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剑峰教授:把握DLBCL精准诊断和分层,为临床治疗锁定方向

2021年10月9~10日,由妙佑医疗国际(Mayo Clinic)、高瓴HCare、高博医疗集团、惠每医疗集团共同举办的“2021HCare上海生命科学产业峰会/妙佑医疗国际(Mayo Clinic)医疗峰会暨第三届高博医学论坛”在沪成功召开。

“血液疾病和肿瘤创新论坛”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周剑峰教授聚焦“DLBCL精准诊断和分层”展开精彩主题演讲,盘点进展,分享经验。本文整理演讲学术精要如下,以飨读者。

周剑峰教授专题报告视频

DLBCL多组学综合诊断体系日益强大,

精准分层使临床治疗更具目标性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驱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诊断目前已形成由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病原学等多组学构成的综合病理诊断体系。

诸多新技术的加持使DLBCL的诊断更加精准。比如,新一代细胞遗传学技术——Bionano基因组光学图谱技术相较于传统技术对全基因组范围的结构变异分析有明显优势,未来有望全面助力临床。

精准治疗需求极大推动了DLBCL的精准分层诊断。随后,周剑峰教授详细介绍了目前DLBCL诊断分层进展(图1)。

2018年DLBCL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四分类(EZB/BN2/MCD/N1型)和Harvard五分类(C1~C5型)的先后提出,以及2020年由NCI四分类细化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七分类(LymphGen分型,BN2/N1/MCD/ST2/A53/EZB-MYC+/EZB-MYC-型),代表了DLBCL精准分子分型的快速发展,为准确预后预测和精准靶向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外,“NIH七分类在线分型程序”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可操作的实用工具。

图1 DLBCL诊断分层进展

图源:2021HCare上海生命科学产业峰会/妙佑医疗国际(Mayo Clinic)医疗峰会暨第三届高博医学论坛周剑峰教授讲题演示稿

值得一提的是,在分型的临床简化上,日本研究者认为LymphGen 分型依赖多平台检测且算法复杂,不易于临床开展,故通过研究发现使用二代基因测序(NGS)靶向小panel联合BCL2/BCL6荧光原位杂交(FISH)也可成功分类,与 LymphGen 分型有较高一致性。

而周剑峰教授团队目前采用NGS[157基因/全外显子(WES)]联合大B细胞淋巴瘤FISH对DLBCL进行分类,也具有较高准确性,未来期望通过配对WES联合分子FISH实现更加精准。

特殊类型DLBCL诊断日趋精准,

MRD监测技术不断丰富和升级

DLBCL因其高度异质性,病理学亚型繁多,除广义上的DLBCL之外,还存在很多具有独特遗传学特征的特殊亚型,其预后和敏感治疗药物也各异,如“双打击”或“三打击”淋巴瘤、IRF4 易位的大B细胞淋巴瘤、骨组织受累的DLBCL、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原发部分结外部位(中枢神经系统/睾丸/玻璃体-视网膜/血管内等)的DLBCL等。

对于这些特殊类型DLBCL的准确判定对后续治疗的方向明确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临床上需要格外注意(图2)。

图2 特殊亚型大B细胞淋巴瘤的遗传学特征

图源:2021HCare上海生命科学产业峰会/妙佑医疗国际(Mayo Clinic)医疗峰会暨第三届高博医学论坛周剑峰教授讲题演示稿

除此之外,微小残留病灶(MRD)的监测也是DLBCL全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可及时反映患者对治疗方案的敏感性,指导治疗决策,主要手段有脑脊液流式细胞检测、IGH测序及液体活检等。其中液体活检在DLBCL全程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技术上已实现了由数字信号至模拟信号的转变,灵敏度不断提高。

202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中重磅亮相的阶段性变异富集及检测测序(PhasED-Seq)比其他基于液体活检的MRD检测方法灵敏度高100倍,并在接受根治性治疗后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得到了初步验证,前景令人期待。

诊疗新模式,预后新高度

同济医院血液科团队自建了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全程的实验室检查体系,极大助力了临床上细胞免疫治疗的探索和进步。

关于复发/难治性DLBCL的诊疗,周剑峰教授分享了同济医院血液科的新模式,基于该模式开展的临床实践显著提升了患者疗效,尤其强调在患者初诊时即建立完善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国际预后指数(IPI)等个体化信息库,精准指导后续分层治疗,为患者争取更优预后!

专家介绍

周剑峰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教授、主任医师,华中学者领军人才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主任, 内科学系副主任,湖北省血液免疫细胞治疗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医院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临床专业方向为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肿瘤的分子诊断,分子治疗和细胞免疫治疗。在国际期刊如Nature Genetics, J Exp Med,Cell Research, Blood, JNCI, leukemia 等共发表专业论文100余篇。

现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血液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抗白血病联盟副主席;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转化医学学组副组长,任中华血液学杂志等学术杂志编委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