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画首先要学做人——张辛稼 花鸟画欣赏
他是近现代写意花鸟画之大师。辛勤耕耘于砚田半个多世纪,潜心绘画创作,取得极高的艺术成就而享誉于中日画坛。他谦逊洒脱,对弟子关爱倍加。一生栽培了众多的学生,为传承中国的传统艺术而诲之不倦。
张辛稼(1909--1991年),名国枢,字星阶,别署"霜屋老农",江苏苏州人,1973年更"星阶"为"辛稼"。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吴门画派研究会顾问、苏州国画院首任院长。著有《花鸟画浅说》、《荣宝斋画谱花鸟草虫》等。
张辛稼自幼喜绘事,早年从师虞山陈摩,初习山水,后专攻花鸟,二十岁出头已负盛名,延为沧浪美术教授,与艺坛名流吴梅、张仲仁、吴子浑、朱梁任、颜元诸前辈过从甚密。
先后组织过娑罗画社、中国画研究社、怡园画厅等艺术团体,对繁荣吴门画坛和培养艺术人才起了很大的作用。建国后,曾于沪上执教数年,后回苏重返画坛,为苏州国画馆画师,并任扩建后的苏州国画院的院长。五十年代后受海上画派明丽画风的影响,并注重写生,画风为之一变。
七十年代,他每年要数往光福、东山等地写生,徜徉于青山绿水之间,对众生万物做细微的观察,尤对群芳于阳光照耀下之斑斓色彩感受良深,便萌生将明暗变化引入花鸟画创作之意。然中国传统花鸟画一般并不强调明暗,故历代画家均无此法。但他认为,只要不离开中国画笔墨的基本特征,可“自我而创,自我而变”,遂使用彩色来表现物象变化的明暗,用笔用墨来打破框框,经过大胆探索,反复实践,终于创出一种别具一格的花鸟画,如人们所熟知的《樱花燕子》,《东山银杏林》等。
在书画艺术上的种种论述,张辛稼有着自己实践后的体会:
“功夫应在画外,在勤奋学画的同时,一定要提高自身的内涵素养,对祖国的文史、哲学,尤其是诗词要多研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人品高,才会画品高。”
“学画首先要学做人。”
“创作要防止形式的程式化,它会影响作品的表现力,要使表现形式在题材和内容上时出新意。”
“写意画的要点是求‘意’,既是事物的精神特征,也是发挥自己思想情感和气势力度。”
“中国画用墨很重要,但不应拘于一法,使之有局限性,不妨吸取西画的‘色’与‘光’,以及肌理斑彩效果,使之更丰富多彩而有新意。”
“评价画的好坏,线条很重要,不管是浓墨线还是淡墨线,线条要画得“假痴假呆”,也就是用笔有力但要自如,随意但不失形态。”
张辛稼一生胸怀坦荡、不求名利,热爱生活、乐观豁达,这从他给自己做寿墓一事上可见一斑。据他的入室弟子张建明回忆:
记得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我陪同老师来到香山观音公墓。站在山坡上,放眼望去,近处是一片桃花林,再往前是一片绿色的田野,远处就是一望无边的太湖,景色十分迷人。我问老师是否再到别处看看?老师说,不用了,就选这里了。
回苏后,老师关照我,墓碑上的碑文要由他自己来写。他将写好的碑文交予我,要求公墓的工人照原样雕刻,并一再嘱咐我,拓到石碑上的字体不能走样、字要刻得深一些。
两个月后,工程完工,我又陪同老师去了一次。他看后很满意,尤其对墓碑上的碑文。他用旁人的口吻故作惊讶地说:哦,这是画家张辛稼自己题的碑文,真是与众不同!然后他又坐在栏杆上,笑着对我说,建明啊,这就是我的归宿了,百年后,我天天可以欣赏这里的美景了。老师乐观、风趣的个性一表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