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郑丽萍作品
我的父爱
郑丽萍(山西)
小时候,父亲在阳泉工作,我随母亲在盂县生活。所以,在我的记忆里,经常有邮递员驻足在我家门口,不是邮单就是邮件,每每这个时候,惹得左右邻居的小朋友好是羡慕,因为这绿色邮包能圆我好多好多的梦想。
那是样板戏走进校园时,同学们听着、唱着,每当歌声落下,什么是“提篮叫卖拾煤渣”?同学们一致认为:“踢狼浇麦拾麦渣”。有时争论起来,各有各的道理。当我从绿色的邮包里取出《样板戏与硬笔》一书,同学们好多好多的争议都找到了答案。从那时起,我不仅成为唱样板戏的主力,还喜欢上了庞中华的字体,而且记住了父亲的叮咛:“向李铁梅学习,做穷人家的孩子”。
那是初中毕业即将到城里读书的假期,我一边等录取通知书,一边盼那个绿色的邮包。当我从邮递员手里接过那一大一小的邮包时,一边猜想:是好吃的?好玩的?好穿的?一边小心翼翼地解包、拆线、开箱……没有想到出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件破旧的找不到一巴掌完整的白背心、一件只有框架可辨析的白棉布短裤、还有一把陈旧的油纸伞和一封信。不解的我只有打开信看个究竟,读着读着,泪光中看到了父亲在又长又黑的坑道里佝偻的背影,撑开父亲的师傅留下的陈旧油纸伞,我懂得了一个人不论走到哪里只要与人为善,诚信做人,真心的朋友会给你遮风挡雨,与你一路同行。
那是高考前的一天,老师把一个邮包放在我的面前,慢慢打开,是父亲亲自起草的高考范文:有散文、记叙文、议论文。来不及多想父亲用了多少个夜晚挑灯夜战,幸福的我每天晚上熄灯铃响过,总要打开手电偷偷地钻进被窝,悄悄地读上几遍。读来读去,我发现父亲的文笔是那么的不一般,作为女儿的我必须努力再努力!
还是努力得不够,终因几分之差被大学校园拒之门外。随即参加招聘,当上了民办教师。就在我失望和自卑交织得难分难解时,一个大大的邮包放在我的面前,十五本成人自考教材,用白报纸整整齐齐地包着皮,皮上端端正正地留着父亲的笔迹。闻着墨香我明白了在父亲心中的我还有希望,打开崭新的书本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四年的民办,四年的努力,最终跨进了平定师范的大门。幸运的是毕业分配和父亲来到同一座城市。父亲老啦!我也大啦!邮包也没啦!没有想到的是,当我的孩子刚刚一周,父亲又喜欢上了集邮。一开始是抱着外甥去,一路走一路讲邮票的故事;后来是拉着外甥去集邮,走一路讲一路集邮的好处。如今孩子已去外地读书,可我的老爹就在送孩子上大学的那一年,他又开辟了属于他的绿色邮政储蓄,并将此项存储命名为:晚辈读书基金。在他那不富裕的工资里,定期定量的储存,还按时按量的邮寄给他的孙子外甥。几年的存储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几年的收获丰硕惊人:大外甥在大学身兼数职,已经成为学院老师和同学心中的骨干,二外甥经过自己的努力从年级三百多名跻身于年级的前二十名,小外甥和孙子使足力气比拼,看谁进步大,比谁的邮储卡上的存款多。看着孩子们一天天的进步,目睹老爹生日宴会上收到的礼物:一束鲜花、一张贺卡、一条围巾……感动之余,我明白了父亲在邮储中寄予的不仅是晚辈读好书,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懂得感恩,学会做人。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在想父爱到底有多深?抬头望去,只有月亮说得清!
【作者简介】郑丽萍,长期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已退休,小学高级教师,在国家,省,市刊物和平台上发表多篇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