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蜗居兴起,微型住宅到底好在哪?

如今的英国首都伦敦,随着房价的急速飙升和住房需求的不断增加,房屋市场正走向严重危机。虽然政府和开发商在主要城市郊区和新城市的住宅区也选择开发更多的新房产项目,目的是充分地利用城市中的可利用空间。但是,住房危机已经不单单是住房数量上能够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微型住宅已经成为一种租房解决方案,这种类型的住宅意味着买家可以更注重房屋本身的设计质量。随着极小住宅概念变得越来越普遍,世界各地的设计师都开始深入了解设计微小住宅的技巧。设计师首要面对的挑战是如何平衡极小的空间流动性和住客所期望的建筑质量。

人类的技术从以前到现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对于住房需求和对“房子”的看法也是一样在变化。然而,房子会以高价格出售,但传统上并不服务于社会的各个阶层群体。近年来,微型住宅成为一种解决方案,这种住宅意味着作为买家的你可以更多地投资与房屋本身的设计质量。

随着极小住宅概念的需求变得越来越普遍,世界各地的设计师都开始深入了解设计微小住宅的技能。设计师首要面对的挑战是如何在极小的室内空间平衡空间流动性和住客所期望的建筑质量中取得平衡。

13平方的房子, 英国伦敦, 来自于 Studiomama

这个项目的特色是内部供有节省空间的层板家具,包括一张折叠床、立式书桌以及粉色垫的可伸缩餐桌。

折叠床在住客需要睡觉时才会降下来,沿着一面墙的内置滑动柜也隐藏了一个站立式办公桌,镜子也被策略性地用在其中一面墙和厨房后挡板上,视觉上营造出宽敞的空间感。

室内设计整体用的是暖色调的调色板和木质材料,让住在里面的人有一种温暖的家的舒适感。

在这个极小的空间里,设计师通过组合三个简单的生活功能体块来实现空间丰富而实用的微小住宅,这个房子可以同时是住客的住宿空间、工作空间以及洗漱空间。

9.29平方 Opod 水管屋,香港,

来自于科健国际集团 (James Law Cybertecture)

香港人口-具体来说大约有740万人聚集在一片1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根据美国顾问公司Demographia调查, 香港在7年间连续都是被评为全球难买房的地区之一,因为香港人无法承受居高不下的住房成本。香港知名科健国际集团,于是想出了一个摩登水管屋方案,希望在短期内有助舒缓香港住房成本过高的问题。

这种方法是OPod- 设计师使用巨大的水泥管建造微宅房屋,然后将其堆叠在闲置的城市空间。

从承包商那里低价采购原本要被丢弃的巨型水管,随后他们再投放资金在里面安置洗手间和厨房,配有基本家具例如冷气和迷你冰箱,还有沙发床,一个家就这样诞生啦。这样大小的房子可供一至二人居住。

与众不同的是这种水管屋采用了现代化的工业风格,可以有住客因需求自行定制。这个方案可说是非常独特,更重要的是他们以3000元租金租给年轻人,其中2000是基本租金,另外1000元则为住客存起,当租约结束后再退还,这笔钱除了作为双方的保障,无形中也成为住客的存款。

30平方空间微型胡同,北京,张轲ZAO 工作室

中国建筑师张克和他的背景工作室ZAO建造了30平方米的空间, 此项目以“微杂院”、“微胡同”为出发点,再在北京一些较落后的地区进行筛选,之后改造成功能性和文化性共存的一个物理空间。

项目特色是迷你小房间,这些小房间以角的形式投射到一个中央庭院中。在底层,房间包括厨房和餐厅空间,两个浴室和两个连接走廊。梯子通向楼上,这层楼包括一个卧室,一个书房和茶馆,还有一个露台。

这些房间的布置都有一扇从地板到天花板的窗户,使住客以不同的角度突出到庭院,帮助带来光明和防止内部感觉太封闭。除了加强空气和光线的流动,庭院创造了一个简单的生活空间放在大门后的前厅,作为私人房间和街道之间的一道屏障。

在对院中古槐树的砖砌加建进行重新设计时,设计师将结构改为浅桩基础上置轻质钢网络的做法可以保护古树根部不受影响;院砖下采用砂垫层的做法减少了对水循环和古槐树的破坏。

每个细节都是为了提供一个把舒适室内和住客社区融为一体的空间,同时也极大化地保护城市的自然形态。

拥有高水平生活和攀岩墙的的拖动微型小屋, 美国,

来自于设计公司Tiny Heirloom

这座微型小屋专门为喜爱户外生活的住客而设计,它可以连接到拖车这类的机动车后面,被拖到所需位置。当家变成一套可以拖动的房子时,你想去哪儿?

房子的内部容纳了办公区、休息区,还配有一个基本的厨房,包括烤箱、炉灶、水槽和冰箱。屋子的一边是模压的岩壁,方便户外爱好者随时随地练习他们的体能。

攀岩墙上设有一个大窗,另一侧的墙面上有几个开口,透过这些开口,阳光能洒进屋内。每天早上,与爱人被窗外的鸟鸣叫醒,夜晚,又可以躺在床上数着窗外的星星。为了极大化地利用内部紧凑的空间,木质餐桌可以调动,与长椅融为一体,之后便成为能睡觉的地方。设计师说:”一分钟前内你能将六人座的餐桌,通过一个按钮,便形成一张双人床。”此外,床的上方夹层含有一个办公区,在车驱动时可以进中工作。

微型小屋也成为美国人近年来,逃离城市的简便方式之一。家,也许就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27平方Monocabin空间的无限可能,

来自于米兰Mandalaki Design Studio

这个项目是打造一个符合人体工程学并且达到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的微小住宅的过程。该住宅是以节能和环保为宗旨,从建筑到能源消耗所引起的环境影响都被克制。该住宅可以适应不同人群的功能需求,例如单身人士、年轻夫妇或退休人员。“智能墙”系统包括一个热水器,一个空调和加热系统,一个电子面板,存储空间和一个苹果电视。住客可以从附加功能中进行选择,比如太阳能电池板、自动百叶窗和智能家居系统。

屋内很多设计可以自定制,包括墙面。设计团队花了不少心思,利用建筑功能形成不同的夹层和视角分割空间,而不是使用一般意义上的墙和隔板。

这种无墙的设计可以营造宽敞的视觉。实现这一点少不了滑动门,滑动门可消除传统门的展开所占用的空间,另一点更重要的是极大化窗户,透过自然光线和户外景观引入室内,让住客感染大自然。

无论是作为一种从现实繁忙生活的短暂逃离,或是另一种经济的生活方式,极小型住宅都提供了一种更灵活的住房需求。

微小住宅或许不适合所有人,但随着生活消费和房价变得昂贵,较小的生活空间可能是一种解决方案,或者至少是一种临时解决方案。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方案也许将引领人们思考和发展属于自己的家园和生活,为未来建立全新的住宅体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