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时光 | 顾玉亮:饮水思源,回忆长江口淡水资源开发的先驱者们

编者按:2020年9月5日,是毛泽东主席发表“为人民服务”讲话76周年,也是宝钢水库竣工35周年。可能鲜有人知,虽然上海已建成青草沙、陈行、东风西沙和金泽四大水源地,但作为工业用水水库的宝钢水库,曾经并继续在为上海市民的安全供水做出卓越贡献。本着“饮水思源”的初心,在纪念宝钢水库竣工35周年之际,让我们跟随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简称南方水中心)主任、上海城投特聘研究员、《净水技术》杂志主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顾玉亮的口述,重回宝钢水库与上海人民“水乳交融”的岁月,揭秘那段不太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峥嵘岁月 勇开先河

1983年2月,为保障宝钢总厂的工业用水需求,位于上海市宝山区罗泾镇东部,利用长江口罗泾岸段的边滩滩涂兴建,设计取水规模360万立方米/天,设计输水规模40万立方米/天,总库容1087万立方米的宝山钢铁总厂蓄淡避咸调蓄水库正式开工。历经18个月的紧张施工,1985年9月5日,工程顺利竣工。宝钢水库工程是中央决策建设宝山钢铁总厂成败的关键之关键,宝钢水库的竣工,达到了当时代表国际领先水平的日本新日铁公司钢铁用水氯离子浓度低于50mg/L的苛刻要求,开创了世界河口淡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工业用水先河,并使宝钢的节约用水水平提升到了国内钢铁行业的领先水平,为弥补陈行水库库容不足,咸潮期救济上海北部地区饮用水提供了前提条件。宝钢水库的建成引起了国家领导的高度关注,同年12月,时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同志为水库的竣工题写贺词,一年之后,历任东北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陈云也为宝钢水库题词,“宝山湖”,一颗耀眼又内涵诗意的明珠从此镶嵌在了长江的入海口。

宝钢水库一路走来,是上海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不畏技术难题,勇往直前的奋斗史。在宝钢水库之前,上海还尚未有大规模开发长江口淡水资源的实践,由于长江口存在咸水倒灌的瓶颈问题,早在规划早期,中央批准宝钢水库的引水方案是从72公里外的淀山湖取水。然而长江具有丰富的上游“过境”淡水量,舍弃近在咫尺的长江水,始终让宝钢水库的规划设计者们心有不甘,从时任宝钢顾问委员会副秘书长的孙淑云同志的回忆中我们了解到,淀山湖水源和长江水源之“争”,是一个多方拉锯、多次探讨、共同努力的结果。

1981年,淀山湖引水工程已动工且埋管16.8公里,但由于科学界对于从长江取水的呼声强烈,宝钢顾问委员会即刻组织净水、水利等学会专家进行反复研讨。宝钢顾问委员会成员之一,时任上海市科协咨询中心主任的徐国权同志大力呼吁“宝钢应引长江水”,在新闻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但由于对工程实施的难度和不确定性考虑,宝钢内部之间仍然争议热烈,难以取得共识。

反对的声音来自方方面面,一方面,将已经在建的方案推翻,追赶工期、节约投资,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本身困难重重;另一方面,在绝大多数人的概念里,长江水是咸水,根本难以满足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需要!

然而,宝钢和各界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追求科学和真理的渴望克服了千难万险,经历反复多次论证会之后,宝钢顾问委员会组织中科院治研所和华东化工学院(现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合作,对长江水文、水情、水质进行全面分析、科学论证,提出多达12个长江取水方案。通过科学严谨的对比分析,宝钢水库的设计者们提出“利用宝钢河段咸潮入侵规律,当水库前沿水体中氯离子浓度低于200mg/L时,开泵进水,当氯离子浓度超过200mg/L时,则停止进水”的取水方案,在激烈的争论之后,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的陈锦华同志终于认可了近两年争论未决的“长江引水”方案,奠定了后续宝钢水库引用长江水的基调。

1982年7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宝钢水库引水方案从淀山湖引水调整为长江引水,相比于淀山湖取水工程,长江引水可以节约投资5000多万元,每年节约运行费用400多万元,同时可以将有限的淀山湖水预留给上海市民的饮用水需求。

回顾这段历史,顾玉亮主任感慨道:“润物细无声”,虽然当时宝钢水库并非用于市政供水,但创新采用“避咸蓄淡”取水方式的宝钢水库从长江引水,开启了上海大规模开发长江淡水资源的序幕,并为后来的长江口陈行水库、青草沙水库、东风西沙水库的建设提供了优秀范例!如今,由这些水库所“串”成的上海长江口饮用水水库链,已成为世界海洋水库——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标杆。

水悟堂|上海四大水源地之——陈行水库

净水技术 | 《城市之岛》:青草沙——中国最大的江心水库

净水技术 | 崇明岛的新月——东风西沙水库

现场直击 | 划时代海洋水库——青草沙的几点启示

饮水思源,润物无声

90年代,时任上海市原水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的顾玉亮见证了上海原水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量和改善水质的要求,通过多学科综合性研究,上海确定在宝钢水库的下侧建造总库容为830万立方米的陈行水库。1992年建成通水的陈行水库借鉴了宝钢水库“避咸蓄淡”的经验,利用长江口咸潮入侵的规律进行设计,工程布置与宝钢水库相似。

徐六泾、宝钢、吴淞1987年3月1日至27日氯过程线

然而,虽然宝山水库和陈行水库仅一堤之隔,但两者的用途截然不同。宝钢水库是供给宝钢厂区的工业用水水库,而陈行水库是满足嘉定和宝山市民日常用水需要的生活饮用水水库。从地理位置和库容等角度比较,陈行水库更靠近长江口,库容也较小,避咸蓄淡能力相对比较差,所以早年每到咸潮,嘉定和宝山的居民就可能喝到咸水,极大影响了当地居民的饮水质量。在当时有限的条件下,通过从宝钢水库抽调密度小且浮在表面的淡水来降低陈行水库库内的氯化物浓度,为陈行水库的破题,提供了一条具有可行性的道路。然而宝钢水库和陈行水库不同的行政归属,却让期间的沟通困难重重。

据顾玉亮主任回忆,当时在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郑毓佩、郑健伍、钱道生三位老总的引荐下,顾玉亮主任等2人于2009年9月9日9点,来到了时任宝山钢铁总厂副总经理、宝钢三期工程总指挥许志斌同志的办公室,正式开启了宝钢水库向陈行水库调水的拉锯式谈判。当时,市原水股份有限公司提出的论证方案说服了几乎所有宝钢的权威专家,得到了许总指挥、副总工程师凌逸飞同志、能源部部长邹宽同志的全力支持。但是,出于极端情况下对宝钢工业用水的安全性考虑,宝钢内部的反对声仍占主导地位。

谈判拉锯的关键性时刻,时任宝山钢铁总厂副总工程师兼经济研究所所长,宝钢水库的主要规划设计者,工业用水蓄淡避咸的主要倡导者,先驱,功臣凌逸飞高级工程师仗义执言,在他的全力支持下,成功说服了谢企华等时任宝山钢铁总厂的主要领导,打开了宝钢水库和陈行水库之间一堤之隔的“钢门”,让宝钢水库“救济”陈行水库,终于实现了宝钢水库向陈行水库调水。

从此,在长江口被咸潮影响的季节,一股股来自宝钢水库的淡水流进陈行水库,进入千家万户。有效缓解了部分上海老百姓被迫喝咸水的窘境。上善若水,功德无量,这就是为什么陈行水库连年遭受咸潮入侵,却依然能安然无恙,保障上海北部地区老百姓正常用水的背后原因,滴水之恩,我们应该由衷感谢宝钢对上海供水事业的默默贡献,岁月静好,他们也在为我们护航。

谈及凌逸飞老先生,顾玉亮主任百感交集。据回忆,将近十年前,当宝钢顾问委员会组织专家参观刚建成的青草沙水库时,两眼超高弱视的凌逸飞老先生站在长兴岛大堤上,满含热泪地握着顾玉亮主任的手说:“我看见了,看见了,青草沙!了不起!了不起!上海人民真幸福”。

喝水不忘打井人,作为长江口水资源利用的先行者,没有凌逸飞团队开创的宝钢水库的成功经验,就不会有后来的青草沙。凌逸飞先生,是我国开发利用长江口淡水资源的先驱,他把论文写在了中国的大地上,无愧于伟大的工程师,斯人已去,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尾声

饮水思源,润物无声”,这是顾玉亮主任时常挂在嘴边的话语,也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企业文化。饮水思源,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更是我们水务人员应当牢记的信念。牢记前辈们为我们的用水做出的贡献,学习先辈们披荆斩棘、不畏艰难的精神,方为水务事业添砖加瓦。

附:

谨以此文向上海市科协和宝钢共同领导的宝钢顾问委员会致以诚挚敬意。

顾问委员会专家共31名,包括近20个专业(土木、建筑、自动化、机电、电子、冶金、计算机、经济、材料、力学、桥梁等)

首席顾问:李国豪(同济大学校长、双院士、力学教授、著名桥梁专家)

2005年李国豪去世后,由严东生(中科院副院长、双院士、材料科学专家)继任

副首席顾问:周志宏(交大副校长、冶金专家、教授)

姚诵尧(市电站设备公司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顾鼎元(市机电设计院院长、高级工程师)

林万骥(上海钢铁二厂技术顾问、高级工程师)

秘书长:黄锦发(宝钢指挥部指挥、设计专家)

副秘书长:孙淑云(上海市科协第二届常委、工科学会部长,主持顾委会日常工作)

凌逸飞(宝钢指挥部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何麟生(宝钢总厂副厂长、高级工程师)

徐国权(市科协咨询中心主任)

秘书组长:姜凤有(宝钢指挥部设计处副处长)

秘书组副组长:张贻康(先后任市科协学会部秘书、咨询中心办公室负责人,后来任“顾委”副秘书长)

宝钢顾问委员会纪念合影   来源:上海科技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