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虚实错综见,理出头绪最关键——荨麻疹,问计经方(之五)【总第198期】
按语:近期我们将陆续刊载介绍经方辨治皮肤病思路与经验的文章,已经向大家推荐并完整刊载欧阳卫权主任的一篇—《经方辨治皮肤病思路》,读者反响强烈。今再向各位推荐张广中主任一篇《经方治疗荨麻疹探讨》(发表于《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年1期),是论述皮科专病的,为便于及时学习和消化,同样分五期陆续刊出。希望这些文章能给大家带来经验,更带来启发,举一反三,在皮肤病经方证治方面取得更好疗效。
荨麻疹,问计经方(三)——胡希恕经方医学系列学习同仁文章
作者/张广中 马家驹;编辑/晓生
原文:
摘 要: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疾患。经方是中医学的经典学科,临床采用六经辨证体系。荨麻疹多有身痒症状,通过文献分析及临证体会,身痒多见于表证范畴,因此临床治疗荨麻疹当从表论治,但荨麻疹同时可见于里证、半表半里证,或表里合病。因此,经方辨治荨麻疹,重在临床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方证相应,方可取得良好疗效。总之,经方治疗荨麻疹,重在先辨六经继辨方证。
关键词:经方;荨麻疹;六经;方证
案四: 患者某,女,11岁,初诊2009年7月18日。主诉:身起风团2周,腹痛3天。患者2周前无明显诱因于双上睑、颜面部出现风团,瘙痒剧烈,后风团增多,逐渐泛发全身,此起彼伏,先后在多家三甲医院就诊,诊为荨麻疹,予仙特明滴剂等抗组胺药治疗,皮疹无明显改善。3d前皮疹加重,腹痛,以脐周部位阵发性刀割样胀痛,伴有恶心,无呕吐、腹泻,诊为荨麻疹(胃肠型),辅助检查:WBC 16.98x109/L,N%88.9%, CRP<8mg/L,予阿奇霉素0.4g静脉滴注病情无缓解,今晚腹痛加重,遂来我院急诊就诊。现症见:腹痛,以脐周部位疼痛明显,为阵发性刀割样胀痛,伴有恶心,无呕吐、腹泻,恶寒,少许汗出,四逆,口干、咽干,纳差,头晕有气上冲感,干咳无痰,大便3d未行。舌淡苔薄黄,脉细。患者否认既往病史,否认其它食物、药物过敏史及家族史。青霉素皮试阳性,皮肤划痕征( )。西医诊断:胃肠型荨麻疹;中医诊断:腹痛、瘾疹。
辨证分析: 患者荨麻疹以胃肠道症状为首要表现,风团瘙痒为太阳表证,腹痛、恶寒、四逆属于里虚寒证,同时口干、咽干为半表半里热上扰所致,此处大便未行,当为虚寒导致脾胃功能低下所致,非阳明病的胃家实。六经当属于太阳少阳太阴合病,因腹痛明显,急则治其标,且《伤寒论》中太阳太阴合病时,先救里再解表,故方用小建中汤合小柴胡汤加减。处方:桂枝lOg,白芍18g,炙甘草6g,柴胡12g,黄芩lOg,清半夏15g,党参lOg,生姜3片,大枣4枚,蜂蜜1汤匙(代替饴糖,喝时兑人),1剂急煎服。服药后腹痛减,恶心减,皮疹稍微变淡,同时四逆已,气上冲大减,恶寒减,已无汗出,大便1次但不成形,干咳,纳呆,舌脉如前。症状减轻,但证仍属太阳少阳太阴合病。因里寒已减,故加用麻黄、杏仁解表,使其含有桂枝麻黄各半汤方义,以微微汗之祛邪外出。处方:柴胡12g,黄芩10g,党参10g,清半夏15g,炙甘草6g,桂枝10g,白芍18g,麻黄6g,杏仁9g,生姜3片,大枣4枚。2剂,水煎服。患者要求回家,嘱其回家继续服用中药。2天后家属来告,患者皮疹消失,腹痛和恶寒已,临床痊愈。1年后随访得知腹痛和荨麻疹均未复发。
按语: 该案胃肠型荨麻疹,主症以腹痛为主。结合腹痛、恶寒、四逆、口干咽干,头晕,考虑少阳太阴合病,兼有表邪未解。此案的大便3日未行、腹痛,是里虚寒所致,非阳明病腹痛便难之谓。此案为太阳、少阳、太阴合病,当表里双解,但因里虚寒明显,故当先救里再救表,如《伤寒论》91条所述:“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细辨方证为小建中汤合小柴胡汤证,因里证明显,故暂不解表。正如《伤寒论》第100条所谓:“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因方证辨证准确,故一剂后腹痛已。服药后,里虚寒得到缓解,脾胃得健,故再据证治疗荨麻疹,收获良效。
讨论:
柯韵伯曰:“夫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同样,荨麻疹的治疗亦需遵循仲景六经辨证原则,即先辨六经再辨方证。经方强调辨六经,而辨六经的实质即是辨八纲,即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因此可以通过辨八纲来确定六经。经方愈病之理在于辨方证,方证相应方能效如桴鼓。临床上深深体会,经方临床疗效的有无,在于六经辨证是否准确。
荨麻疹虽然表现在表,但病位不一定在表,在表则从表论治,在里则从里论治,表里合病则表里双解。因其可表现为多种经病,故临床治疗需以六经方证为准。
作者简介:张广中,男,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医皮肤科赵炳南学术流派及传承研究、皮肤病中医特色疗法研究。课题《中医皮肤科赵炳南学术流派及其传承研究》被批准为“十一五”北京市中医管理局“51510中医药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为课题主要设计者)。目前主持《赵炳南教授从湿论治皮肤病的经验研究》、《清热除湿汤、除湿丸治疗皮肤病湿热证的临床研究》两项课题的研究工作,为课题负责人。发表《系统性红斑狼疮401例发病情况分析》、《14例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临床分析及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养阴益气解毒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探讨》等学术论文10余篇。擅长银屑病、痤疮、自身免疫性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