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力红|真正的养生是养什么?
如果从文化的角度来讲,中国文化最根本的使命就是养生,没有其它,只有这两个字。为什么?我不是乱说的,我们从化字,你就知道中国文化根本的作用就是养生。我是有经为证的。
生是什么?生就是化,《内经》里言:“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化谈的是什么?化谈的是生,有生才可能养生,我们的文化为什么叫“文化”,不叫其它呢?
我们所有的古圣先贤,所有的经,所有的典,都可以用一个“文”把它概括起来,而这个“文”我们今天喜欢用宗旨也好,目标也好,目的也好,它就是化,所以这叫文化。化是什么?物生谓之化。我们所有的经,所有的典它的共同的指向是“生”,生后面可以跟“命”,生命,文化的根本含义是这个。
《易经》里面讲贲卦的时候,讲人文化成,文化从贲卦里面就出来了。贲加上一个“土”变成什么?变成“墳(坟)”。“墳(坟)”是什么?中国文化讲“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圣人的书叫坟。贲卦就讲坟,我们光知道清明要扫墓,要上坟,真正上坟的含义是什么?坟是指经典,《易经》贲卦里就讲到了人文化成,讲到了天文,讲到了人文,讲到了文明。人文的作用实际上也就是化,化什么?化人,人文化成,化成天下。
我们干什么也好,最终的是化,是变化。那么变化生命的哪一部分?非身体的部分,是身体之外的部分,这个是我们文化的要点所在。谈养生,只有对生命有了这样种种诸多的认识之后,我们才知道文化实际上就是为了养生。于是你就知道“养生”这个词太重,不是我们轻意能够用的。
“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这句话实际上我们把它当成一句口号,实际上不是口号,是真实的功夫,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当然我更喜欢另外一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需要我们天天去检点的,你是否有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还是半信半疑,还是一点点心一点点意,这就是有涯和无涯的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呢?为什么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呢?我们要更深地去认识生命的时候要知道它的意义,要知道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没有办法衡量的,这也就是湛总强调的要以德为本。
德跟身体有什么关系?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但是德跟生命的另外一个层面有关系,而且有太直接、太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跟心、跟性有关系。《内经》只谈了心,性隐在里面没谈,但是中国文化其它的经典,儒家、道家、佛家的经典,赤裸裸地把性给摘出来了。
比如《中庸》,开始的第一句话“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从这里可以看到我们教育的指向是性,性可以理解为生命的本原,心还在它的后面,心可以说是本原跟我们身体之间的中介或者桥梁。身是什么?最多是一个大使,是一个形象代言。你看我们的教育指向什么?指向生命的本原,心性是生命的根本层面。身体也很重要,没有这个身体,我们能够看到,能够触摸到的就无从谈起,其它的两个层面也就无从谈起。
如果我们把这个仅仅能够看到,能够摸到的层面作为生命的唯一,那整个中国文化没有丝毫意义。刚才讲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也就根本没有意义。因为这个层面它不成立,没有逻辑关系,我为什么要为别人呢?饭吃到我肚子里面我才饱,我给你吃我是饱不了的,我会饿死的,所以困难时期为什么有人吃人的现象呢?我们基于身体的层面去认识生命的全部,我们必然会有这样的举措,弱肉强食。
养生要破局,首先是从有涯里面突破出来才能看到,才能体会到无涯,我们才能知道为什么要做日行一善,为什么讲德。德养不了身体,但它能养性,它能养生命的本原,也只有到这个层面我们才有可能谈薪火相传。
我们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因为生命的这个层面是需要为人民服务的。你付出的越多,反过来你得到的越多。跟身体层面完全相反,身体的层面你给人家越多,你就越少,对不对?而在心性的层面你付出得越多,你的心一定会越来越安,你才有可能去体证到这个生命的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