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收藏:瓷器鉴别之微观特征小结,初学必读

前言:瓷器的鉴别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掌握的,要始终保持一颗敬畏的心,不断的摸索,学习。微观鉴别方法,是一种辅助手段,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万不可把微观作为鉴别的全部,观察者要全面的学习和分析,仅供参考,不喜勿喷!!!(本文仅限交流学习,不得作为商用)

接下来您将要阅读的内容如下:

一:自然使用痕迹与物理做旧痕迹的区别

二:化学做旧表面与自然使用痕迹的区别

三:出土带土沁瓷器表面特征

四:去光剂做旧的痕迹

五:新老铁锈斑的区别

六:新老开片瓷的区别

七:未还原颗粒的观察

八:釉下五彩鸭型器微观

一:自然使用痕迹与物理做旧痕迹的区别

自然老化损伤之牛毛伤:老的瓷器摆件因长年使用、擦拭形成了不同程度的牛毛细伤,伤的形态为:长短不一、走向不一、杂乱无章、细如牛毛,细伤的边缘都有不同程度的钝化,个别瓷器上还能看到彩色光晕(俗称蛤蜊光)。如下图1

自然使用损伤之杂乱伤:老的瓷器碗盘类的实用器,在长年的使用中,例如:使用后清洗时,相互磕碰会形成杂乱无章的,点、线、面结合在一起的自然损伤,伤的边缘也比较圆润、钝化,是长年无规律的使用时,伤的积累现象。

人为物理做旧图:新仿制瓷器无论是器形还是画工及发色、胎质等等,都可以仿的很接近老瓷器,但出窑后,本身表面会有非常强烈的耀眼光泽(俗称:贼光),而老瓷器由于自然使用或本身物质的老化衰减,表面光泽会变的很莹润柔和。仿制者为了做到仿品光泽与老瓷器接近,只能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去光,人为物理做旧就是一种去光的方法,造假者用细砂纸或其它硬物,打磨或破坏新瓷器表面,让新瓷器表面原有的直射光变为从不同角度反射的散射光,在釉面上形成慢反射现象,让我们肉眼感觉瓷器表面光泽很柔和,达到做旧的目的,人为做旧的损伤形态是:长而直的伤很多,而且是成组的走向,同一方向可能会有几道或十几道伤,是一种有规律的硬伤。

人为物理做旧图:这件仿元代瓷器上的人为伤,是先用细砂纸打磨,后用比瓷器略软一些的材料再摩擦,让伤的边缘形成象老伤一样的钝化感觉,但人为打磨留下的直长组合伤形态是去不掉的,所以也可以准确的断定为物理做旧。

二:化学做旧表面与自然使用痕迹的区别

化学做旧的主要目的与物理做旧一样,也是为了把仿古瓷器的强烈光泽变为莹润柔和的光泽,用稀释的强酸浸泡或涂抹瓷器表面,釉面与酸液产生化学反应,在瓷器表面形成很多高低不平的突出点或流淌痕迹,让瓷器表面的直射光变为从不同角度反射的散射光,在釉面上形成慢反射现象,让我们肉眼感觉瓷器表面光泽很柔和,达到做旧的目的。下图中仿元代青花小罐,器物表面因化学作用把原本光滑的表面变成程度不同的,高低不平的突出点,可确定为化学做旧。

仿宋代钧瓷鼓钉洗,因钧瓷彩料的特殊性,我们发现在紫彩上酸洗后的化学反应现象为大面积的流淌痕迹,就如水在带有细沙的河床上流过后的痕迹一样,可以确定为化学反应现象。

三:出土带土沁瓷器表面特征

明代中期带有土沁的瓷片,就像一层薄膜盖在一些有棱角的物体上一样,隐约能看到薄膜下的棱角,没有明显的突出点现象,不同于酸洗化学反应。

下图一片带有玫瑰紫的宋元时期钧瓷瓷片,表面折射光看到的是光滑的面,还有一些因窑内环境不同而产生的釉面小坑点,不同于现代化学做旧产生的酸液流淌痕迹。

四:去光剂做旧的痕迹

去光剂做旧也是为了把瓷器的光泽变成莹润柔和光泽,不同于其它做旧,去光剂做旧是指:在瓷器的釉料中加入不同化学物质,让其在烧制出窑后,本身釉表面会产生一些高低不平的网格状现象,这些网格状能让釉表面的光泽产生慢反射现象,让我们的肉眼感觉起来,光泽柔和,尤其仿制一些高档的官窑瓷器或民窑精细瓷器会这样制作。

五:新老铁锈斑的区别

元明时期青花瓷的彩料凝结(俗称铁锈斑)现象:元明时期有很多青花瓷上都发现有铁锈斑现象,现代仿品上也有这些现象,但微观后它们的现象有所不同。铁锈斑的形成是因天然矿物颜料中以铁元素为主的不同矿物原料经高温烧制凝结产生,形成的现象是晶体状,就如水晶原矿晶体,有条块状,也有放射状,是从釉的底层发出的,有过度。不是所有的青花瓷上都有这种现象,但如果有这种现象的,我们可以把这个现象,做为一定的鉴定依据来参考。

现代仿元青花瓷器上的铁锈斑现象:因现代钴料与古代钴料中的成份有所不同,所以,烧制后产生的铁锈斑也不一样,新仿的铁锈斑凝结现象或是斑点状,或是成片状。而老的铁锈斑是晶体状,往往,我们在鉴别时,可以通过这一点就可以把仿品找出来。

六:新老开片瓷的区别

把瓷器开片做为鉴别带有裂片的特殊瓷器的参考,是很有实际鉴别意义的,例如:宋代哥窑、官窑,明清时期的哥釉等等,都带有开片,我们可以从开片的新老来入手鉴别,这样就有说服力了。开片的形成也是瓷器烧制的工艺之一,让烧制出的瓷器产生不同的裂片,这些裂片都是短期内人为工艺制成的,形成的速度快。

新裂开的开片,开口处的边缘会很锋利的,但是有很大一部分经过多年使用过的开片瓷器,如上图:清代哥釉香炉,开口边缘原有的锋利就会变的钝化,老瓷器开片现象,经过多年瓷器釉面老化和自然使用损失,开口处已经没有了原来的锋利现象,变为边缘钝化圆润的现象,开口因长年沉积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产生很多色素,这些色素在通过老化的釉面向釉下扩散,所以开口下方周围的气泡也被感染,变为各种颜色的有色气泡。

现代仿哥釉水盂:开口处锋利,口部积存单一的颜色,一般是开裂后用酸性物质做旧,开口边缘看不到钝化现象,可确定为新仿。

七:未还原颗粒的观察

元明时期,因矿物颜料研磨工艺不够精细,我们经常在200倍微观下,可以发现这一时期有些瓷器上经常会出现钴料的未溶化或未还原蓝色颗粒点,这个特征在清代或现代很少发现。

清代康熙时期的青花瓷,没有发现有未还原蓝色颗粒现象,现代仿品也没有这个现象,这与不同时期对颜料材料及加工精细度有直接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现象判断出它们的不同之处达到鉴别的目的

八:釉下五彩鸭型器微观

千年岁月的历练,饱经风霜污浊的沁染,相貌虽然早已垂老耄耋, 然而,而透过玻璃般光泽 和蛋青色的釉质依

鸭型器翅膀部位以蛋青、大绿、天蓝、大红、纯黑那艳丽重彩的五色釉料,令人瞩目

在底足磕口处,可见夹杂黑点的灰色胎,胎质坚硬,敲击发出金属般的脆声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