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物刚被发现时,专家不敢相信来自千年古墓,鉴定后被定为国宝

1990年秋天,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有一家砖厂在取土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一个洞口。当时人民群众的的文物保护意识已经提高了不少,迅速将此事报告了当地的文化部门。等到考古工作者赶到之后,确定这是一座战国晚期的窖藏,虽然并没有发现什么文物,但专家认为,按照当时的习俗,附近应该还有大型墓葬。

结果,考古人员还真就在附近找到了一座大墓。可惜,除了使用碳14测定遗留下来木头,断定此为战国后期墓葬之外,得到的其它信息都非常少。原来,此墓已经多次被盗掘,陪葬品已经损失殆尽,就连墓主人是谁都弄不清楚。

就在考古人员按照规定进行回填的时候,却在墓室一角的泥土上发现一个略微闪光的东西。当他们小心翼翼从泥土之中取出,并做了简单地清理后,吓了一大跳。原来,这和我们平时使用的玻璃杯几乎是一模一样。

考古队有严格的规定,是不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将玻璃杯遗留在现场。那么,是不是历史上的盗墓贼留下的呢?为了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个杯子,立即被送去北京化验,结果证明,它却是来自2500年前的战国时代。

更为关键的是,经过化验测定,这个杯子的材质并不是人们误以为的玻璃,而是水晶。因此,它被称为战国水晶杯,是来自2500年前古人的杰作。因为,毕竟没有哪个盗墓贼,会蠢得携带水晶杯去盗墓,而且还将其遗留在作案现场吧?

这件文物立即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即国宝级,现藏于杭州博物馆。我们可以看到,它与现代的常见玻璃杯确实很像,高为15.4厘米、口径为7.8厘米、底径5.4厘米,呈上大下小的形状。只不过,它毕竟是水晶制作,通透性没有那么好,反而是带着一种琥珀的光泽。在水晶杯的部分地方,特别是靠近底部,还可以明显看出有絮状物。

尽管年代是确定了,因为太过稀罕,专家们对其进行了长期的研究,甚至跨越了文博范畴,加入了越来越多各行各业的爱好者。他们对这件战国水晶杯提出了三点质疑,这也成为了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的疑团。

首先,浙江省地矿局的专家就对其材质进行过研究,认定这种水晶的纯度极高,目前中国没有找到这么好的水晶。那么,在2500年前,古人又是从哪里取来的水晶,做成这样的杰作呢?到底是世界范围内的交流,还是存在我们现在没有找到的水晶矿?

第二点质疑,来源于水晶杯的制作之谜,特别是它的取芯问题。如果是玻璃杯,那很好解决,那是工匠使用高温溶液“吹”出来的。但它的材质现已明确为水晶,那么古人是如何取出一大块水晶,使之成为中空的?

普遍认为,古人应该是从玉器制作中获得了灵感,采取“管钻”的方式进行加工的。即用一根木棍,在一头装上硬物,不断地钻磨,而且还在接触面上添加细砂。但是到底怎么做的,却只能停留在人们的想象之中。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战国水晶杯的内外表面处理的。此文物的外表面和内表面,都是极为光滑的,显然是经过了抛光处理。外表面的抛光相对容易,内壁的抛光是怎么做到的?我们前面说过,它的口径只有15.4厘米,连个成年男人的手都伸不进去,而它的是上大下小的形状,底径更是只有5.4厘米,这是如何进行表面处理的?

三个谜团,至今没有比较权威可信的答案。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战国水晶杯的魅力,反而更增添了若干神秘色彩。每天去杭博参观它的人络绎不绝,世人都为它的完美绝伦的而惊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