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连河||鞭炮声声
鞭炮声声
在我看来春节就是一个欢乐的大舞台,每家每户都在这个大舞台上各自表演着自己不同的节目,那么不绝于耳的鞭炮声无疑就是这个舞台上的背景音乐。
有人说“姑娘爱花儿,小子爱炮。”看来这话一点不假。自打从记事时起,每逢到春节好像吃穿都放在第二位,但是如果你要是没有点儿鞭炮在手,那可是一件令人十分沮丧之事。
我的老家在农村,记得儿时每年只要进了腊月,鞭炮声就会稀稀拉拉不时地响起。尤其是到了晚上,随着天上出现的一道道火光,一声声炮响就如同连串的惊雷在寒冬的黑夜中回荡着。鞭炮声由稀到密,当密到一定的程度时那就是离年不远了。
当然,喜爱放炮的在村子里绝对不是我一人。记得那年到了腊月二十几儿了,邻居家我的一位二叔,在生产队年终分红时他家分了四百多块钱。这钱在他的手里还没捂热,他就拿了一百多块钱到离村几里以外的地方买炮仗去了。他把挑好的炮仗装了满满的一背筐,可当他付钱时才发现原来装在衣服里的钱早被賊给顺走了。您别看这在当时他所丢的绝对是一笔巨款,但这并没有影响他要在春节放炮的决心。他骑着自行车跑回家来,拿了钱又折返回去,您说他放炮的瘾得有多大?
也有可能这种爱好是辈辈相传吧,儿时的我和我的小伙伴儿们家里都不是很富裕。所以家里也没有多少钱可以给我们用来买鞭炮的。几分钱买上一挂小红鞭炮哪个舍得整挂的燃放?那都是要把鞭炮拆散了装在破棉袄的兜儿里,然后点燃一只在过年时家里用来祭祖的香,来到院子里,坐在房檐下的台阶上一个个的燃放。
孩子嘛!除了吃,剩下的就是玩儿心了。这个时候的我们最盼着的就是希望家里有客人来。因为过年嘛,家里有孩子,没多有少就是三毛两毛的客人也得给孩子俩压岁钱呀!接过钱,给客人鞠个躬一扭脸儿跑了!上哪儿了?到供销社买鞭炮去了呗!有时嘴里不说可在心里却在埋怨客人,你早一点儿不来,你要是早点儿来我有了钱多买点儿鞭炮,就不会在三十晚上没有过足燃放鞭炮的瘾了,再说了就因为我买的鞭炮少,小伙伴们还耻笑我。这丢多大人先放在一边,您说我现多大眼呀!不过也有一年我们几个小伙伴们也算过足了一次燃放鞭炮的瘾。
那是在大年初一的早晨,我们几个刚刚得了一点儿压岁钱的小伙伴们要到几里之外的一个商场去买炮仗。那时的马路上本来车就少,再加上是大年初一,除了从马路两边的村子里传来的鞭炮声之外,马路上显得是那么的冷清。寒气很快吹透了我们穿在身上的小棉袄儿,然而为了能早一点放上炮仗,我们几个谁也没有在乎这些。我们顶着寒风加快了脚步向商场走去。
这时我们发现有一辆三轮车停在了马路边上,在三轮车的旁边站着一个有四五十岁的人。原来这是一辆经过改装的三轮车,车上装着高高的货物,眼下不知怎么出了毛病。骑三轮车的一见我们,像是看到了救星一样急忙和我们打着招呼:“小朋友,我的车不着火儿了,你们帮我推一下,推着了车我每人送你们几包鞭炮!”
啊!送我们鞭炮?还有这事儿?那还有什么可说的!行!我们爽快地答应了。于是那人骑上了三轮车,我们就在车后帮助推。当我们的手刚刚摸到三轮车上所装的货物时,发现车上的大纸包里竟然装的都是鞭炮。这个发现简直令我们兴奋不已。于是我们一边帮助推车,一边往自己的怀里装鞭炮。要是回想起来,可能那时我们哪一个也没有超过十岁的,正处于为人处世似懂非懂的年头儿,不然谁也不会干出这龌蹉之举。我们帮助推了一会儿,终因人小车重,车没帮助推着火儿,而早已把我们一个个累得气喘吁吁的了。怀里揣满了鞭炮,大家一使眼色于是一个个扭头儿就往回跑去了。
三轮车又停了下来。而我们这些坏小孩儿早已跑远了。至于那位三轮儿工人在他看到丢失了鞭炮后骂我们什么那就是他的事儿了,反正我们回去后是痛痛快快的放了一阵子。
在那个年代,在我们的眼里,过年最大的乐趣就是放炮。似乎鞭炮爆炸后所产生的硝烟味儿要比家里炒菜散发出的味道儿要好闻的多。孩子嘛,淘气。玩儿什么也得玩儿出点儿花样儿来。
在我们村子的村东口儿生长着一颗老槐树,在树底下有一盘碾粮食用的大碾子。年头儿久了碾盘上的石滚子早已不知了去向,只剩下了一个大碾盘。天黑了,这里就是孩子们放炮仗的好去处。把一个二踢脚横放在碾盘上,把这个二踢脚的前端支上一块儿小砖头儿,二踢脚的后端爆炸后,前端就像一颗小炮弹儿似的横着飞了去。碾盘离马路不远,飞出的炮仗能在马路上爆炸。一次恰好有一个人蹬着三轮车在此经过,飞出的二踢脚也正好在那个人的头顶上方炸响了。你瞧惹的人家这一通儿的臭骂。孩子们呼啦啦跑回了村子里,你爱骂你骂去吧,反正我们也听不见了。再说了天又这么黑,您上哪儿找人儿去呀!
在我的印象中,这就是我童年时的春节。那个时候的我们也确实干了一些荒唐之事。得了,那就看在我们当初还是处在年幼节段吧!嘻嘻!为什么在多年后我要说这些呢?只因朋友约我写一篇有关过年的散文。想到一提过年,不是写吃喝呀就是写探亲访友。那我就只好从这个角度了下笔了。
作者简介:胡连河,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丰台区作家协会理事、曾在《民间文学》、《山西民间文学》、《中外故事》、《中外传奇故事》、《河北民间故事选刊》、《卢沟月》、《海淀文艺》、《天坛》、《海淀民间文学》等多种书刊,杂志及网络平台发表过数百篇民间故事、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诗歌等文学作品。所写的民间故事被多次,多种刊物所转载,其报告文学,散文多次荣获北京作协及丰台文联颁发的获奖证书。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