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东方生活美学
编辑 | 慈怀书院(ID:cihuaishuyuan)
中国种植兰花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爱兰、养兰、咏兰、画兰,更有“观叶胜观花”的赞叹。兰花历来被人们当作高洁、典雅的象征,与梅、竹、菊一同被称为“四君子”。兰花因自带美好气质,被古人追捧,常用来指代友谊,古人说“义结金兰”便是如此,金子般的兰花,永不变质。当然,既然是美好的代表,也有用来指代文章,指代爱情,指代人物的。如“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早在春秋时,孔圣人曾用“芷兰之室”来指代清幽美好的环境。甚至在《孔子家语·在厄》中有如下文字: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劳而改节。相传,《越绝书》中记载越建都于绍兴后,“句践种兰渚山”,兰渚山这个地方便是因兰而得名,又到东晋时绍兴市(会稽)迎来了一位有名的市长——书圣王羲之。当时人们经常会在春秋季节时做一些祭祀活动,以祈祷风调雨顺,名为“修禊”。王羲之作为绍兴市长,自然也要经常组织这一类的活动。于是,永和九年,王羲之召集了一次以文会友的出游祭祀活动,地点便选了最能体现文人气质的兰渚山的兰亭处。全国名门悉数到场。这次聚会留下一本诗集,王羲之亲自为诗集做序,便是《兰亭集序》,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绝大多数书法爱好者都极为关注《兰亭集序》的书法成就,但细读其内容,我们便可以更近的感受到王羲之的文人情怀。此时的王羲之,感悟到未来的人看我们,就像今天的我们看待古人一般。纵使时代变换,但人们触物感怀之情,也是一脉相承的,后世之人再读此诗集,也会对这里面的文章有所感悟吧!因唐太宗过于喜爱,此文原本陪太宗永埋昭陵。但其所载的文人思考、情怀却随当时的临本而一同流传下来。自古以来孤芳自赏被认为是一件以自我为中心的恶习,但有的时候,人是需要对自己做肯定和允诺的,众人相同未必是真理,不被认可有时也并非是错误。这时候便需要你有一种孤芳可自赏的能力,要独立的思考,独立的选择自己的方向,如没有孤芳自赏的高傲,兰花怎会甘心与草为伍,把淡雅留给山谷?古贤达之士,为官做事均以心中之秤衡量天下事,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不是为了做官而做官。所以才有刘禹锡《陋室铭》、于谦《石灰吟》、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更有白居易《访陶公旧宅》及至秋瑾的《咏兰》,女子亦君子。
点击关注 慈怀书院 视频号 ,
学习中医养生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