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道丨干货】乳腺特殊类型浸润性癌小结(上)
在日常工作中,乳腺浸润性癌非常常见,根据它们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特殊类型(如小叶癌、小管癌、黏液癌等)和非特殊类型,后者占大多数。
随着第5版《乳腺肿瘤WHO分类》出版,乳腺浸润性癌的特殊类型和非特殊类型的概念发生了一些调整。
接下来我们结合新、旧两版WHO内容,回顾一下乳腺特殊类型浸润性癌基本病理特征。
由于文章篇幅较长,将分成上下两篇,今天先带来上半部分的内容,之后小衡再来分享下半部分,敬请锁定「衡道病理」公众号。
基本概念
浸润性乳腺癌(IBC)
是乳腺腺体发生的一大类异质性、恶性上皮肿瘤,具有较广泛的形态谱系。
浸润性乳腺癌,特殊类型
最新版乳腺WHO要求≧90%的肿瘤成分表现出特殊的组织学类型,例如小叶癌、小管癌和黏液癌等。
浸润性乳腺癌,非特殊类型(IBC-NST)
是一大类异质性的浸润性乳腺癌,占乳腺浸润性癌的多数,形态学上不能归类为任何特殊的组织学类型,同义词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乳腺癌,NOS等。
疾病列表
表格说明:
根据2019版乳腺WHO肿瘤分类,乳腺浸润性癌中的特殊类型包含8种,分别是小叶癌、小管癌、筛状癌、黏液腺癌、黏液性囊腺癌、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大汗腺癌和化生性癌。
病理特征
1、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
(1)临床特征:
约占乳腺浸润性癌5%-15%;
好发于57-65岁,稍大于IBC-NST患者;
部分病例为多灶发生;
10%-20%累及双侧乳腺;
钼靶上最常表现为毛刺状包块,钙化少见;
与钙黏着蛋白基因(CDH1)种系突变有关;
相比IBC-NST:小叶癌患者年龄稍大、腋窝淋巴转移少见、长期预后相似;
(2)病理形态:
结构
肿块大体常界限不清;
肿瘤细胞在纤维基质内单个散在分布;
部分肿瘤细胞排列呈单行线状;
部分肿瘤细胞围绕正常导管呈靶环状排列;
通常缺乏腺管形成(腺管形成3分);
肿瘤缺乏宿主反应,背景结构保存;
大多伴有小叶原位癌成分;
细胞
肿瘤细胞体积较小;
肿瘤细胞彼此之间缺乏粘附性;
肿瘤细胞核呈卵圆形,胞浆稀薄;
细胞核染色质均匀细腻,核仁不明显;
肿瘤细胞核异型性小(核级1-2级);
核分裂象罕见(多形性亚型除外);
(3)少见特征:
有时细胞胞浆可见黏液空泡;
有时细胞内黏液增多呈印戒样;
有时细胞浆含泡沫状颗粒,呈组织细胞样;
间质可能出现丰富的细胞外黏液;
有时合并存在IBC-NST;
(4)免疫组化:
ER:经典型ILC几乎总是阳性;
PR:阳性率60-70%(腺泡型最高,多形性最低);
ERBB2(HER2)扩增和过表达:ILC很少见;
E-cadherin:ILC细胞膜阴性(约15%例外);
P120:ILC细胞膜阴性;
P53、CK14、CK5/6、SMA和P63:很少表达;
图1: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乳腺组织内,肿瘤细胞散在分布,部分呈单行线性排列。
图2:乳腺浸润性小叶癌;肿瘤细胞也可围绕正常乳腺导管呈同心圆样/靶环样排列。
图3:乳腺浸润性小叶癌;对比正常乳腺小叶,肿瘤细胞体积较小,胞浆稀薄,细胞核染色质均匀,核仁不明显,分裂象罕见。
图4:乳腺浸润性小叶癌;部分病例中肿瘤细胞胞浆内出现黏液空泡,使得细胞形态略显透明。
(5)其他亚型:
乳腺小叶癌除了经典形态外,还有一些独特的组织亚型,包括腺泡型、实体型、多形性、导管-小叶癌和混合型等。
腺泡型
占浸润性小叶癌4%-15%;
通常见于绝经后妇女;
肿瘤呈巢团状(>20个细胞),圆形轮廓;
细胞巢之间由纤细的纤维血管分隔;
似小叶原位癌,但肌上皮缺失;
肿瘤细胞小而一致,类似经典型;
可能含有破骨细胞样巨细胞;
可能比典型的小叶癌预后差;
图5:乳腺浸润性小叶癌,腺泡型,肿瘤排列呈巢团状,由大约20几个细胞组成,巢团之间有纤细的纤维血管分隔(图片来自Pathologyoutlines.com)。
实体型
占浸润性小叶癌5%;
肿瘤细胞呈实性片状分布,间质成分少;
肿瘤细胞核级常增高;
需要鉴别淋巴瘤;
相比其他亚型预后较差;
图6:乳腺浸润性小叶癌,实体型;肿瘤细胞呈实性、片状排列,浸润脂肪组织(图片来自参考文献1)。
多形性亚型
占浸润性小叶癌10%;
更常见于老年女性;
常出现混合结构,如腺泡、实体;
细胞具有更高程度异型性;
细胞核具有明显多形性;核>小淋巴细胞4倍,类似高级别DCIS肿瘤细胞;
核分裂象>经典ILC;
可能显示大汗腺或组织细胞样分化,或由印戒样细胞构成;
小部分病例免疫组化不同于经典型,即Her-2过表达,ER、PE阴性;
属于WHO3级肿瘤,具有较强侵袭性;
预后比经典型小叶癌差;
图7:乳腺浸润性小叶癌,多形性亚型;肿瘤细胞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
混合性导管-小叶癌
约占浸润性乳腺癌5%;
镜下同时具有明确的导管癌和小叶癌成分;
可伴有DCIS或LCIS;
图8:混合性IBC-NST -特殊亚型乳腺癌,左上角为IBC-NST,右下角为小叶癌。( 图片来自参考文献1)
2、小管癌(TC)
(1)临床特征:
约占乳腺癌浸润性癌1.6%;
平均40-60岁,以高龄和绝经后多见;
大多数是通过钼靶筛查偶然发现;
影像表现体积小伴有毛刺状边缘;
10-20%肿瘤呈多灶分布;
是一种低级别浸润性癌;
预后良好,5年生存率92.3%-100%;
(2)病理形态:
结构
肿瘤体积较小,平均1.2cm,边界不清;
低倍镜下,肿瘤轮廓呈星状,浸润乳腺实质;
肿瘤由腺管组成,大小不一(>90%区域);
小管形成良好,管腔开放,呈圆形或成角;
管腔面可出现顶浆分泌现象;
管腔内可能有分泌物或钙化;
内衬单层肿瘤细胞;
小管缺乏肌上皮细胞,部分有不完整基底膜;
小管之间是增生的纤维间质;
小管可向小叶间脂肪浸润;
脉管和神经侵犯少见;
细胞
肿瘤细胞呈立方或柱状,形态均一;
胞浆红染或透明;
核圆形,深染,核仁不明显(核级:1级);
核分裂象罕见;
95%伴有柱状细胞病变;
89%存在不典型导管增生/导管原位癌;
(3)注意要点:
细胞核非诺丁汉1级不支持TC诊断;
核复层、异型明显或分裂像高不支持TC诊断;
HER2过表达不支持TC诊断;
(4)免疫组化:
ER和PR:阳性;
HER2:阴性(阳性时诊断需谨慎);
CK8/18:腺上皮表达;
Ki-67:小于10%+;
P63、calponin:小管周围肌上皮标记物缺失或不完整;
图9:乳腺小管癌;低倍镜下,肿瘤轮廓略呈星状,浸润周围乳腺实质。
图10:乳腺小管癌;肿瘤主要由小管组成,卵圆形、泪滴状或呈角,管腔开放,内衬单层上皮细胞,间质有较丰富的胶原纤维(图片来自参考文献1)。
图11:乳腺小管癌;小管呈卵圆形或泪滴状,内衬单层上皮细胞,细胞核1级,周围缺乏肌上皮细胞,小管之间是增生的纤维间质(图片来自参考文献1)。
参考资料:
1.《WHO Classification of Breast Tumours 5th Edition》
2.《WHO Classification of Breast Tumours 4th Edition》
3.《Diagnostic Histopathology of Tumors, 5th Edition》
4.《乳腺诊断病理学丛书:乳腺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