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后宫中最独特的女子,享受一个无人企及的特权
“满汉不能通婚”的说法由来已久,哪怕是许多清宫戏,也会出现这个桥段,其实这是一个误解。有清一朝,从来没有什么“满汉不能通婚”。相反,在《清史稿·世祖本纪》中还援引过顺治的圣旨:“令满、汉官民得相嫁娶。”
其实,清朝对于婚姻关系的限制,实际上是“旗民不通婚”。这是指八旗人员,包括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的人员,不得与非八旗人员通婚。八旗之内的满洲、蒙古、汉军、包衣,乃至旗下家奴之间的通婚,都是没有顾忌的。所以,清朝后宫之中,汉族女子并不少,只要是入了旗籍就行。
顺治在位期间,就有一个女子石氏是后宫唯一的汉族女子。她来自河北直隶滦州,是户部侍郎石申的女儿。我们知道,顺治在遇到董鄂妃之前,是一个风流好色的天子,后宫佳丽规模庞大,遇到董鄂妃之后,突然转性,变成了一个痴情种子,对其她女人都毫不在意。
这就令人感到奇怪,为什么在蒙古人、满族人扎堆的后宫,会突然出现这样一位汉族女子呢?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原因,时人推测,这与清朝皇室摆出“满汉一家亲”的姿态,拉拢汉人之外,还有一个因果轮回的传说。
原来,石氏的祖父、石申的父亲叫做石惟岳,是明朝末年的进士,也是一个地方大员。在他的辖区,有个明朝王室出了大事,王爷被人毒死了。到了明末,朱姓王爷非常多,地盘也并不大,受到当地官府的节制,官司自然打到了石惟岳那里。
下毒之人是王爷的属官,但他上下打点,将此事赖到王妃身上。眼看王妃就要遭到不白之冤,受到严厉的刑罚,还是石惟岳力排众议,明察暗访,最终让王妃洗刷了冤屈。这件事在当时影响很大,直到石氏入宫,惠及了她的家族,还有很多人相信这是石惟岳积德的福报,甚至还传说石氏就是王妃转世,为报恩而来。
循环之论,当然是无稽之谈,但石氏受到了顺治的关爱,这是有据可查的。当时顺治一门心思放在董鄂妃身上,对绝大多数嫔妃都不闻不问,却给石氏一个特殊的权力:
初,世祖稽古制,选汉女以备六宫,妃(石氏)与焉。赐居永寿宫,冠服用汉式——《清皇室四谱》。
我们在现代的清宫剧中可以看到,无论多么受宠的妃子,无论来自于蒙古、汉、苗,哪怕是乾隆的宠妃香妃的原型,也必须穿着满族人的旗袍。至于说汉服,那是清军入关的时候,就已经以“剃发易服”的命令禁止的。
可以想象,按照清初严厉的政令之下,石氏依然能够穿着汉人服侍,这是多么特殊的情况。同时,在后宫无数旗袍佳丽中,一个汉服女子置身其中,又是多么清丽的场景。
石氏受到的待遇,还被记录在她家乡的《永平府志》之中。可见,顺治的这条命令,不仅是在宫中随随便便宣布,更是让天下周知,以示宠爱。
当然,因为董鄂妃的存在,六宫粉黛无颜色,更没有留下太多的事迹。石氏被封为恪妃,却没有为顺治生下一儿半女。而且她的寿命不长,顺治驾崩后的第七年,她也就病逝了。清廷表达了高度的重视,丧事以太祖寿康太妃博尔济吉特氏的旧例实施,刚刚亲政不久的康熙辍朝三日,宗室之人也为她素服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