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周恩来特地到重庆,劝说陈独秀回延安,陈:替我回谢润之

1939年,周恩来特地到重庆,劝说陈独秀回延安,陈:替我回谢润之

原创2021-08-28 11:25·历史谜中谜

“守常死了,延年死了……除了毛泽东,周恩来,党中央没有我可靠的人了,我也落后了,年纪也大了,中央开会,我能怎么办?我这个人又不愿意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我何必弄得大家无结果而散呢?”——陈独秀

每每看到陈独秀晚年的生活,我都一阵的心酸。这个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国家的人,晚年竟然如此凄凉。

图|陈独秀剧照

实际上,他本可以和胡适一样,远去美国过精致的生活,做个利己主义者,他也可以接受蒋介石的邀请,去国民党中得到一官半职,但他都没有。他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是个实实在在的共产党人,他只想为苦难的中国人民做点事,也为此付出了一切,连他最爱的两个孩子也牺牲了,朋友知己,也牺牲了,自己也被无情关押,在这样的坎坷一生中,他在孤独中死去。

或许,这就是革命者的伟大之处。1937年,毛主席曾派叶剑英和周恩来去劝说陈独秀,来延安,回到党内,但陈独秀婉言谢绝了。尽管如此,他的历史贡献永远不会被抹杀,他的名字也将永远被历史记住。

图|陈独秀

陈独秀贡献之一:和李大钊探索革命

我们先来介绍,陈独秀时代的背景。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就已经开始被外国侵略者殖民化,1840年,英国侵略者为了让大清的人丧失抵抗能力,丧尽天良地把鸦片引进中国,导致几万万人都萎靡不振,就连皇宫内部也有很多高官在吸食鸦片,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如果不制止,大清危矣!

这才发生了道光皇帝命林则徐在虎门硝烟一事,但这给了侵略者借口,从那以后,闭关锁国的大清抵不过外国的洋枪洋炮,开始处处求和,从1842年开始,签署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图|甲午海战

所谓殖民地,就是指一个国家受到了别的国家的经济剥削、文化入侵与政治奴役。难怪说大清腐败无能。尤其是当时的甲午海战,本来大清是有实力的,但就是因为贪污和腐败,导致邓世昌以身殉国,日本弹丸之国竟取胜,悲矣。

正因为如此,国家急需爱国人士来拯救,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慢慢走来。

陈独秀生于1879年,比李大钊大10岁,光绪二十三年,也就是1897年,18岁的陈独秀受母亲之命前往南京参加乡试,不幸落第。考不上不要紧,重要的是就是这次考试,让陈独秀见证了当时官场上的腐败。

实际上,思想开明的陈独秀,本以为康有为和梁启超的道路是正确的,但是后来八国联军侵华后,陈独秀受到了很大的震动,他深切地明白,“康学”并不能救国

所以,从1901年开始,陈独秀便开始积极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因此受到了清政府的通缉,无奈之下,陈独秀走出国门,去探寻新的救国之道!要知道,在当年那样的环境中,可以有陈独秀这样思想的人,少之又少。

图|陈独秀和李大钊

在日本,陈独秀接受了新的民主主义思想。回国后,他在安庆藏书楼(现红旗路地区广播局)的一次演讲中,竟破天荒地喊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也就是说,陈独秀是中国第一个提出过“德先生”和“赛先生”的人。

陈独秀在宣传这些理念后,又被通缉,无奈他第二次去日本,直到辛亥革命爆发后,陈独秀才返回国内,在浙江陆军学堂任教。当时孙中山广招天下义士,陈独秀也不例外,他出任了安徽都督府秘书长,成为了安徽地区民主革命的领军人物。

不久,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陈独秀在“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一年后,他又去了日本,帮助章士钊创办了《甲寅》杂志,也就是再次期间,他结实了李大钊

图|李大钊

1914年2月,李大钊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本科,6月向《甲寅》投稿,署名李守常。陈独秀读完李大钊的文章,眼前豁然开朗,他觉得找到了他的好朋友。

不久,章士钊把李大钊约出来,陈独秀和李大钊相见后,相见恨晚,两个人的救国理念不谋而合,此后,两个人以文会友,不管是吵架还是互怼,他们的友谊却越来越深,这奠定了此后两个人相约建党的基础。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不久后改为 《新青年》,在创刊号上,他发表了一篇《敬告青年》一文,可谓轰动全国,当时李大钊还在日本,为了呼应陈独秀,李大钊给陈独秀寄来了一篇好文,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青春》

图|《新青年》

这两个人受到了中国教育界的关注,1917年,蔡元培三顾茅庐邀请陈独秀去北大任教,出任文科学长,陈独秀把《新青年》也带回了北京,一年后,李大钊也来到了北大,出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此后,两个人日日夜夜在红楼畅谈,也就是在这时,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影响力超大的新文化运动。

鲁迅、周作人、邵飘萍等等,此时此刻,青年毛泽东刚刚从湖南师范毕业,出于对两个老师的向往,毛泽东慕名前来,在导师杨昌济的推荐下,进入了北大图书馆。

那是1918年。

图|1918年3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第八班合影,四排右二为毛泽东

陈独秀贡献之一:青年毛泽东的引路人

早自毛泽东来京前,他就是《新青年》的忠实读者,他的《体育之研究》就是首次刊登在了《新青年》上。对于毛泽东来说,陈独秀和李大钊身上总有他想去了解的魅力,当然,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导师,毛泽东完全没有想到可以见到他们二位。

机缘巧合,1918年冬,毛泽东在导师杨昌济的引荐下,来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图书管理员,尽管月薪仅有8块钱,但毛泽东不亦乐乎,因为这里实在有太多的书了,毛泽东是个爱书之人,这份工作对于他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爱读书,也爱秉烛夜读,这引起了李大钊和陈独秀的关注。当李大钊和陈独秀介绍毛泽东的时候,陈独秀是诧异的。纵观 整个北大的所有学生,可以让毛泽东这样,整日呆在图书馆,废寝忘食地读书的人,几乎没有。毛泽东不是北大的学生,这种刻苦太难得了。

图|青年毛泽东

不久,李大钊和陈独秀主动找毛泽东聊天,并向他引荐了邵飘萍、梁漱溟、周作人、鲁迅等人,尤其是邵飘萍,他在北京创办《京报》和新闻编译社,并在北大讲授新闻学。当时,北大成立了新闻学研究会,毛泽东是会员之一,日后邵飘萍回忆:那个青年特别爱学习,特别有礼貌。说的就是毛泽东。

就读书来说,还远远不能实现思想上的提升,恰恰当时发生了一件举世瞩目的事情,那就是巴黎和会,这件事促成了改变中国的“五四运动”。

所谓巴黎和会,背景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我国是同盟国,按理说,在战后本来租给德国的青岛应该还给我国,但日本乘着世界大战对德宣战把青岛的德国人赶走,迫使协约国同意把青岛转租给日本。对于中国来说,这不仅仅是青岛问题,重点是中国人的尊严问题。

图|巴黎和会上的顾维钧

按理说,中国也是战胜国,凭什么把原属于中国的青岛给了日本呢?回头看,在百年的历史中,大清把多少地方给了外国人,这种屈辱绝对不能再发生!所以,这件事引起了广大青年的强烈抗议,陈独秀和李大钊领导北大学生集体罢课,迫使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最终迫使日本让步,不得不把青岛还给中国。

实际上,五四运动之所以发生,是吸取了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正如日后毛主席所说的,“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新青年》杂志,在之前已经为国内青年传输了这种进步思想,才让越来越多的青年意识到,这是中国人尊严问题,这是自己的国家。

其实,在五四运动之前,我国就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即“公车上书”,所谓“公车上书”就是指当年恰逢京城会考,数千名考生在京城时正好听说了签署的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引发了抗议,所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联名众多学子,公车上书,反对签字。但是效果并不好。

图|公车上书

这是因为,当年向康有为这样的进步青年太少了,全国的青年根本没有这样的意识,换言之,由于思想的落后,普通百姓甚至不知道“何为自己的国家”,概念相当模糊,所以再看“五四运动”,《新青年》或者说新文化运动,对这次运动成功的推动作用是极大的。

毛泽东恰恰经历了这一切,在陈独秀和李大钊的引导下,毛泽东逐渐打开了自己的思想,了解了十月革命,了解了马列主义,这对毛泽东日后的革命运动,奠定了很大的基础。

图|《觉醒年代》剧照

陈独秀贡献之三:建立中国共产党

1919年夏,毛泽东因为母亲病重曾离开北大,陈独秀和李大钊专门为毛泽东送行,在临走时,毛泽东问了陈独秀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毛泽东问他,仲甫先生主张新文化,那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思想是不是应该摒弃?陈独秀说,我们的新文化运动,是要让国人接受新的观念,新思想,和旧文化不冲突。

陈独秀对毛泽东影响,确实是巨大的。

1919年冬天, 毛泽东返回北大时,陈独秀和李大钊已经在筹划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就是建立中国共产党。当时陈独秀在上海重新筹办《新青年》,李大钊留在北大,给予支持。正所谓陈独秀李大钊,“一南一北”相约建党。

图|1920年,青年毛泽东(左四)在北京

实际上,陈独秀来到上海并非偶然,在国内形势越来越紧张的时候,李大钊秘密送陈独秀去上海。在此之前,李大钊和陈独秀就已经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做了大量准备,当时,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这些事情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1920年5月,毛泽东到上海找陈独秀商讨组织“改造湖南联盟”的计划陈独秀除对改造湖南联盟的计划提出了详细的意见外,还向毛泽东谈了自己的建党计划。这时的毛泽东与陈独秀是真诚相见,无话不说的。正是这一次接触,陈独秀对毛泽东从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给予了深刻的影响。正如毛泽东后来同斯诺所说的:“陈独秀说自己的信仰的那些话,在我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一个时期,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即“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陈独秀立即给长沙的毛泽东写信,函约毛泽东在湖南建党,并寄了一些进步的书报给毛泽东。

图|青年毛泽东

当时毛泽东接到陈独秀的信件后,马上秘密建立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还多次向远在巴黎的蔡和森等人介绍建党情况,陈独秀对毛泽东的工作非常信赖。比如在中共一大后,工人运动成为中共的工作重点,在总结各地的工人运动时,陈独秀曾说:“上海、北京、湖北的工作做得都不尽如意,只有湖南的同志可以说工作的很好。”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1923年,陈独秀调毛泽东来上海,在中共三大上,毛泽东第一次进入中共领导核心。实际上,陈独秀在党内的领导一直是正确而威严的,但就在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因为一次错误被停止了工作。

陈独秀支持毛泽东的领导

我们知道,“中东路”事件中,陈独秀因为托洛茨基思想,被共产国际通知停止工作,不久后,便取消了陈独秀在党内的职务。

由于其中的细节过于复杂,我们不做过多叙述,实际上,我们很清楚,毛泽东和陈独秀的区别就在于,毛泽东是真正地了解了中国的国情。比如在1927年,毛泽东在上井冈山之前,就和大家探讨过下一步怎么走,如果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是应该进攻长沙的,但是毛泽东决定,去井冈山当个“山大王”。

图|秋收起义后进军图

这看似有点不切实际,在古代这叫占山为王,落草为寇,但正是毛泽东的这种农村路线,才保证了红军正在发展的实力。这点,周恩来是给予肯定的。

当然,也就是这时候,已经展现出来了毛泽东战略才能,上山前,山上有袁文才的部队在驻扎,如果红军用“武力”攻山,轻而易举,这也是大部分人的想法,但毛泽东认为,袁文才和王佐虽然占山为王,但也是地方武装,是可以吸收过来的,总之和平相处利大于弊,毛泽东战略思想让人深深折服。

图|袁文才和王佐

起初,共产国际方面也对毛泽东做法表示不满,但慢慢他们就发现,毛泽东所建立的农民武装和农村包围城市路线,似乎很符合中国的国情,并一度跟踪“朱毛”红军的进程,经过多次开会,肯定了毛泽东路线的正确性,因此,批准将毛泽东作为政治和军事的领导人,这是党内最主要的改变。

另一方面,陈独秀离开党后,其实也一直对毛泽东的领导表示支持,并一直保持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毕竟,陈独秀对毛泽东的能力是认可的,那一年,也就是1927年,李大钊先生壮烈牺牲,这对陈独秀的打击是很大的。

当然,这样足以说明,毛泽东是真正了解中国的人,他不像陈独秀、瞿秋白等人,曾留学海外,也不会说什么很官方的话,什么“马克思说过什么,列宁说过什么”,在革命道路中,毛主席常说的是,“叫花子打狗,边打边走。”“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尽管很俗,但是却十分准确地把事情说明白。

图|毛主席和周恩来等在一起

一直到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后,再一次证明过了毛泽东能力,这时候,共产国际方面已经确定了对毛泽东的态度,他们公开表示:毛泽东应该在中国共产党中成为领袖。

领袖,是航船的帆,是茫茫大海中的灯塔,是一切行动的中心,在当时的党内,没有一个确定的领袖,无异于群龙无首。

不久,在遵义会议上,终于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在周恩来的强烈支持下,毛泽东成为了党内最高的领袖。

此后,毛主席带领红军披荆斩棘,终于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奇迹。

图|长征

陈独秀孤独走完一生

陈独秀的为人是不容置疑的,实际上,在九一八事变后,陈独秀就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提出反蒋抗日的主张。1932年,陈独秀在上海被国民党逮捕,以“危害民国罪”,被判处13年,这是陈独秀一生中第五次入狱。

此时,入狱后的陈独秀十分坦然,当时,他的两个儿子,陈乔年和陈延年都牺牲了,于他来说,已经没有什么眷恋了。所以,国民党政府国防部长何应钦单独面见他并向他求字,他挥毫写下“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几个大字。

1937年,抗日战争后爆发后,陈独秀提前出狱。

图|陈独秀(右)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的能力不容置疑。此时正值国共共同抗日时期,陈独秀的去向便成为了一个大问题。实际上,陈独秀面前有三条路可选。

第一,蒋介石曾让他出任国民党政府劳动部部长,甚至出资10万元请他另立党派,但陈独秀直接拒绝。

第二,胡适曾邀请他去美国。胡适当时在美国生活的有滋有味,这是来自当年挚友的邀请,陈独秀也婉言谢绝。

第三,毛主席派周恩来去劝说陈独秀来延安,回到党内工作。周恩来和陈独秀相识很早,陈独秀也很佩服这个年轻人,但陈独秀也没有答应。

1938年6月底,陈独秀从汉口乘船溯江而上,于8月到达江津居住 。

图|陈独秀的好友,右起:李大钊、胡适、蔡元培

1939年2月,陈独秀病重,毛主席得知后,又让周恩来去重庆看望陈独秀。周恩来在辛亥革命元老朱蕴山的陪同下见到了陈独秀。当时的对话如下:

“独秀先生,久违了,你好!”

“独秀先生,恩来在百忙中,特地从重庆来看望你。”

“恩来、蕴山,你们好!你们来看望我陈某,不胜感激。”

周恩来表示,希望陈独秀考虑毛主席的意思,写一份检查,回到延安去,陈独秀依然没有同意,他随后说了那句话:“守常死了,延年死了,……除周恩来、毛泽东,党中央没有我可靠的人了,我也落后了,年纪也大了,中央开会,我怎么办呢?我这个人又不愿被人牵着鼻子走,我何必弄得大家无结果而散呢。”

陈独秀娓娓说道:不去了,替我谢谢润之。一句润之,道出了多少往事。从他的意思中,似乎看出了些许的无奈,是啊,最好的朋友牺牲了,孩子们也牺牲了,只有他一个人,颠沛流离。

图 |陈独秀先生之墓

陈独秀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这点不容置疑,当时他已经60岁高龄,完全可以去安度晚年,但他选择了在四川江津,孤独地走完一生。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在贫病交加中于江津石墙院溘然长逝,享年63岁。

陈独秀光明磊落

邓小平曾这样评价陈独秀,他说:陈独秀不是搞阴谋诡计的!

尽管陈独秀晚年穷困潦倒,在政治上也没有地位,但是他一直关心着时局的发展,为抗战宣传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以自己的高明磊落,赢得了人们的认可和尊重,单凭这点,他就是一位真正的老师。

不难发现,在近代中国救亡与启蒙双重任务的推动下,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青年陈独秀苦苦求索救国救民的真理,身体力行,与时俱进,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他和同时期的战友们一道,从理论和实践上为近代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并选择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可谓“作始也简,将毕也钜”,成果辉煌,影响很远。

图|陈独秀

就像那句话,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实际上,陈独秀的理想是,一直在为新中国做点什么,但他没有确定的方法。建党的是他,脱党的也是他,他有高强的执行力,也有独特的思考力,他看起来是个复杂的人,但实际上是个单纯的人,单纯想让中国好起来的人,也仅仅单纯地想让中国好起来而已。

当然,纵观那个年代,当时的国家需要探索,不光是他,就算是更伟大的人,思想也不可能永远先进。陈独秀所代表的革命人士,伟大就伟大于,在自己的时代,敢于站出来说话,敢于做划破黑暗的利刃。

一如毛主席所说,他和李大钊,是自己真正的老师。对于陈独秀,毛主席也从来没有忘记过。

图|毛主席

1945年通过的《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肯定了陈独秀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前期和中期是正确的。毛主席也曾在《七大工作方针》的报告中,称赞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认为陈独秀:创造了党,有功劳!

这既体现了毛主席对待历史人物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也说明了毛主席对于曾对自己有过深刻影响的人是没有忘记的。

综上。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匹夫尚不可夺志,何况是陈公!

(0)

相关推荐

  • 今天发现一张珍贵的图片,这张图片记录了毛...

    今天发现一张珍贵的图片, 这张图片记录了毛主席.陈独秀.李大钊在北京大学任职时间的工资薪金, 图片中毛笔记录着毛主席那时候的工资是8块大洋,李大钊是120块,陈独秀作为文科学长,工资最高,为300块大 ...

  • “五大书记”确立不久后,为何紧添两位“候补书记”,他们是谁?

    1945年6月19日,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中共中央在延安杨家岭召开了七届一中全会第一次会议,在会议上选举了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为中央书记,然而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中共又选出2名成员,作 ...

  • 任正非推荐的《觉醒年代》,将多元文化展现的淋漓尽致

    任正非内部谈话邮件 任正非内部谈话邮件 任正非:人类社会没有哪一步的前进是容易的.我建议大家看一看<觉醒年代>,在共产党成立初期,李大钊.陈独秀为了推动革命,脱下长衫,走入工农,到工厂去教 ...

  • 【今日荐读】寻觅先驱的足迹/马誉炜

    李大钊故居 网络截图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的日子里,我们尤其怀念建党初期那些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华崛起而抗争的革命先驱.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的李大钊就是其中的一位. 李大 ...

  • 【西南文学•随笔】张季平/四川/电视剧《觉醒年代》观后

    西南文学·随笔 --微刊总第1513期-- 欢迎点击以下链接,关注相关资讯 [西南文学·快讯]阿 月(四川)/<西南文学>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作家简介] 张季平,原四川攀枝花电台文艺 ...

  • 《百炼成钢》让人惊喜的不只王雷、陈晓……还有这些“九零后”

    由毛卫宁执导的大型音乐咏史剧<百炼成钢>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开播,八个主题版块,绘成建党百年画卷. 写意唯美的画面.精致讲究的台词.青年演员们的生动演绎让人耳目一新,原来严肃厚重的党史故 ...

  • 向 往 延 安

    向  往  延  安 马齐峰 延安,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新中国的摇篮.自打孩提时代起缘于课堂上革命传统教育,就十分向往革命圣地延安--年逾六旬赋闲清凉季节,终于踏上"红色之旅" ,真 ...

  • 易 舜 | 一百年前他们的身影

    1921年元月16日腊八节,新民学会在长沙的会友,再次相聚在文化书社.大家畅谈对未来生活的规划.大家畅谈对未来生活的规划.毛泽东说自己"愿做的工作:一教书,一新闻记者,将来多半要赖这两项工作 ...

  • 【鹰眼头条】《中流击水》首播获赞,网友:共产党先驱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1921年,十几名平均年龄28岁的中共一大代表在上海的石库门酝酿"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然而时局动荡,会议被迫中断,几番辗转后,终于,嘉兴南湖的一叶小舟上发出铿锵有力的声音:&quo ...

  • 《觉醒年代》新文化运动唤起觉醒的一部壮阔史诗画卷

    ​<觉醒年代>是唤起民众觉醒的一部壮阔史诗,是一代知识精英的有为担当,是共产党人对初心的溯源.这当以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鲁迅.胡适之为代表. 一九一五年时的中国是散沙一盘,袁世凯复辟帝 ...

  • 1937年,陈独秀为何坚决不去延安?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身在南京老虎桥监狱的陈独秀,在友人的帮助下,提前出狱. 出狱后,他依旧坚持发表抗日演说,写下大量抗日文章,可此时,他早已被别有用心者诬陷为"汉奸". ...

  • 电视剧《觉醒年代》主题、基本情节与观后感

    <觉醒年代>所写故事的时间起止: 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 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止. <觉醒年代>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 ...

  • 百年前的觉醒

    百年前的觉醒 笔者多年来喜欢看些近代历史的战争片和故事片,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第一次国内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中印中越中苏局部战争都略知一二.近期由旭瑞同志推荐看完了43 ...

  • 我游延安之感受

    延安,我心中久仰的圣地,我的眼里,又是如此的神秘和遥远.一直以来,我只能从书本里.影视中.报刊上.自媒体了解到它光辉的历史,看到它雄伟的身影.总想有一日能亲临延安去瞻仰它的风采,感受老区人民淳朴的风情 ...

  • 【文化盛宴】《觉醒年代》剧中人物诗联作品选(一)

    前言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理想照耀中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视剧展播重点剧目<觉醒年代>,近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作为一部首次全景式反映建党进 ...

  • ▷有声儿童历史小说 | 古小古穿越记 | 28:那些眼里有光的人

    ♪ 点击上方绿标听历史穿越小说 本 期 提 要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被推翻以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还是40多年的民国时期,那么这一段历史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古小古又会穿越成谁,碰到谁呢?欢迎继 ...

  • 革命先驱陈独秀,党的第一书记走向对立,被开除党籍后都做了什么

    看过电视剧<觉醒年代>的,都对陈独秀有所了解,他是二十世纪的风云人物,他凭借自己深刻的思想和爱国的热情,引导中国人走向觉醒.在那个黑暗迷茫的年代,他为我们开拓出一条光明的道路,新中国的许多 ...

  • 走进北大红楼:感悟初心,砥砺奋进

    在古都北京,每次看到北大红楼,胸中总有一种激情在汹涌澎湃. 北大红楼地处京城五四大街29号,因红砖红瓦而得名.这里曾是国立北京大学第一院,为北大文科.校部及图书馆的所在地.100多年前,这栋" ...

  • 震古烁今大德垂世学界楷模蔡元培先生

    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大计,一百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秉持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改革和发展了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对民族和时代的转折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一.蔡元培的到来使 ...

  • 《原著连载》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36)

    原著连载(36) 第五章 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二)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革命事业需要新的理论指导. 正当中国人处于迷茫之时,传来了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这就像一声惊 ...

  • 《觉醒年代》:从历史纵深处回望初心

    日前在央视一套黄金档首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一经推出便掀起观影热潮.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剧,该剧主要围绕<新青年>杂志的问世.发展.变迁,全景式.艺术化地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