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60岁入伍作出巨大贡献,1955年授衔时提出特殊要求,主席:允许
建安十二年,53岁的曹操在北征之后写了一首《龟虽寿》,其中提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此后,这首诗便成了一些老将表达自己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代表作。而在新中国的历史上,也有这样一位老将。在六旬年纪加入八路军,却作出重要贡献,成为了共和国历史上最年长的中校。他就是蒋维平。
蒋维平从军经历
蒋维平,原名蒋顺发,于1878年出生在河北省房山县(今属北京市)的一户农民家庭。由于家境不好,所以他从小时候便开始给别人当学徒、长工。20多岁时,他又参军,加入了清政府的军队。一开始,姜维平在李鸿章手下任职。清政府倒台后,姜维平又先后归属于袁世凯和段祺瑞,一度做到北洋军副团长的职务。
蒋维平
但当时北洋军阀内战,搞得中国遍地狼烟,厌倦了战争的蒋维平便于1930年解甲归田,回到房山老家学医种地。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蒋维平身上军人的热血再次被点燃,毅然扛起枪保家卫国。此次,他加入的是西北军宋哲元的队伍。当时他在第二十九军第三师担任管马处主任委员,但不久之后,这支部队却被解散,蒋维平只好回家开药店维持生计。
北洋军
蒋维平加入八路军
蒋维平人生的转机出现在1938年。当年2月,八路军第120师359旅挺进平西,路过其家乡。蒋维平不够年迈的身躯,立志要为中国的抗日事业出一份力。当时他已年过六旬,但还是关闭药店,带着所有药品同养子蒋志刚,冲破日伪军重重封锁,找到了八路军当时在房山的驻地——长操村。
八路军
找到八路军后,姜维平很快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房良县九区救国会主任一职。为了能发挥自己的最大价值,他不顾自己年老体弱,潜心研究中西药学,并翻山越岭采集草药,治愈了大批伤员。他的加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军药品困难的问题。1943年,在陕甘宁边区开展的大生产他活动中,他带着手下100多号人,开荒400多亩地,当年实现粮食自给,并上交公粮2.88万公斤。
蒋维平与战友合影
蒋维平的特殊要求
除此之外,他还积极创新,开办木工厂、碾米坊等产业,在他的主持和带领下,南泥湾九龙泉719团农场成为第359旅的第一模范农场。解放战争期间,蒋维平担任八路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分院副院长,并在风店战役和石家庄战役中,率领医护人员救治伤员1200余人。为挽救战士们的生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建国后,他在多家医院担任副院长一职。
蒋维平
1955年授衔仪式时,蒋维平已经77岁高龄,他也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年长的中校。而在授衔之前,蒋维平身上还发生了一件趣事。1955年的授衔仪式,可以说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为了给中国和世界人民展现出中国军人的良好风貌,所以要求所有到场人员都保持庄重的仪容仪表。
老英雄蒋维平塑像
而这一点却让蒋维平犯了难。原来按照规定,军人是不允许留胡子的,但蒋维平却留了几十年的胡子。让他刮掉胡子,一把年纪,也有些舍不得。所以在授衔仪式开始前,蒋维平便特地向上面做出了申请,希望可以保留他的胡子。没想到,此事最后竟然上报到毛主席那里。毛主席当即做了批复,批准了蒋维平这个特殊请求。所以我们可以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看到有一个留着长胡子的将领,他便是蒋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