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2 分子动力学论文摘选-2005
摘选自“中国知网”,主要由胡胜威整理。
[1]张革新,王正武,李炜疆,须文波.直链淀粉结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江南大学学报,2005,(6):642-644.
[2]李玉秀,徐进良.分子动力学与连续介质力学耦合模型的研究及应用[J].自然科学进展,2005,(12):1426-1435.
[3]孙炜,陈中,黄素逸.液态甲醇微观结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1):57-59.
[4]曾丹苓,刘娟芳,张新铭.分形理论在分子动力学模拟中的应用[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5,(6):11-13.
[5]宋海华,尹小勇.模拟扩散系数的分子动力学方法[J].化学物理学报,2005,(5):81-85.
[6]石小燕,曾丹苓,蔡治勇.不同Lennard-Jones模型参数对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影响[J].热科学与技术,2005,(3):195-198.
[7]蓝建慧,卢贵武,黄乔松,李英峰,朱阁.从头计算分子动力学方法及其应用[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49-152.
[8]李欣,胡元中,王慧.磁盘润滑膜全氟聚醚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J].物理学报,2005,(8):3787-3792.
[9]张勤勇,蒋洪川,刘翠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优化与并行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8):84-85+91.
[10]孙炜,陈中,黄素逸.浓度对NaCl水溶液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7):26-29.
[11]刘娟芳.流体输运特性和物态转变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重庆大学,2005.
[12]孙炜,陈中,黄素逸.从常温到超临界条件下水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5,(5):82-86.
[13]万黎明.高温高压湿空气性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05.
[14]朱龙华,沈晓春,平磊,王兰州.DMA水溶液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5,(1):58-63.
[15]崔守鑫,胡海泉,肖效光,黄海军.分子动力学模拟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30-34.
[16]樊康旗,贾建援.经典分子动力学模拟的主要技术[J].微纳电子技术,2005,(3):133-138.
[17]欧阳文泽,孙昭艳,吕中元,安立佳.Lennard-Jones流体气液相图的粒子交换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3):507-510.
[18]唐明兵.纳米薄膜热物性分子动力学仿真[D].东南大学,2005.
[19]蒋开.超滑现象及超薄膜润滑机理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东南大学,2005.
[20]丁海涛.纳米薄膜比热容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和测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
[21]秦星,张秉坚,吕巧明,胡文暄.微孔隙中流体扩散系数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并行算法研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5,(2):85-90.
[22]谭晓莉,曾新吾,王裴.REBO模型的平衡态分子动力学模拟[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5,(1):30-34.
[23]保文星,朱长纯,崔万照.碳纳米管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经验势函数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5,(2):200-204.
[24]李萌萌.微通道气体流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
[25]秦星.微孔中流体扩散系数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