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文化|山东淄博临淄区:图解成语典故——因势利导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是齐文化的发祥地,曾作为齐国都城长达800余年。悠久的历史不仅造就了大批名人,形成了众多名篇巨著,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也流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2009年,临淄成语典故被山东省政府列入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临淄成语典故作为浓缩的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在发生和传承的过程中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临淄人。据考证,与齐国齐地有关的成语典故有近千条,源于齐都临淄的就有一百多条,从内容上大体可分为四类:一是直接反映历史事实和社会风貌的,如“泱泱大风”“比肩继踵”“挥汗成雨”等;二是反映齐人品德风范的,如“秉笔直书”“嗟来之食”“一鸣惊人”等;三是反映齐人思想理念的,如“平易近人”“以民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等;四是反映齐人聪明才智的,如“老马识途”“围魏救赵”等。这些成语典故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齐文化的独特魅力,使用频率高,应用范围广,是言志、寄情、醒世、励人、箴规的经典之作,直到今天,仍以强大的生命力和历史穿透力影响着社会。
因势利导
【解释】因:顺应。势:趋势。利导:引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很好地加以引导。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jué,跌倒,也指挫折、失败)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公元前341年,魏惠王派太子申、大将庞涓率军进攻韩国,企图一举灭亡韩国。
在魏国军队的强大攻势下,韩国军队节节败退,国家岌岌可危。韩国国君韩哀侯派使者到齐国告急,请求齐国出兵相救。
齐王任命田忌为大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领兵前去帮助韩国抗击魏国。
以前,魏国攻打赵国的时候,田忌和孙膑曾经率兵援救过赵国,利用“围魏救赵”的策略打败了魏国。这次,孙膑他们又采取了老办法,没有同魏国军队当面交锋,而是趁魏国国内防务空虚,率军攻打其首都大梁。
魏惠王一看国都受到威胁,急忙下令调回主力军队来保护首都。接到命令,庞涓立即离开韩国,率领十万人马赶回,准备与齐国军队决一死战,以报当年齐军“围魏救赵”之仇。
孙膑冷静地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对田忌说:“魏国军队素来勇猛彪悍,他们很轻视齐军,认为齐国士兵胆小怕事。而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要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我们不如将计就计,引兵撤退,装出惧怕的样子,引诱他们中计。”田忌点头称是。
当庞涓率军快要赶到魏国时,齐国的军队已经撤离大梁。庞涓认为齐军是因害怕而撤退。于是,他整顿兵马,紧追了过去。
撤退途中,孙膑又对田忌说:“为了引诱敌人上当,我们第一天丢下十万人做饭的锅灶,第二天减少为五万人的锅灶,第三天减为三万人的锅灶。魏国军队见我军的锅灶日益减少,认为我军害怕,逃兵越来越多,必然骄傲轻敌,拼命猛追。我们设下埋伏,一定会大破魏军。”田忌依计而行。
在追击的过程中,庞涓发现齐军的锅灶一天比一天少,果然以为齐军怯懦,已经到了不堪一击的程度。他大喜过望,立即传令:'将步兵留在后面,自己率领精锐部队,骑上战马,日夜兼程地沿着齐军逃跑的方向猛追不舍。'
齐军撤退到马陵道(今聊城市莘县境内)附近时,孙膑见这个地方山势险峻、道路狭窄、森林茂密、易守难攻,是埋伏歼敌的好战场,并且判定庞涓一行将在日暮时分赶到这里,遂建议在此设下埋伏。
孙膑吩咐士兵,在路中间放置许多石块,并将一棵树砍去树皮,露出白色的树身,上写“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然后命令一万名弓弩手埋伏在道路两旁,对他们说:“等魏国的军队来到,你们看见树下有火把照亮的时候,就一起放箭。”
果然不出孙膑所料,庞涓的部队在傍晚赶到了马陵。士兵报告说道路上有障碍,庞涓下令:“清除障碍,继续追击。”
士兵又来报告,说一棵大树上写着字,但是因天黑看不清楚。
庞涓很好奇,让军士拿火把来,亲自下马到树前面观看,只见上面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大字。庞涓大吃一惊,自知中了孙膑的计,他想躲开,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埋伏在道路两旁的齐国弓弩手见树下有亮光,立即拉弓射箭。
一时万箭齐发,喊声四起,庞涓见败局已定,无可挽回,拔剑自刎。临死前,他仰天长叹:“唉!我的失败倒成全了孙膑这小子的名声了!”
一见主帅死了,魏国军队顿时乱了阵脚,他们东奔西窜、自相践踏,加上齐国军队的箭射和刀杀,所有的精锐都被歼灭,齐军取得了胜利。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马陵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