚯蚓是制作有机园艺肥料的好方法,也可以用在家中回收食物垃圾。该系统将连续产生液体肥料和固体肥料,并打破食物垃圾循环。堆肥蚯蚓包括红色蚯蚓(Redworm),印度蚯蚓(Indian Blue Worm),非洲蚯蚓(African Nightcrawler)等。他们每天消耗自己的身体能量,唯一不喜欢吃的是柑桔皮和洋葱。该系统每天可以生产几升发酵的蚯蚓液肥。可按原样使用或淡化。此外,铲斗的内部是以蚯蚓粪填成的,可以确信它在许多方面都比堆肥更好,因为那里面有很多有益细菌。您可以使用普通的、能够正常排水的浴缸。取一根电线,将其包裹在筛网中,盖住浴塞以充当过滤器。将牛粪或马粪(其他任何东西都必须要经过老化)加满一半,然后添加一些蚯蚓。然后,每天补充食物残渣,然后蚯蚓就会冒出来。加满水。液体排出后,从蚯蚓粪中吸取养分,从而制成优质肥料。这比肥料茶更好,因为它不会厌氧并且具有中性的pH值。最后一点是在顶部增加一层致密的遮阳布,以保护蚯蚓免受阳光和食肉动物的侵害。
关键要点
堆肥蚯蚓是打破家庭食物垃圾循环、并每天产生液体肥料以及固体肥料蚯蚓粪的好方法。蚯蚓养殖场用旧的浴缸很容易制成:液体应照常从浴缸中倒出,并装在一个容器中,蚯蚓粪大约每三个月可以收取一次。用致密的遮阳布盖住浴缸很重要,因为蚯蚓不喜欢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