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时,计划授予他大将军衔,却被他婉拒了

在1955年我军大授衔时,除了那些授予军衔的开国将帅,还有三种特殊情况,即对“与军队有历史联系和与某一地区有联系的代表人物”,一是“须评定军衔又授予的”,二是“只评定军衔不授予的”;三是“授予预备役军衔的”。

其中,“须评定军衔又授予的”,有三个人:周保中、冯白驹、王维舟,以他们的资历,应该授予大将军衔。

周保中咱之前介绍过了,今天再来看看王维舟。

王维舟1887年生于四川宣汉县,在所有开国将帅中,只比朱老总小一岁。

小时候的王维舟,在家种过地,给人当过学徒,后来由于生活所迫到成都打工,考入了成都工兵学校。

1911年6月,四川爆发了“保路运动”,王维舟也放弃学业,投入到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辛亥革命爆发时,王维舟又积极响应,回到家乡组织农民义勇军,攻占县城,自任县警备队长。

而当时的朱老总,还刚刚在滇军见习期满,担任司务长。至于其余的开国将帅,革命生涯就比王维舟更要晚了。

之后,王维舟一直在川军中任职,历任营长、团长等职,王维舟的部队军纪严明,每到一处对老百姓都秋毫无犯,甚至还有百姓专门给他立了功德碑。

但是由于四川连年内战,兵祸不断,上百万百姓流离失所,王维舟深感报国无门,心灰意冷,于1920年离开了军队,去上海寻求革命真理。也就是在上海,王维舟加入了旅华朝鲜共产主义组织,并在同一年去了苏联深造,还见到了列宁。

1921年底,王维舟从苏联回国,返回四川,创建了四川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后来还成立了川东游击军,成为川东武装起义的重要旗帜。

大革命失败后,王维舟受党的派遣回川东创建革命根据地,发展农会,组建红色游击队,将革命的烽火燃遍川东大地,也为后来红四方面军主力入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2年底,徐向前率红四方面军西进,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与川东游击队会师后,川陕和川东两大根据地连成一片,红四方面军迅速壮大,从两万人扩展到六万人。

不久后,川东游击队被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第33军,王维舟任军长,其他四个军的军长分别为:王宏坤、何畏、余天云、王树声,副军长、师长级别的还有许世友、陈再道、王建安、王新亭等开国上将。

抗战时期,王维舟担任八路军129师385旅旅长兼政委,手下好几个人后来都成了开国上将。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王维舟又担任西北军区副司令,司令是贺龙贺老总。在同时期,华东军区的副司令是张云逸大将,东北军区的副司令有萧劲光、吕正操、周保中。

(图:王维舟(右)与贺龙、周士第)

直到1950年6月,王维舟还是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主席是刘伯承,另外五位副主席分别为:贺龙、邓小平、熊克武、龙云、刘文辉。

以这样的资历,王维舟授予大将军衔,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因王维舟在授衔时已经离开了军队,虽然被定为“须评定军衔又授予的”名单,但他还是婉拒了,说:“连主席都不要大元帅的军衔,我要这个军衔干什么?没有军衔不是照样为人民服务吗?

王维舟生前一直住在一座四合院里,1970年病逝后,他的夫人马奎宣立刻带着一家人搬了出去,自己找房子住。

其实,马奎宣也是一位老革命,资历不算低,但因王维舟长期居于高位,为了避嫌,马奎宣一直隐居幕后,没有担任很高的职务。

有领导听说后,批示说马奎宣一家人不用搬家,可以继续住,但马奎宣说:“四合院是国家分配给王维舟那个级别的人住的,现在他走了,我们不能住。”

历史客栈作者:威廷根施坦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