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极恐:唐朝神秘修月人,道出人类17世纪才可能了解的月球秘密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对于诗仙李白的这首《静夜思》,可能我们每个人在孩童时代就能背的朗朗上口。可是对于这个寄托人类所有美好的明月,你我又了解多少?在人类口口相传的神话故事中,天上那轮明月中有嫦娥、有玉兔、有蟾蜍、有桂树、还有不停砍树的吴刚。但是在充满想象力的唐朝人眼里,那轮明月里,不仅有上面所说的人和物,还有另外一群神秘莫测的人,他们统称为修月人。
宋代著名豪放诗人苏轼有首《正月一日雪中过淮谒客回作》,里面有这么两句:从来修月手,合在广寒宫。同一时代那位被人称作拗相公的王安石《题扇》诗中有云:“玉斧修成宝月圆,月边仍有女乘鸾。”南宋豪放派诗人刘克庄在《最高楼》词中描述:“懒挥玉斧重修月,不扶铁拐会登山。”而这些所谓的修月手,修月斧,则出自唐代段成式所著《酉阳杂俎》中的一则充满神秘色彩的小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唐文宗大和年间,有位叫郑仁本的士人,他的表弟和朋友王秀才有一天闲的发慌,就跑到中岳嵩山去游玩,可能是玩的太投入了,结果在一处深谷地中迷了路。此时天也慢慢黑了,两人都觉得有点害怕,便四处乱转悠,想找条路出来,然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找着找着,路没有找到,却找到了一个正在酣睡的人,这个人穿着一身洁白的布衣,枕着一个包裹,躺在草丛中,呼呼大睡。两个迷路的人,壮着胆子,叫醒了这位睡觉的仁兄,问他知不知道怎样才能出去。可能是被两人搅了美梦,白衣人抬头看了看两人,接着倒头又进入了梦乡。
两人没办法,又再次叫醒这位嗜睡的仁兄,然后又是作揖又是赔罪,好话说了一箩筐,白衣人被他两烦的没办法了,就叫迷路的两人过来,三人在深谷中一起吹牛聊天,迷路的两人禁不住心中的好奇,就问白衣人:您从哪来的?白衣人便自我介绍道:“你们知道月亮是由七宝合成的吗?月亮上看起来明亮的地方,是太阳光照到其凸处所产生的结果。月亮上有八万二千户在修月亮,我就是其中一人”
这位穿着洁白布衣的仁兄,边说边打开了用来当做枕头的包裹,里面不仅有凿子、斧头等用来修月的工具,还有所谓的“玉屑饭”,他慷慨的将玉屑饭赠宋给迷路的两人,并说:“你们吃了它,虽然不能长生不老,但可以一生无病。”说完,顺手给两人指了出山之路,然后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粗看下,这则故事跟唐朝的其他志怪故事一样荒诞不经,但是细读下,你就会发现里面的问题:一是唐朝人是如何知道月球表面凹凸不平?二是唐朝人又是如何知道月球本身不发光,而是反射太阳光?要知道,这些知识都是望远镜发明后得出的结论,而第一代天文望远镜是十七世纪时期的伽利略制造的!在前面知识得到正确验证的基础上,那神秘的八万两千修月人是否存在,如果存在,他们修的又是什么?合成月亮的七宝又指的是什么?他本人又是如何消失的呢?这一切都显得那么神秘莫测!
而与这位神秘的修月人一样让人琢磨不透的月球,则更加的让人可疑!比如《金史·天文志》中瞠目结舌的记载:公元1133年6月15日,月球突然偏离自己一贯的运行轨道,向南方太空飞去。飞了没过多久,它又飞回到原来的轨道,继续绕着地球转动。如果这条记录没有错的话,那只有一个可能,月球是一种宇宙飞船!
现在科学证明,无论用废弃的火箭推进器撞击月球表面,还是用月震仪测试,发现月球的震波,只能从震央向月球表层四周扩散出去,而没有向月球内部,这个事实显示月球内部是空心!
而在这个空心的月球的月海下面,似乎还覆盖着一层“玻璃状的东西”,其中含有大量钛、镁、锆、铱、铍、铬、钇这些耐高温金属,难道白衣人所说的七宝就是这些耐高温金属。而出现这种情况,要么是月球表面被高温灼烧过,要么是人为造成的。
最可疑的是月球的公转自转速度一样,永远一面对着地球。而大多集中在月球背面的环状山,不管直径是大是小,深度竟然都差不多,难道他们就是神秘修月人修的伟大工程?
当然作为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的可疑之处远远不止这些,比如太阳、地球、月亮巧合的395倍,月地的渐渐远离,月球比地球年龄还古老,月球土壤比月球岩石年岁更大,月球表面的放射性等等。
而这些神秘的谜团,只能等着我们伟大的航天人来一一来揭开了,就像昨天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首飞成功一样,我们伟大的航天人正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未知的征途,探索神秘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