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父母“反向输出”

电影《小黄人大眼萌》剧照

全文1280字,阅读约需2分钟;

“我已经放弃跟我的父母讲道理了。”

这是几年前我悟出的一个道理,当时的我觉得我父母简直不可理喻、油盐不进,不管我在他们面前讲什么道理,他们都听不进去,好像支撑他们生活的那一套逻辑并不认为从我的口中能够说出什么有用的话来。

父母口中的“为你好”,看上去是为了我们考虑,但这些好不是从我们的角度出发,而是站在他们的角度,遵循的是他们的标准,满足的也是他们的需求。

这样讲似乎有些无情,但就是这么一个道理,现在的我已经有了一些改观,我并不是来指责什么,先听我慢慢来说。

中国的许多父母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亏上当,或者走了弯路,会把自己的孩子“保护”得很好,事事都是他们拿主意、做选择,这样过分的关心,可能会坑了孩子。

吴军老师在《大学之路》一书中讲:

教育中最可怕的事情就是用上一辈的思想,教育当下的人,去迎接20年后的未来。

父母生活的年代,与我们现在生活的年代相差了二十多年甚至三十年,他们接受的是30年前的教育和理念,代沟是必然存在的。

父母特别担心后辈们走了弯路、跌了跟头,但我从很多大牛的思想中都得出一个相同的观点——年轻人就应该多去试错,在这个年纪,试错成本低,跌了跟头,有的是机会站起来。

开明的父母都懂得“儿孙自有儿孙福”的道理,对年轻人的生活洒脱放手,任他们去折腾,这是一种智慧。

在当下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年轻人所接收到的理念在某个程度上比那个时代更新、更全,所以巨大的代沟会很容易让我们觉得“父母不理解我”,但是身为子女的我们是有一些责任的。

当孩子的,可以试着去理解父母,也试着让父母理解自己,主动去跟父母沟通,尝试把自己新的思想和理念传递给父母,父母并不会像你想象中的那样迂腐、不可理喻,你把新的理念摆在他们面前,或许在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个让他们以三十年后的眼光看待世界的机会。

这个方面,我见过最成功的例子,是发生在我学长的学长身上,毕竟与我不是一个学校的,只好这么形容。他是这么说的:

我这辈子最开心的,就是与我爸妈处了朋友关系。

那种儿子是我生的,所以我就一定要怎样,而且他就一定要怎样的关系,真的太窒息了。

我经常给我爸妈做思想建设,我就说爸妈啊,你们这么想,我说的朋友关系是什么呢,就是你们儿子我要是有一天突然死掉了,我不希望你们悲痛到自己的生活也垮掉了,如果你们把我当成是儿子,当成是下一代的希望,那你们大概率就会这样。

我希望是什么样呢,就是我离开了,你们仅仅是觉得自己很好的一个朋友遭遇了人生的不幸,你们会难过,但是不会因为这件事连自己的生活都被摧毁。

每到最后我都会说一句话,爸妈你们可能知道我成年了,但我知道你们其实没有把我当成和你们一样的成年人看待,我并不奢求你们立马能做到,但我能一点点证明给你们看,儿子长大了,既然都是成年人,那就可以好好做朋友不是吗。

陆陆续续我给他们说了很多很多次,以至于现在我反正是没见过比我家更公平和民主的家庭关系了。

父母在影响我们,我们也在影响父母,这是一个双向塑造的过程,身为子女的我们应该怀着积极的心态,与父母进行耐心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父母更新他们的操作系统,让他们了解到现在年轻人的想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