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探微(291):戒备森严——释“戒”
本文约2800字,阅读约需要6分钟
(本号逢双日更新,敬请关注)
汉字探微
(291)
戒备森严——释“戒”
朱英贵
“戒备森严”的意思是警戒防备极其严密。其中“戒”是警戒的意思,其字形中含有“戈”作为构字部件,左下部的“廾”表示人的两只手正握持着“戈”,可见与军事守备有关,后来引申为警告、禁止等意思,都是由“军事守备”的意思发展演变而来的。下面来看“戒”字的造字本义。
一、“戒”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戒”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戒”字的甲骨文为合体会意字(从戈从二手会意),表示一个武士两手持戈,站岗放哨。通常为左中右结构(如上图乙657),中间的部件为“戈”,两侧为左右两只侧面手形,有的形体呈上下结构,且上部的“戈”是倒置的(如上图甲2847)。
金文的“戒”字承继甲骨文的构字理据,“戈”与双手呈上下结构排列,中山王方壶的形体又在双手间加入“=”形饰笔,其构字理据依旧。
战国文字的秦国大篆(如上图睡.为33)上部的“戈”已经接近现代字形,下部表示双手的符号也演变为“廾”形符号。说文小篆形体在秦国大篆的基础上进一步线条化与规范化,及至隶变以后的现代汉字则将由两只手形符号讹变成的“廾”移至“戈”的左下侧,也有的隶书将其写作“大”的。隶书“戒”字再经楷化之后,即为现行楷书的规范形体结构。
“戒”的造字本义是指持戈警戒。《说文解字》卷三廾部:“戒,警也。从廾持戈,以戒不虞。”由于小篆字形与甲骨文、金文字形没有本质的变化,许慎的解释是完全正确的,且《说文·言部》用“戒”字来解释“警”字(警,戒也),可见“戒”与“警”两个字的字义是可以互训的。
二、“戒”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戒”的本义为持戈警戒,例如:“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易·萃》)孔颖达疏:“修治戎器,以戒备不虞也。”再如:“岂不日戒,玁狁孔棘。”(《诗·小雅·采薇》)郑玄笺:“岂不日相警戒乎?”又如:“可师恃胜不戒,弘立以兵袭之,可师不克阵而溃。”(《新唐书·康承训传》)
“戒”由持戈警戒的造字本义可以产生如下一些引申义:
其一,表示防备,警告。例如:“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大序》)再如:“吴王夫差还自黄池,息民不戒。”(《国语·吴语》)又如:“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如:“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一些意思:
一是表示禁止,戒除。例如:“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再如:“王生自此戒了好多气性,就是遇见乞儿,也只是一团和气。”(《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又如:“你的烟戒了?”(曹禺《北京人》第一幕)
二是表示告诫,警示。例如:“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论语·尧曰》)再如:“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史记·刺客列传》)又如:“便有一二分错处,你倒是或教导我,戒我下次,或骂我两句,打我两下,我都不灰心。”(《红楼梦》第二八回)
三是表示戒慎,谨慎。例如:“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孙子·九地》)张预注:“危难之地,人自同力,不修整而自戒慎。”再如:“整尔甲兵,戒尔戎事,无贪财以轻敌,无暴民以作威。”(《周书·文帝纪下》)
四是表示敕令,命令。例如:“百官象物而动,军政不戒而备,能用典矣。”(《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戒,敕令。”再如:“遣部将阳白事寿辉前,戒壮士挟铁挝击碎其首。”(《明史·陈友谅传》)
五是表示告请,约请。例如:“天子使大夫戒曰:某日,伯父帅乃初事。”(《仪礼·觐礼》)郑玄注:“戒犹告也。”再如:“卫献公戒孙林父、宁殖食。”(《吕氏春秋·慎小》)许维遹集释:“戒,约也。”
其二,表示警戒之事。例如:“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一些意思:
一是表示斋戒。例如:“前期十日,帅执事而卜日,遂戒。”(《周礼·天官·大宰》)再如:“七日戒。”(《礼记·礼器》)郑玄注:“戒,散斋也。”又如:“十日戒,三日齐。”(《庄子·达生》)
二是用于告诫的一种文体。例如:“次则箴兴于补阙,戒出于弼匡。”(南朝·梁·萧统《〈文选〉序》)再如:“及马援以下,各贻家戒·班姬《女戒》,足称母师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又如:“按字书云:'戒者,警敕之辞,字本作诫。’文既有箴,而又有戒,则戒者,箴之别名欤?《淮南子》载《尧戒》……至汉杜笃遂作《女戒》,而后世因之。”(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戒》)
三是用于梵语的意译。指防非止恶的规范。例如:“戒,亦律之别义也。梵言'三婆罗’,此译云'禁戒’者,亦禁义也。”(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四)再如:“僧居土台者,皆持戒律,不持戒者,居土台外。”(清·魏源《圣武记》卷五)
其三,表示准备。例如:“既种既戒,既备乃事。”(《诗·小雅·大田》)朱熹集传:“戒,饬其具也。”再如:“谋弃中都南奔,已戒行李。”(《金史·抹捻尽忠传》)又如:“既而戒马欲归。”(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长清僧》)
由此又可引申登程、出发的意思。例如:“祝融戒而跸御兮,腾告鸾鸟迎宓妃。”(《楚辞·远游》)再如:“鸣鸡戒征路,暮息落日分。”(南朝·宋·鲍照《还都道中》诗之一)又如:“戎车初戒,每事草创。”(《南齐书·州郡志上·南豫》)
其四,用作戒指的简称。如称镶钻石的戒指为钻戒。
根据上面对“戒”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戒”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三、含有“戒”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戒”字在常用成语中的文化含义大致有如下三种情形:
其一是表示警戒防备。例如:“鸡鸣戒旦”意思是鸡刚叫天还没亮就不敢再睡,以警戒天明,意谓怕失晓而耽误正事。“戒骄戒躁”是说警惕并防止产生骄傲和急躁情绪。“履霜之戒”意思是走在霜上就可以知道结冰的时候快要到来,比喻看到眼前的迹象而对未来提高警惕。
其二是表示警告禁止。例如:“清规戒律”,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引以为戒”意思是把过去犯错误的教训拿来作为警戒,避免重犯。语见清·钱大昕《士驾斋新录》:“为古之士,当引以为戒。”“持满戒盈”意思是端盛满之水而留心不外溢,比喻居高位而能警戒自己不骄傲自满。“谆谆告戒”意谓恳切耐心地教诲劝告。
其三是指代警戒之事。例如:“前覆后戒”用前边的车翻了来警戒后边的车,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语本出自汉·刘向《说苑·善说》:“前车覆,后车戒。”“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是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语本出自《毛诗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