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私家藏书楼,为什么可以屹立400多年至今不倒?

南国书城-天一阁
藏书,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一种方式,已经历了上千年之久。中国最早的藏书建筑见于宫廷,如汉朝的天禄阁、石渠阁。宋朝以后,随着造纸术的普及和印本书的推广,民间也建造藏书楼。从官立书院到私家藏书楼,几经更替,历史嬗变。
现如今,作为真实意义上的藏书楼已所剩无几,而在浙江省宁波市,一座两层私家藏书楼在此历经了四百多年的风雨,以其特有的意志力保存至今,已成为中国国内最古老的藏书楼。
它,便是天一阁。
为什么天一阁能屹立四百多年至今依然不倒?
01
天一阁主
一座私家藏书楼,为什么历数百年而能屹立不倒?
故事要从天一阁的主人范钦说起。
范钦生于1506年,走的是“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三十岁就当上了工部员外郎,专职负责修建宫廷、陵寝、营房一类的工作。
因为勤政爱民,政绩显著,后晋兵部右侍郎,55岁辞官归隐。
范钦
范钦有个爱好,喜欢读书和藏书,不过和那些藏书家搜求珍稀孤本不同,他最喜欢收集当代的著作和文献。
为官多年,每至一地,广搜图书,其他藏书家不屑的地方志、诗文集、政书、科举录等都是他的心头好。
由于一度位高权重,范钦的一部分藏书为官署的内部资料,这也是普通藏书家难以获得的。
退休之后,范钦有更多的时间到处找书、买书、抄书。很多好书有钱也买不到,只能抄。
不知不觉,书越来越多,便建造藏书楼来保管这些藏书。
范钦塑像
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范钦在宁波月湖营建了这座私家藏书楼,取名“天一阁”
02
管理有方
天一阁建成后,范钦建立了严格的族规予以保护,除了他本人和直系亲属,天一阁几乎无人能够涉足,使得“自明至今数百年,海内藏书家,唯此岿然独存”(清代学者阮元)。
族规规定“烟酒切忌登楼”、“代不分书,书不出阁”;
还规定阁门与书橱的钥匙由子孙多房掌管,各房未一致同意不得开阁门,任何人都无法随意接触藏书;
更是有“子孙无故开门入阅者,罚不与祭一年;擅将藏书借出外房及他姓者,罚不与祭三年,因而典押事故者,除追惩外,永行摈逐,不得与祭”等严厉惩处措施。
不予祭祀是家族惩罚中极为严厉的,是对被罚者血统的否定,远比罚站、鞭笞等体罚要严重得多。
范钦将自己的藏书楼视为生命,临终时把大儿子和二儿媳(二儿子已病逝)叫来病床前,将遗产分为两份:一份是万两白银,一份是藏书楼,让他们自行挑选。
要么“守书楼”要么“得万金”,以此告诫子孙对待藏书事业要有纯粹的热爱,范钦实在是用心良苦。
天一阁最终由范钦的大儿子所继承。
历代藏书家很多,其藏书能保存百年以上的并不多见,而范氏藏书却保存至今,这与范钦对藏书严格的管理制度密不可分。
03
以水制火
建藏书楼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防火问题。除了上面提到的家规,范钦还制订了防火、防水、防虫、防鼠、防盗等各项措施。
天一阁之名,取于汉代郑玄《易经注》中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一句。
在《易经·系辞》中,把奇数一、三、五、七、九称为“天数”和“生数”,把“偶数”二、四、六、八、十称为“地数”和“成数”,在数字和五行的对应上,一、六属水,二、七属火,三、八属木,四、九属金,五、十属土。所以说“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范钦认为藏书最大的祸患是火,而水可以克火,所以根据《易经·系辞》“天一生水”和五行生克中水克火的意思,在设计上独具匠心,把藏书楼建成砖木结构六开间的二层楼房,楼下六间,楼上合而为一。
下层供阅览读书和收藏石刻用,上层按经、史、子、集分类列柜藏书。
藏书楼在南北两面开窗,空气对流,通风防潮,东西两山墙采用封火山墙,以免邻屋火患蔓延书阁。
这种下六上一的建筑格局,正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寓意。不仅如此,其房天一阁间的高低深广,以及书橱的尺寸也都暗含“六”数。
在建楼时,范钦还在楼前开凿一方水池,名为“天一池”。水池其实是消防池,环植竹木,池水经暗沟与藏书楼旁边的月湖连通,如遇意外,便能引水灭火。
这样建造的藏书楼,从物质和心理两个方面都满足了防火的需要,有效地保存了明代之后的大量珍贵刻本。
04
南国书城
据不完全统计,范钦藏书最多时达7万卷,经、史、子、集,各种孤本在全国首屈一指,像《天圣令》、《军令》、《船政》、《大阅录》、《武定侯郭勋招供》之类的官书,当时都属“内部资料”,一般藏书家都很难收得。
乾隆三十七年(1772)正月初四,清政府颁布徵书令,在全国范围采集遗书,“令直省督抚会同学政等,通饬所属,加意购访”,汇送北京翰林院,纂修《四库全书》,编撰《四库全书总目》。
中国传统文献典籍之整理与研究,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挑战。范钦八世孙范懋柱,审时度势,突破家规,挑选善本,应诏进呈。天一阁进呈图书总计640种,其中有96种书籍被收录《四库全书》,有473种入选《四库全书总目》,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深得乾隆皇帝赏识,甚至下诏仿照天一阁规格建造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库全书》。
乾隆称:“浙江范懋柱家所进之书最多,因加恩赏给《古今图书集成》一部,以示嘉奖。闻其家藏书处曰天一阁,纯用砖甃,不畏火烛,自前明相传至今,并无损坏,其法甚精……今办《四库全书》,卷帙浩繁,欲仿其藏书之法,以垂久远。”宁波范氏天一阁从此跨出江浙,迈向全国,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第一藏书楼。
如今,天一阁已经成为了以藏书文化为特色的公共博物馆,从一座私家藏书楼变为“南国书城”。
天一阁可谓中国古代文化的奇迹。范钦是奇迹的缔造者,更是这座藏书楼能存续至今的绝对意志所在。

参考资料: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年第1期 崔富章:天一阁与《四库全书》 ——论天一阁进呈本之文献价值

拓展阅读:
“南北七阁”分别为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等“北四阁”,以及扬州大观堂文汇阁、镇江金山寺文宗阁和杭州西湖圣因寺文澜阁等“南三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