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变不离其宗!好的课堂教学一定按照教学规律来施教

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于教学过程中不以施教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且深刻影响教学效果各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其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稳定性和必然性等特征。教学规律是制订教学原则,选择和运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科学依据,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

虽说“教无定法”,但作为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阵地的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外在的形式翻新得如何精彩纷呈,但一定要按教育的规律育人,按科学的规律施教。

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因此,教师教学不仅要执着地追求如何让教学的科学更加艺术,更要不懈地探索如何让课堂教学的艺术更科学。教学的科学,本质上是教学的规律,作为人与人之间高级思维互动的教学,其规律必然不能一言以蔽之,但我们依然需要重温一些经典的、本真的教学规律,因为那是教学的底线,或许我们已经迷失已久。

01 “三主”协同律

关于“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是在为“以谁为主”而困惑。

有的坚持“以教为主”,而有的推崇“以学为主”。其实,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之间属于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协同关系。它既反对“以教为主”的“教”的霸权,又反对企图以降低教师的地位、淡化教师作用,来凸现“以学为主”的单极主体地位的做法,而是主张教师和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伙伴”,协同投入对教材文本的“活化”,促成教师、学生、教材三个主体之间的对话、交往、互动。

因此,叶澜教授说“要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建立起特殊的‘人’—‘人’关系,就要把师生的教学活动当作有机整体,而不是将‘教’与‘学’各作一方来处理;就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02 “双因”统一律

“双因”这里专指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就心理过程而言,课堂教学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融合相统一的过程。

众所周知,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从来就是一对孪生姐妹,没有离开非智力因素的智力开发,也没有脱离智力因素的非智力因素存在。“双因”统一律的价值在于,课堂教学中,在完成智力培养目标的同时,自觉地(而不是自发地)激发非智力因素的参与,不仅使“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效达成,同时让“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以落实和升华。

03 伙伴效应律

《论语》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皮亚杰认为最有益的社会互动发生在具有社会性对称(知识、权利等)的同伴之间,这样的同伴更有可能进入真正的理性协商。

社会建构主义也认为,儿童在与成人或比他成熟的社会成员的交往活动(特别是教学活动)中,在他们的帮助下,解决自己还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并以自己已有的知识为基础,使之获得意义,从而把“最近发展区”变成现实的发展,这是儿童知识经验发展的基本途径。

可见,合作,不仅是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人格修炼的一个重要内涵。所以,在班级授课制的环境中,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伙伴互助的过程,并且,往往会因为伙伴之间知识与能力的对称更容易形成“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意会效果。

04 学思结合律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意思是说:只注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于迷惑;而只注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又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招致疲劳。所以,“学”与“思”二者不可偏废。“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巩固和深化。

教师教学,如果只重视“学”,就会成就些“书呆子”;而如果只重视“思”,则会产出些“空想家”。审视实践课堂教学的一些弊端,问题大多出在教师重“学”,而轻“思”。
教师们应该懂得:当学生在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时,如果其学习行为缺了思维活动的黏着,那么他的知识就容易支离破碎;反之,如果其学习思维少了实践行动的印证,其效率必有折扣。所以,学与思,相辅相成,相伴而生。籍此而言,学思结合,不但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一条规律,更应该是教师高效教学的一条铁律。

05 温故知新律

对于《论语》中孔子所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一句中,通常都把“温”解释为“温习”,而对“故”的解释却各不相同,有解释为“旧知识”的,有解释为“旧的人和事”的。其实,按照当代教育理论还是将“故”解释为“已有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更为恰当贴切。这不是“以今解故”,因为按照解释学的观点,我们完全有这样解释的权利。

这样,全句的大意可以为:“(善于)温习已有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就可以学会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由此便可以得到: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学习新知识的过程。

既然对此升华为规律认识,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并且不断沟通与新知识的联系与整合,就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了。

06 愤悱启发律

朱嘉把:“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解释为:“愤者,心求其通而未解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者,谓开其意;发者,谓达其辞。”大意是,只有当学生心求通而未得时,才可以帮助学生开其意;只有当学生口欲言而不能时,才可以引导学生达其辞。“

愤悱”是认识的状态,而“启发”则是开意达辞的策略。或有问:“何非‘愤悱’而不‘启发’也?”这就涉及一个学习效率的问题:只有在“愤悱”的情况下“启发”,才能取得学习效率最大化。

正如程颐所言:“不待愤悱而发,则知之不能坚固,待其愤悱而后发,则沛然矣。”“愤悱”是富有价值的一种学习困境。正所谓,“学然后知困。”唯真成才能生“愤悱”,唯投入才能生“愤悱”。“愤悱”是“求知欲”的写生,“愤悱”是学习“动机”和“需要”的呐喊。

“愤悱”是对“启发”的央求,“启发”是对“愤悱”的回应和看顾。缺乏学生“愤悱”体验的“讲授”,往往会沦为孤芳自赏,而对“愤悱”的漠视,只能是教学上最大的无知。

所以,师唯有创设“愤悱”之情景,生方可感受“愤悱”之困顿,体验“启发”之通达,享受彻悟之快乐。教所以然也,学所以然也。

07 视野关注极限律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教师在视力正常的情况下,其视野关注极限为25人,再多就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视野关注极限定律。这条定律对教师教学有三点启发:

一是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推进小班化教学。班额的缩小,教学资源的相对富裕,使教育机会均等成为可能,其教学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二是教师要有视野资源意识,养成视野转换的习惯。视野是一种具有神圣意义的教育资源,教师的每一个眼神都是爱,视野关注均等是教师职业良心的应然体现,视野歧视是对学生心灵的无形伤害。

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站位习惯等因素,一般在教师的右后方多有一个“视野黑三角”。即课堂的“视野盲区”或“视野盲点”。因此,课堂上及时地进行视野转换是教师应该娴熟掌握的教学艺术之一。

三是对后进生坚持关注优先。所谓“差生”都是冤假错案,后进生之所以沦为学习的“弱势群体”,往往是从教师的视野歧视开始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心里有人,眼里才会有人,关注后进生,请从视野包容开始。

08 学习快乐律

于学习如何快乐的心理机制,孔子早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名言,更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教诲。可见,学习快乐可以增强学习自信,快乐学习可以激发学习动力。

快乐源自成功,成功源自展示,展示源自自信,自信源自预习。意即:预习催生自信,自信激励展示,展示孕育成功,成功繁衍快乐。

从脑科学的角度分析:自信是快乐的基础,自信能使人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快乐和积极思维能使大脑分泌脑内吗啡,又称“愉快素”,同时,催生大脑的α波,α波的出现还能促进大脑吗啡的产生,形成快乐的良性循环。

所谓“展示”,是指课堂上学生广义的表达,其形式可口头,可书面,可肢体,亦可造型。“表达权”是学生课堂上应该受到尊重的权利。表达是生命舒展的需要,生命舒展的过程,就是快乐体验的过程。

给快乐一个机会,就得给展示一个机会,给展示一个机会,就得给自信一个机会,给自信一个机会,就得给预习一个机会。而快乐的缺失,往往起于课堂上学生“预习权”的剥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想要生产快乐,就得充分满足学生预习和表达的欲求。

09  “二八”教学律

不少老师时常在为课堂上究竟为学生教多少,让学生学多少才恰当而困惑不已。一般而言,教学的“二八定律”是比较值得借鉴和参考的。

教学的“二八定律”是指:一般而言,课堂上20%属于重点、难点的内容的确是需要教师教授的,而80%的内容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学掌握的。即使暂时不能自行完成学习,那是因为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没有培养起来。

对于教学的“二八定律”教师不能仅作刻板的比值理解,该定律的核心主要在于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教”建立在“学”的需要的基础上,从而实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学教互动”,“动态生成”的目的。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学”绝不是学生单方面的事情,凡是没有教师指导参与的“学”,往往是低效的“学”;“教”也未必就是教师的专利,没有学生自主回应的“教”往往也是低效的“教”。

所以,“三讲、三不讲”的教学原则和“兵教兵”的教学方法,都不失为有效的“教”的方法。

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可以发现规律、运用规律,但不能创造规律;遵循规律就会取得预期的效果,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教学必须遵循教学规律。

真正好的教学一定是按照教学规律来施教的,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真正好的教学其实本质上应该是“千篇一律”的。“千篇”指的是教学风格的迥异,而“一律”则指的是教学要遵循其固有的规律。于是便有了“一样的教学规律,不一样的课堂教学”。

教学规律是教学的“规则”,自由只存在于“束缚”中,没有堤岸,哪来江河?规则是自由的法度,教学规律是教学的“法度”,所以才有“教必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之说。

总之,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并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如果教师缺少对教学规律的关注,科学施教就无从谈起。所以,教师要关注教学的基本规律,因为这是好教学的规则、真教学的法度,也是教师教学的底线。

本文系“泽明教发中心”公众号转载、编辑的文章,编辑后增加的插图均来自于互联网,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内审核处理。

(0)

相关推荐

  • 新课程如何实施初中数学学习目标的评价

    课程标准中数学学习评价的内容为以下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对这四个方面提出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具体要求,这些具体要求既是学习目标,又是评价内容和标准.根据 ...

  • 老师注意!课堂教学的9个基本规律

    研修苑 教师专业成长小帮手 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研究课堂教学是每一位老师都需要练习的"硬功夫".今天,咖啡妹梳理了几条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旨在能够让老师有抓手,在科学施教的同时, ...

  • 设计生命化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呼唤着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师掌握的相关教育知识和技能不再是以知识形态,而是以行为方式来呈现.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澜提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quo ...

  • 凌宗伟:课堂教学行为观察的五个基本维度

    摘  要:所有的社会研究均始于观察.终于观察.教学研究自然也不例外.但教学的具体问题,尤其是教学研究,一定是因人因事而异的,虽然有规律,但运用在个人,在具体情境下的实际应对. 关键词:教学  观察   ...

  • 胡盼:课堂模式要与教学内容融合

    课堂,本就是有缺憾的艺术. 能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是难能可贵的,但对于一个从未接触过此模式的旁观者来说不一定适合,有不同的意见在所难免. 融合,物理意义上指融成或如熔化那样融成一体:心理意义上指不同个体 ...

  • 实施高中物理课堂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

    王文梅 "探究"成为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本人就探究性物理实验教学在高中年级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与探索,淡几点实践中的体会 一.设计探究性物理实验 ...

  • 间架结构万能公式,漂亮字万变不离其宗的法宝,楷书、行书都适用

    间架结构万能公式,漂亮字万变不离其宗的法宝,楷书.行书都适用. 所谓万能公式,就是通用的方法,而且能将字变得漂亮的法则. 很多人练字多年,但就是写的字不漂亮,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就是间架结构的问题. 间 ...

  • 只用1个书法法则,看透汉字的结构规律,大道至简,万变不离其宗

    只用1个书法法则,看透汉字的结构规律,大道至简,万变不离其宗

  • 翻转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对护生带教的对比研究

    手术室是临床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的地方,实习内容较多,需要护生系统掌握较多理论知识,并熟悉基本操作.传统的教学方法仅在手术室实习时进行教学讲解,较多护生掌握效果不好. 翻转课堂是指借 ...

  • 葵花宝典第十三章形态篇:万变形态,万变不离其宗

    前言: 本章内容隶属于葵花宝典第十三章,我的一个章节,就可以囊括K线之神本间宗久的酒田战法的全部核心内容,并且有的东西会解析的比他更深,因为那是无数的经验最终提炼出的精华. 我也非常盼望我们这里日后有 ...

  • 高中课堂应慎用“糖衣教学”

    吴维煊 教育家杜威认为,"糖衣教学"是"以快乐行贿,引诱儿童注意和努力",教师刻意营造出拉郎配式的真实情境,在情境铺垫的基础上,试图"以机巧的方法引起 ...

  • 高效课堂各科五步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各科五步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