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作家赏读】杨盛龙/永远学不尽的人生——读《从文自传》

西南作家赏读

永远学不尽的人生

——读《从文自传》

 杨盛龙(湘西)

在我的求学生涯和写作生活中,沈从文著《从文自传》对我的影响很大。此书叙述平实自然,风格独特,我前后读过几遍,深感其内涵丰富,意蕴深远,对我的人生有深刻的启迪,对我的写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天降外星人于斯也

沈从文跻身于中国现代文学最杰出作家行列且名列前茅。然而,我上初中时竟然不知道有这样一位作家。文化大革命时期,传统文化遗产被当作“四旧”破除,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被封禁,亿万人只能读一个人的书,世人不知沈从文。沈从文是中国最为优秀的文学家之一,是世界级的中国作家,然而,中国当代青年却不知道沈从文。我停学十年在家当农民,我家的几本“三国”、“水浒”之类的书都被收缴,想读书但读不到。1977年恢复高考,我考上吉首大学中文系。那时的教学处于转型时期,有些课上完后才领到教材。我们两个学期的现代文学课,第一学期讲授一个人的诗词,第二学期讲授鲁迅,别的作家一带而过,中文系学生知道沈从文吗?

从什么小道消息知道有个沈从文。他是湘西人,他家是凤凰的,离我们学校三十多公里。

似乎有点儿知道,沈从文是个大作家,是湘西出的大作家。我这个中文系学生,一个文学青年,毕业留校任教,颇生出点彼湘西人也,予亦湘西人也,彼能是,而予乃不能是……的想法。想读点沈从文,图书馆借不到,书店买不到。

我成为北京市民,工作之余想读点书。1982年10月,我在西单路口东南一家小书店买到花城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2年1月第1版,广东新华印刷厂1982年1月第1次印刷的《沈从文文集》第一卷,十分高兴。我开始读沈从文,一边买一边读。11月,买到第二卷。12月,买到1982年5月出版印刷的第三卷。1983年2月,买到1982年6月出版印刷的第四卷。我每周都去那家书店一次两次,看新的一卷出来没有,生怕上市后被别人买走。如果到外地出差,委托朋友代我跑那家书店。1983年9月出版印刷的第八卷,我是出差到深圳买的,版权页上盖有“深圳市新华书店购书纪念章”。1984年11月3日,我在西单那家书店买到1984年3月出版印刷的第九卷,其中收录有《从文自传》。到1985年3月,我买齐了《沈从文文集》十二卷。如果是世纪之交及以后,那样的多卷本书会一次出齐。但是国家在那时候刚刚度过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各方面条件不允许,不可能一次出齐。我们感慨,1977年高考试卷是挪用印刷毛选的纸张赶印的。《沈从文文集》那样几个月一本几个月一本地出版印刷,可能没有挪用别的计划用纸吧?

从那以后,书店、图书馆开始有这家那家出版社出版的沈从文著作各种版本。正如有学者所说,沈从文如同一个外星人,穿越时空隧道,来到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沈从文逐渐为大众所熟知,沈从文读者猛增。我还购买了多本有关的沈从文传记、沈从文研究书籍,多方位认识和了解沈从文。沈从文逝世以后,他的家乡凤凰因为他的名气逐渐成为中国旅游热点,酒店、客栈爆满,人潮涌动。几十年来的沈从文,从一点儿也不为人所知,到一个个普通人家都要去凤凰,瞻仰他的故居,拜谒他的陵墓。社会上兴起沈从文热,有的大学或研究所成立专门的沈从文研究机构,国内外沈从文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成就斐然。沈从文作品经过政治风云的洗礼,经典沈从文屹立于世界东方。

社会生活是一部大书

《从文自传》作于1931年8月,自叙作家20岁之前的生活,叙述自己上小学,当兵,辗转湘西以及武陵山区各地,看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热烈、喧闹、阴暗、腐朽,等等,一直写到作者受新文化影响,离开生养自己的故土“北漂”,汇入更加广阔的社会洪流。

《从文自传》中,一个显眼的小标题是“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作者六岁入私塾,觉得背诵那点课文很容易,轻视学校,对课堂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喜爱大自然,经常逃学,融入大自然,学习课堂以外的东西,“认识大千世界微妙的光”。看人下棋、打拳、相骂,看伞铺、染坊、皮靴店、豆粉铺、豆腐作坊、屠夫案桌,看扎冥器和出租花轿,见识世间事。看杀牛、织簟子、打铁、扳罾捞鱼,等等。看杀人,看水碾、水碓、油坊、造纸厂、造船厂、鞭炮厂、织布机的工作程序,跟着人窜山打猎,将河岸边别人的船只随便划到河中间撒野,熟悉了很多流程,明白了许多事理。“不安于当前事务,却倾心于现世光色,对于一切成例与观念皆十分怀疑,却常常为人生远景而凝眸”。逃学,游水,亲近自然,如作者所言,“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沈从文15岁参加隶属于湘西靖国联军第二军的一支本地部队,在军营里艰苦训练,从当护兵到任司书。过军队生活,居无定所,游走于湘川黔边境十几个县域,每天不是睡在同一张床上,充满各种新奇。那些地方,是川盐入湘的通道,桐油集散地,花纱杂物交易场,各色人等出入。在驻防、“清乡”、“剿匪”中眼见滥杀无辜以千计,“留下痛苦印象极深”。眼见拷打无辜乡民,还得做记录、整理。还做各种抄写、填写等事务,写各种训令、告示之类的。当兵期间,广泛接触到各阶层人物,对水手、士兵尤其熟悉,看各色人等如何快乐又如何忧愁,见识了各色人等的神态、语言,从中认识到生活的意义,生活中一些典型人物的俗话俚语成为他后来作品中的生动语言。作者写道,“那些船夫背了纤绳,身体贴在河滩石头下,那点颜色,那种声音,那派神气,总使我心跳。那光景实在美丽动人,永远使人同时得到快乐和忧愁。”作者说:“美丽总是愁人的。”

作者当书记时,因保管大量古书和文物,读了大量古代文化典籍,见识文物,获得许多知识。还培养了一坐下来就是七八个钟头,不知疲倦的耐力和习惯。又因被派到印刷厂做校对工作,接触到一些新文化新思想。在士兵生活中,感受各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友谊、感情、幽怨,等等。亲近着自然,“凭一种无挂无碍到处为生的感情,接近了自然的秘密。我爬上一座山,傍近一条河,躺到那无人处去默想,漫无际涯去做梦,所接近的世界,似乎皆更是一个结实的世界。”“使一个以鉴赏人类生活与自然现象为生的乡下人,进而对于人类智慧光辉的领会,发生了极宽泛而深切的兴味。”后来,沈从文接触到一些新人物、新思想,想到要为未来设想,得向新的远的地方去,向新的世界进发。1923年,20岁的沈从文离开湘西,去北京,到全新的世界学习、感受、打拼、搏击。

《从文自传》对读者的启迪是很大的。

首先,如同作者所说,社会生活是一部大书,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的课堂,要从社会各方面汲取营养。沈从文上小学,逃学,“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在逃学中见识社会上的各种事情,接触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不仅受学校教育,不但从课堂和书本学习,更从社会学习,读书不是读死书,不是死读书,留心万事万物皆学问,社会生活中可以学习到许多知识,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增长见识,增长才干。

其次,青少年时期丰富的社会生活成就了沈从文。沈从文从小就对于生他养育他的那个凤凰小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了解很多,在当兵期间辗转于酉水、辰水、沅江流域那么多的大大小小的地方,经历兵荒马乱,见识老百姓的苦难生活,熟悉社会各阶层,了解他们的所历所思,水滨、游船、城镇的各色人等走进他的视野,走进他的脑海,走进他的作品,成为他建造的艺术的希腊神庙中的典型形象,他所描绘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所反映的社会,乃至他的叙述语言,都来源于他的那些生活,生活成就了他,那二十年生活是他后来文学创作的根基。

再次,沈从文那样的社会生活经历和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励了许多读者,特别是生活道路坎坷,经历一些不幸,起点较低的人群。沈从文正式上学只有很少几年,却成为世界级的大作家,他小学没有毕业,却站在北京大学等几所大学的讲台上讲授文学,对于一般人来说,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艰难险阻不可逾越!

我喜爱《从文自传》,从中学习到不少东西,受到很大启发,受到强力鼓舞。从沈从文现象受到很大震撼,得到极大的激励。虽然不能与大家相比,但是可以学习大家的精神。如同契珂夫所说,在这个世界上,大狗小狗都要叫,要在这个嘈杂的社会叫出自己的声音,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上学到初二时,文化大革命爆发,停止考试、招生,停止办学,我回到村寨,务农十年,见识了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经历了许多苦辣酸甜,恢复高考的1977年考上吉首大学,读到毕业留校任教。到北京工作生活以后,社会生活面更广。我用手中的笔描述湘西风土人情,反映都市生活,展示中国56个民族的风采,研究民族问题,沈从文的奋斗和成就为我起了很大的楷模作用。

人生是永远无从毕业的学校

《从文自传》写到沈从文20岁离开湘西去北京时,这只占他一生的1/4。那之后的生活传记,沈从文以其多艰多难且新奇的经历,以其多产的小说、散文作品,以其塑造的艺术形象,以其历史文化研究成就,扩展人生,诠释世界。那以后的几十年,正如《从文自传》结尾句所言,“开始进到一个使我永远无从毕业的学校,来学那课永远学不尽的人生”。

读《从文自传》,再接着读沈从文从那以后的人生,应该是必须链接的续篇。

1923年,沈从文从常德乘船,辗转19天到达北京,出门时带的钱在路途花掉大部分,所剩无几。初到北京的两年半,经济来源完全断绝,处于无望无助的情形中,身穿单衣过冬,吃饭很成问题,有时靠朋友接济,经常在小饭馆赊账吃饭,常常在有一顿无一顿中度日。独自彳亍街头,冀望能遇上一个熟人,或是碰上一个意外机会,得到一顿饭吃。沈从文在百般无奈中写信向郁达夫求助,郁达夫请他吃饭,将找回的三块多钱奉送,他感动得恸哭。1924年,沈从文到北京大学旁听,一边学习写作。12月,开始发表作品。以后的一年多时间内,连续发表一百多篇。1926年,第一个作品集《鸭子》出版。之后,相继成为经常撰稿人、专栏作家,作品在报刊连载。1927年,其母和九妹到北京,一家三口的生活全靠沈从文的稿费收入。1929年,赢得“多产作家”称号。这期间,还编辑多种报刊。当时,沈从文不愿意卷入文坛的论争,但是论争的一些问题不能不促使他思考,他反对文学成为单纯的政治斗争的工具。三十年代,沈从文成为中国文坛引人瞩目的重要作家。1934年《人世间》杂志向国内知名作家征询《一九三四年我爱读的书籍》的意见,老舍、周作人等知名作家不约而同指向《从文自传》。

从1931年起,沈从文先后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任教。1934年,沈从文的长篇小说《边城》开始连载。接着,发表长篇小说《长河》和许多中短篇小说、散文,共出版七十多部小说散文集,还有文艺评论,是一位高产作家。那些作品,在极大程度上合成一部沈从文的“自叙传”。沈从文主张,如同追求生命的独立,摆脱人身依附,文学应该是独立的。沈从文的这种文学观,不能不使他置身于左右两种文学势力的夹击之中。1949年,出现“斥反动文艺”的大字报,北京大学校园贴出批判沈从文的大标语。这使他处于神经紊乱而自杀,幸被救。他转到历史博物馆工作,改行研究古代服饰和物质文化。这位曾经的高产作家,不再从事文学创作,做着非文字的工作,三九天的早晨,在天安门后一个稍能避风的墙角落,瑟缩着身子,跺着脚,两手间倒腾着一个刚出炉的烤红薯暖着手,等着博物馆开门。大陆几乎不再出版他的作品,台湾也禁止出版他的作品。文化大革命爆发,沈从文先后被红卫兵八次抄家,他被安排拔草,打扫女厕所。1969年,他被下放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做体力劳动。1979年,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出版,标志着他在传统文化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

沈从文在中国沉寂的岁月,国外对沈从文的研究持续着,评价很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80年称沈从文是“中国当代最伟大的在世作家”。美国学者认为,想了解中国,必须读沈从文。美国学者认为,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几位伟大作家之一。巴黎一所大学中文系开列四部中国文学作品必读书,其中三部是中国古代经典作品,一部是沈从文作品集。

1981年以后,国内有《沈从文文集》《沈从文选集》《沈从文小说选》《沈从文散文选》《沈从文别集》《沈从文全集》等各种作品集相继出版,而且多家出版社争相出版多种篇目相同或者不同的沈从文小说、散文等作品选本。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文学史序列中给沈从文以明确的崇高地位。1994年,王一川主编的《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以“文学大师”标目,其小说卷将鲁迅、沈从文、巴金、金庸、老舍等几位小说家的作品收入。1995年,钱理群、吴晓东推出排在最前列的鲁迅、老舍、沈从文、曹禺等七位现代作家。1999年,《亚洲周刊》推出“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排行榜”,鲁迅以小说集《呐喊》位列第一,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名列第二;如果以单篇小说计,《边城》属第一。沈从文跻身于20世纪最杰出作家行列且名列前茅。

百度百科的“沈从文”词条载明的定论为,职业:作家;毕业院校:高小毕业;主要成就: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20世纪中国最为优秀的文学家之一,著名文化史专家。又云,在北京大学等高校任教。

沈从文在文学的世界构筑起一座独具民族特色的“希腊小庙”,这小庙供奉的是“人性”。在沈从文的眼里和笔下,凡是合乎人性的就是美的、善的,凡是悖乎人性扭曲人性的就是丑的、恶的。沈从文审美意识的特异性,还表现为重感受,以情动人,注重考察社会现象、现实人生、人际关系等在人们官能感觉上产生愉快与否及其份量。

具有世界影响的沈从文,一直坚称自己是“乡下人”。沈从文青少年时期浪迹于千里沅江,置身于乡民、船夫、村妇、小姑、士兵、商贩等下层人生死忧乐的生活之中,见过多少世界,学会多少知识,明白了多少人事!沈从文作品的绝大部分(也是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是以湘西为背景,用牧歌的情调,写出生活中的人性美和人情味。他作品中的湘西,是一片既妩媚又蛮荒的世界,活动着无数精悍、淳朴、热情、单纯、固执甚至有些愚昧的灵魂。这些人和事,大多是作者的审美理想和追求。沈从文最可贵的创作品格,在于永远拥抱生活,紧紧贴近下层人和土地,创作出反映基层老百姓的优秀作品,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现了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民族精神,表现出对民族历史命运深沉思考的凝重的历史使命感。

沈从文的长篇散文除了《从文自传》,还有《湘行散记》《湘西》。前者侧重介绍湘西地方的历史沿革、自然环境、物产资源、风俗民情;后者着重写人物,突出表现湘西人身上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是美妙的湘西人物画和风俗画。

话把头回到《从文自传》的结尾句,沈从文说自己只身到北京,“开始进到一个使我永远无从毕业的学校,来学那课永远学不尽的人生”。对于沈从文来说,社会生活是一部大书,湘西社会生活大书内容丰富,进入北京以后的社会生活大书内容更加丰富复杂。要弄透这部大书很难,要学尽人生很难。

《从文自传》和沈从文的生活与创作道路,对于广大读者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沈从文以小学肄业的学历,从湘西穷乡僻壤,从社会的最底层走到北京,从连标点符号都不太会用,到高产作家,成为中国顶尖级作家,成为北京大学等几所大学的教授,这样的历程激励广大青年读者为实现人生理想而奋斗,这说明,哪怕起点再低,只要勤奋,只要潜心努力,就能走向希望的高峰。第二,一个人不管多么的引人瞩目,成就如何的辉煌,面对社会复杂、命途多舛,也可能会成为“何许人也”,成为不为人知晓的没落者。第三,历史会证明一切,时间会证明一切。历史是由人民写的。历史的风烟会吹拂去一切尘埃,蒙尘的金子还是金光闪闪的金子。一切靠实践检验,经典就是经典。

喜爱《从文自传》,喜爱如同自传般的透视社会的沈从文作品。读沈从文,感受大家,认识社会,思考人生。

作者简介:

杨盛龙,湘西人,土家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发表文学作品千多篇,出版散文集《西湘记忆》《二酉散简》等十多种,《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论》等十多种文学史论著专节专题评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