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窗花:盛开在年节窗棂上的花朵(歌曲:欢乐中国年 )
来源:jzliqizhen的美篇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唐代李远《剪彩》诗写 道:“剪彩赠相亲,银 缀凤真,双双御绥 鸟,两两度桥人,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愿 君千万岁,无处不逢春。”剪纸习俗之盛,意之吉祥,如诗如画,不由得令人浮想联翩。新的一年马上到了,当一张鲜红的窗花贴在门窗,红红火火的新一年就如期而至了!
一种是雪花,白白亮亮,飘飘洒洒,布满在乡村的街巷,带来了风景,增加了希望;一种是窗花,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挂在年的枝头上,打扮了年景,浓烈了年味。
腊月二十三扫尘之后,窗花就开始悄然登场了,一直到除夕夜,几乎家家户户的窗户上都会盛开一朵又一朵绚丽芬芳的窗花。过年的氛围也便在这花的衬托下越来越浓烈,越来越艳丽。
窗花,是开在乡下新年的第一枝花,在纷纷扬扬、洁白晶莹的雪花的衬托下,它是那么鲜红亮丽,生机盎然。窗花盛开的时节,村庄上空的爆竹声便开始零星地响了起来,有了这样的带动,别处也跟着爆竹声声,渐次紧密,愈演愈烈,人的心里却越加地掩饰不住过年的喜悦。阴历的日子充满了吉祥如意,农家孩子红扑扑的脸上喜气洋洋。
窗花是贴在木窗或玻璃窗户上的剪纸。过去无论南方北方,春节期间都贴窗花。南方只结婚时才贴,春节一般不贴了。而北方贴窗花较为盛行,尤其青海河湟地区的农户人家,每逢春节都要剪窗花、贴窗花。窗花是剪纸品种之一。窗花的样式,一般比较自由,除了贴在四角的“角花”和折剪的“团花”之外,其他的都没有什么限制。
贴窗花,与立春关系密切,是自古以来人们迎春的方式。为了迎春,我国许多地区特别是北方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窗花。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在诗中写道:“镂金作胜传荆俗,剪绿为人起晋风”。宋、元以后,剪贴窗花迎春的时间便由立春改为春节,人们用剪纸表达自己迎接春天来到人间的欢乐心情。
窗花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宋代、元代逐渐流传。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然后再加工做成的。我国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用以美化居家环境。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的最基本的队伍,还是那些农村妇女。女红是我国传统女性的必须课,而作为女红的技巧之一——剪纸,也就成了女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的手工艺。她们从前辈或姐妹那里要来学习剪纸的花样,通过临剪、重剪、画剪,描绘自己熟悉并热爱的自然景物,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以致最后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信手剪出新的花样来。
窗花的表现题材极其广博。历史传说、戏剧人物、山水风景、花鸟鱼虫、现实生活及吉祥图案均可成为窗花的表现内容。但最多的还是花卉动物、喜庆吉祥纹样,常以“吉祥喜庆”“丰年求祥”“五谷丰登”“人畜兴旺”“连年有余”“贵花祥鸟”等为主体。“龙凤呈祥”永远是民间艺术的主题,龙凤造型优美、刻画细致,准确地表达了人们祈福求祥的心理。祈祝生活富裕、后代昌隆、人寿年丰及辟邪迎祥等是窗花表现最多的主题,体现了窗花古老而丰富的文化内涵。窗花剪纸作为节日的一种民俗活动内容,不仅美化了民居环境,更重要的是成为人们审美交流的对象。窗花中有相当多的内容是表现了农民生活,如耕种、纺织、牧羊、养鸡等。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过去,乡村家家户户的墙壁上都安着木制的方格窗子,窗棂有十几眼的,也有二三十眼的,但都方方正正,十分精致。有些人家的老式窗子十分考究,窗棂上雕刻着线槽和各种花纹,构成一种优美的图案。透过窗子,可以看到外面的不同景观,好似镶在框中挂在墙上的一幅画。平素窗纸破了就用孩子写过的大仿纸补上,每到过年时必须把原来的窗纸全部撕下来,买一张白纸糊上,再在每个窗眼里贴上红红绿绿的剪纸,年的气息就一下子蹿来了。这也许就是乡间称剪纸为窗花的缘故。
剪窗花、贴窗花成了腊月里乡村妇女的重要活计。一个腊月她们忙前跑后,不辞辛劳,扫尘、蒸馍、置办年货。将一切收拾停当准备齐全后,她们坐在土坑上,专心致志地剪起窗花,窗花一块块剪下来,四四方方地贴在窗棂上面的方格里,尺寸都是精心测量计算过似的,正好盖住方格窗棂,做上糨糊,把窗花先贴好,面朝里,背朝外,花色自然在屋子里、院子里看着豁亮、醒目。这个时候,也多到了晚上华灯初上的时分,点亮屋内的灯火,站在院子里朝屋里看去,一副焕然一新喜迎新春的景象瞬间尽收眼底,村庄的小院变得那么温馨喜气。
农户家里的所有窗户上几乎都要贴窗花。乡村民间剪纸艺人众多,女人们个个能裁会剪,技术过硬。剪纸作品活灵活现,技巧娴熟细腻,人物和动物刻画逼真立体,层次感、厚重感、形象感强烈,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喜鹊登梅”“连年有余”又多为过年剪纸贴窗户的基调。随着岁月的沉淀,更替,发展形成了各种流派,自成一脉。在窗花上散发与体现着百姓对安居乐业、五谷丰登美好祈愿的守望。随着流年的更替,窗花也适时应景地剪一些农历年的属相动物图。如逢兔年,总会有“玉兔迎春”的剪纸窗花;虎年,便有“虎虎生威”;龙年,便有“龙凤呈祥”;鸡年,便有“金鸡报晓”等等。偌大的木窗或后来窗明几净的玻璃上并不贴满窗花,但布局总是那么精确合理,有浑然天成之感,里里外外看上去总是令人欣喜万分。如果遇到家中办喜事,结婚嫁娶,那更是双喜临门,喜上加喜,门楹上、窗户上,便总会多出大大的一个“囍”字来,尔后在这“囍”字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都还免不了贴几幅小一点的陪衬装饰的剪纸窗花,也多为“喜结连理”“五子登科”“幸福美满”等一些带字带图连在一起的窗花剪纸,远远看去,那么喜气逼人,令所有人无不眉开眼笑,腊月在这一刻显得更加妖娆、多姿了。
农家的窗花便成了乡村最具有过年特色的标志性写真。在金灿灿的黄土地上,窗花以鲜红夺目的绚烂姿态润色着山乡厚土的雄浑,辉映着河湟大地的生灵,在猎猎风沙中也用一种火红的姿色显影着苍生远古的容颜。川水人家,瓦房居多;山里人家,土房居多。窗花却一视同仁张贴在擦拭干净的窗棂上、玻璃上,以红色为重,偶有粉色和绿色介入,煞是好看。剪出的图案又多以动物造型,虎牛羊为多。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满满当当,都在树林里、花篮下的枝条藤蔓里隐约闪现着,害羞似的,又似跟人在玩捉迷藏的游戏,看上去,活力四射,令人叫绝称奇。
窗花是盛开在年节窗棂上的花朵,是盛开在乡土年节的幸福之花,是乡间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期盼。它的根深深地扎在民俗里,它的红枝绿叶紧紧地萦绕在乡人的心坎里。那些红红火火的窗花在腊月与正月的农家里左右一致,遥相呼应,彼此并不攀比,而似乎都在尽情地怒放与盛开着,彼此映照烘托,托起一个希望的腊月,托出一个烂漫的正月,托出一个乡村人家的幸福生活。
“过了腊八就是年”,一年一度的春运从此拉开了大幕,天南地北的人们都在腊月里思亲归家。
回家过年,游子们怀揣孝心亲情,总要在节日赶回到父母亲人跟前
年节将至,各种年货都要备全
炒瓜子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这首过年谣恰似准备过年的动员令,从此家家户户都把过春节摆上议事日程,并有专人一件件去落实完成。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煮煮肉
二十七,杀年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在春节,这个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里,各地的年俗里都少不了穿上红衣。
三十年夕,张灯结彩贴春联过年的准备基本告一段落,一家欢欢喜喜尽候新年的到来
在家里贴上寓意吉祥的红色窗花
准备年夜饭
包饺子
包年糕
年夜饭
重要的是全家坐在一起吃顿团圆饭
这些年兴起了酒馆饭店订制年夜饭,为春节除夕夜添加了新风俗
大年初一,小的给老的拜年,老的要准备好压岁钱
正月初二、初三,出嫁的女儿要拎上大包小包礼品回娘家,探望父母亲人。
正月初二回娘家
走亲戚
这些年也兴起给领导同事上门拜年
正月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
破五迎财神
正月十五吃元宵
闹元宵
正月十五生旺火
打灯谜
观花灯
舞秧歌
打腰鼓
舞龙灯
舞狮子
踩高跷
耍风车
上门慰问长辈,烈军属,文明家庭
贴窗花是古老的年俗,时间悠久,传承广泛,为节日带来了喜庆的节日气氛,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是劳动人民用窗花的形式和将年节里的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出来得淋漓,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剪纸里的年味,陪伴着每个人的身边,留在记忆里,多少年过去了,童年的趣事,过年的风俗,童话般的故事,已经深深镶嵌在心田里,永生不忘。
庚子鼠年就要到了,愿吉祥好看的剪纸,为您的新年增添喜庆,祝愿大家鼠年幸福来,天天开心,万事顺意!(收集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