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心底无私天地宽

第七十六课 大怨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总和所有的大怨,必然产生余怨,这样就无心做善事。我们每个人在人生中,都会遇到使自己产生怨气的人和事。不论是在家庭、学校、单位或者社会上,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人和事。正如俗话说的,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正是这些不如意、不顺心的事使人产生了怨气,或者是怨恨心理。怎样来看待这些人和事?怎样来对待心中的怨气和怨恨心理呢?作为一般人就会记在心里,产生怨气,要把债讨回来。缺德的人还要彻底索取,以牙还牙,以怨报怨,当做高利贷加倍索取,这样就无心做善事了。

《道德经》要求修道修德的人,怎么来对待怨呢?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过去借贷都是写在竹牌上,劈成两半,左半小,右办大而清楚,作为收账的依据。所以圣人执左契,就是不要求偿还,并且没有任何附加条件。《道德经》以借贷来比喻怨,别人借了你的钱不还,犹如欺负了你,让你吃亏,受委屈,《道德经》要求有德的人执左契,也就是遇到自己个人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不往心里去,不斤斤计较,而是容忍、宽容那些伤害自己的人,以德报怨感化人。

没有修道修德之前,我也遇到过一些不平之事,被人伤害过,心里愤愤不平,有怨恨心理。是《道德经》解开了我的心结,知道这都是由于人性的自私和利益冲突所引起的必然现象,如果因此而产生怨气,就是给自己召来负面信息,产生负面能量,最终伤害的是自己的德性。通过每天背诵《道德经》接收大自然正能量,慢慢地,这些怨气就化解了,不再想那些人和事,从心底里和他们、和自己和解了,心情就舒畅了,转而把注意力放在做那些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公益事业上,不图任何回报,得到的是道德水平提升所带来的的快乐和幸福。

黎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