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天喜作品《过年》(纸刊备选)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作家驿站”关注我们!
《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杂志选稿基地
春节: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作家驿站》祝大家新年快乐!给您拜年了!
音乐
过 年
文/胡天喜
我的家在一个偏僻的农村,但村民“过年”的期望和兴奋却不比城市里差。过了腊月初八,村里就开始热闹起来,大家都纷纷行动,准备过年所需要的东西。
在我的记忆中,“起鱼”,是村里的重头戏。我的村子里有一个大坑,夏天的时候,村上出钱买了些鱼秧子撒到坑里,为的就是过年的时候给村民们分几条鱼。腊月二十左右,“起鱼”就开始了,这时候,大坑的周围就会站满男女老少,几十个身强力壮的男子汉有的在船上撒网,有的穿上防水衣下到坑里,随着一条条又肥又大的鲤鱼从水里捕捞出来,岸边便响起一阵阵惊异的欢呼声。“起鱼”的活有时一天干不完,第二天继续干,热闹的场面不减昨天。肉是过年的必须品,但过去买肉都是几斤几两的买,不像现在十几斤几十斤的扛。腊月二十五前后开始蒸馍,这次蒸馍是要满足正月初五之前的需要,人口多的家庭往往要熬个通宵,蒸了一锅又一锅,然后把蒸好的馍凉好,放到缸里。蒸的馍大部分用的是杂面,好面馍很少,只能在正月初一吃一顿或一天,过了初一,就只能吃杂面馍了。腊月二十八开始炸东西,这时你走在村中的道路上,就会闻到从院子里飘出的阵阵香味。
现在过年的习俗改变了不少:对联不写了,到集上买现成的,买肉不按“两”了,半个猪半个猪的往家里扛,衣服不做了,到服装店交上钱就可以穿着回来,走亲戚不用腿了,开上自家的小汽车想去哪家去哪家,年夜饭不自己做了,村上有现成的饭店,一家几口直接开进去就能酒足饭饱,馍也不蒸了,到蒸馍店里要多少有多少。唯独“阖家团圆,回家过年”的传统没有动摇。无论打工的,当官的,有钱的,没钱的,路远的,路近的,都火急火燎往家里赶,年根这几天,寂静了几百天的乡村开始热闹起来。
这时候,村上的语言是杂乱的,那些本应袅袅飘在乡村的纯正乡音,被江苏、广州、温州等地方话挤得变了型。在不同地方打工,一年没见面的伙伴们,见面后握手、递烟、互相留微信号码,谈论今年挣了多少钱,生意好做不好做,夸张的翘起指头弹着烟灰,踢着若有若无的皮鞋上的泥土,然后背着身子打喷嚏,抬头看天,嘟囔着老家的天太冷。其实,不是天冷,是衣服穿的太少了。
村子的十字路口,几个老汉正在炫耀孩子给自己买的手机,一个说:“我这个不光能打电话,还管照相哩!”那个说:“那算啥,我的还能看电影哩!”另外一个说:“我的能上网,我找了半天,也没找到网在哪?”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起来。老王头穿了件皮袄,头上戴了一顶过去地主才戴的瓜皮帽,看到人们喋喋不休的夸手机,不屑一顾地说:“再好的手机能保你身上不冷?还是我儿子会办事!”说着,拍了拍身上的皮袄,一脸的满足。
村东头,几个从外地回来的小伙子正围着一辆白色的“半截头”议论着:“你这车早该换了,要钱烧吃呀!”旁边的小伙子反呛道:“你傻呀,奔驰好,它能拉货吗?虽然我这车寒酸点,但它能吃苦呀!”“胖孩,你的是啥车?”“刚买的比亚迪,还没上牌子哩!”“啧啧!看人家。”“嗳,你今年的生意咋样?”“不太好,钻头不好做了,才挣了十来万。”“铁桩,听说你在北京发展,挣了多少?”“还行吧,开了一个快递公司,年收入也就几十万吧。”“乖乖,你发大财了!”
那边是另一番景象。刚换上新衣服的孩子们,手里拿着电动玩具,在狂奔,在喊叫,有的把点燃了的鞭炮高高地抛在空中,随着“叭叭”的响声,几只站在树枝头上麻雀惊恐地飞跑了。
乡村的年味在正月初一达到了高峰。天还不亮,村子里就开始响起“咚!咚!咚!”的炮鸣声,这叫“开门炮”,开门炮一般都是三响,它不是一般的响,简直是惊天动地,听见开门炮的响声,说明这家已经起床了,接着就是乒乒啪啪的鞭炮声,放鞭炮也是有含义的,这是告诉人们已经开始吃早饭了。一会这里响一阵,一会那里响一阵,好像锅滚了一般。这时候最高兴的是孩子了,他们顾不得吃饭,专往炮响的地方跑,为的是去拾那些没有炸开的炮仗。不过,从去年开始,家乡的政府发了文件,农村也不让放炮了,喜欢鞭炮的孩子们多少有点失落。
起床晚的人还没吃完饭,村中的大街上就有了熙熙囔囔拜年的人,他们或是一家兄妹几个,或妯娌几个,个个身穿新衣,人人喜气洋洋,互相见面,首先问好:“过年好!”“你也好!”“几点起来的?”“五点。”“你家呢?”“三点。”“走几家了?”“刚出来。”“你呢?”“三家!”“再走走吧。”“好,再走走。”辈份高的老人早就吃了饭把瓜子摆好,糖放好,坐在堂屋的罗圈椅上等候,听到有人喊拜年,马上说道:“还小着哩,省了省了!”“不能省啊!”“明年再拜!明年再拜!”然后再寒暄几句,算是拜年结束。也有年龄大、辈分长的老人把年轻人的客套话当真了,准备好了压岁钱,坐在堂屋但当门,专等小辈们来磕头。但是,掌握了他(她)们习惯的晚辈们早有防备,来到院里,却不进屋,只在门外亲亲热热地喊:二奶奶,拜年了!““三大爷,拜年了!”害得老人的压岁钱在兜里装了一清早也没发出去。
正月初二,人们开始走亲串友,首先去的是姥姥家,仔细想想,这时间的安排是有道理的,母亲辛苦一年,当天还要在家里招待来访的亲戚,走不开,先让孩子去娘家问个安,送点礼,也算对父母的报答。初三是小俩口走娘家,这时候带的礼物要比去姥姥家多多了,有汽车的能把后备厢塞得满满的,没汽车的也是肩挑手提,为的是让岳父岳母满意,小俩口和谐幸福。初四走的亲戚就是七大姑、八大姨了,平时各忙各的,有的常年在外打工,见面的机会不多,趁春节的机会见见面,聊聊家常,以加深感情。过了初五,年味就渐渐的淡了,在外面打工的纷纷准备行囊,准备出去继续拼搏,吃皇粮的人们也都到了上班的时间,踏上了回城的道路,喧闹了十几天的村庄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作家档案】
胡天喜,河南省周口市邮政局干部,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周口市作家协会会员。在各类报刊发表小说、散文40多篇,著有《胡天喜作品选》长篇小说《文殊俺》。
投稿说明
1、本平台欢迎原创首发文字,体裁包括:诗歌、散文、杂文、短篇小说。
2、投稿必须以“文章+体裁+作者简介+照片”的方式投稿,投稿邮箱: 1146596930@qq.com。
3、投稿必须关注“作家驿站”微信公众号zjyz5225,并加主编微信ygx5225,以付稿酬。
4、稿费支付方式为:赞赏总金额的50%,赞赏费低于10元(包括10元),阅读量低于100,无稿酬。有播音朗诵的,作者40%,主播20%,平台40%。播音自愿,需要请投稿时说明。
5、稿酬支付日为文章登出第7日,请及时与主编联系;超过稿酬支付日,视为主动放弃。
6、请勿一稿多投,文责自负。
7、本平台刊发文字可往湖北《洪湖文学》、黑龙江《乌苏里江》、《知青》杂志推荐。
编委名单
驻站作家
邛州冷客(四川作家,邛崃市作协副主席。)
牧青(四川作家,安岳县作协副主席。)
牛高山(安徽作家,淮北市诗词学会副主席。)
一剑屠龙 李国七(马来西亚) 真真 乔力一 谭小芳(香港) 段载芳
金牌主播
雪峰 芝兰于室 岁岁平安 陆小青 素兰 李簪 一弓 秋子 叶道山
注:文内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及时提醒,我们马上删除。
扫
码
关
注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