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545

妇人血风,心神烦热,恍惚多惊,不得睡卧

玳瑁丸

【处方】 生玳瑁屑1两,生金屑半两(细研),自然铜半两(细研),不灰木1两(用牛粪火烧通),珍珠末1两,琥珀1两(细研),犀角屑1两,铁粉3分(细研),牛黄1分(细研),朱砂3分(细研,水飞过),龙脑1分(细研),麝香1分(细研)。

【制法】 上为未,入研了药,重研令匀,以炼蜜为丸,如鸡头实大。

【功能主治】 妇人血风,心神烦热,恍惚多惊,不得睡卧。

【用法用量】 每服5丸,煎麦门冬汤嚼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六十九

急风及中恶,不识人,面青,四肢逆冷

玳瑁丸

【别名】 七宝丸

【处方】 生玳瑁5两(捣罗为末),安息香5两(用酒煮似糊,用绢滤去滓),朱砂2两(细研,水飞过),雄黄半两(细研),琥珀1两(细研),麝香1分(细研),龙脑1钱(细研)。

【制法】 上研匀,以安息香糊为丸,如鸡头实大。

【功能主治】 急风及中恶,不识人,面青,四肢逆冷。

【用法用量】 七宝丸(《圣济总录》卷六)。

【注意】 孕妇不可服。

【摘录】 《圣惠》卷二十二

通利二便能抗癌

什么二便?那不就是大小便吗?不会是在逗我吧?调理大小便还能治癌症?

这真的不是开玩笑,郭小兵老师说了,通利二便是防治肿瘤复发转移的利器。快让我们看看郭教授到底是怎么说的吧。

一:不容忽视的二便

郭教授讲了,我们看患者的身体状况如何,先看他能不能吃、能不能睡,如果这两项状况不错,那么就说明患者身体70%的情况是不错的。

那么,剩下30%是看什么呢?这就要看他能不能排。

二便对于身体的作用真的是不容忽视。二便不通,相当于把身体的排毒通道给堵了,这样,身体内代谢的产物、体内的一些毒素都无法顺利地排除,就会导致很多疾病的产生。

二:通利二便作用大

二便很重要,我们已经知道了。那么,通利二便为什么能成为抗癌利器呢?

1通利二便能攻肠道之邪,调理肠道气机。

2通利二便能够让体内的邪毒、毒气通过大小便排出去。

3肿瘤本身是癌毒,我们有时候会采用一些有毒性的药物来以毒攻毒,在这个过程中药物的毒副作用会在体内产生一些堆积,二便通畅能够将这些有毒药物的毒性通过大小便排出去,从而真正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三:如何通利二便

对于如何通利二便,郭教授讲了两种情况:

一种是实症的便秘,可以适当应用大黄、番泻叶、芦荟等。不过,李教授特别提到了这些药物不能长期使用,例如大剂量长期使用大黄,会导致大肠黑变病。

另一种是老年人或者肿瘤患者,他们二便不通往往并非实症,而是由于胃肠道的蠕动能力不强导致的便秘,这时候就不能使用攻下力量很强的大黄、芒硝这一类的药物,而应该采用当归、瓜蒌、生白术、肉苁蓉等润肠通便的药物。

而且,郭小兵老师还特别强调,一定要针对患者不同阶段、不同的治疗环节,合理地应用调整二便的药物,包括通便药物以及一些止泻的药物,都要根据患者的状态合理地进行调整。

既然讲的是通利二便,郭小兵老师最后就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能够调整二便的食疗配方——薏苡萝卜饮。据郭小兵教授介绍,它能够很好地调整人体的肠胃机能,让我们获得健康。掌握小配方,拥有大健康,您还不赶快行动?

四:薏苡萝卜饮

【组成】薏苡仁50克,白萝卜汁500毫升

【功效】健脾利水,抗癌

【制法】将薏苡仁洗净,与白萝卜汁共入碗中,上蒸笼蒸一小时即成。

湿从哪里来,怎么又进入体内

多数人体内的湿气,大部分来自平时的饮食习惯造成的。2.湿,从入口的食物来;

备注:第二个途径:有的人喜欢吃,你像又喝酒,又吃肉,老吃细粮,再加上一些水果等等,中药叫做“肥甘厚味”,吃多了湿气就比较重,口气也很重,《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中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故其气上溢。它可以在人体内化热成湿,然后这些湿和热又互结着,往上走、往上涌,所以它叫“其气上溢”,这些人有什么病变了,叫做“口甘病”,口甘也就是说口里黏腻不爽,有的还有点甜味,有人口气就偏重了,这种人怎么治?《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中治之以兰,除陈气也;这个“兰”指的是什么?我们说叫兰草,实际上现在就是指,中药当中的一味药,是叫佩兰。这个药有什么作用,有点芳香化湿,当然药属于平味药,但是有点芳香化湿,祛浊,可以健脾可以祛湿。(祛口气方法:1、脾胃湿热的人用佩兰,比较好使;2、不是脾胃湿热,而是食积的人,吃多了消化不了了,就用一些焦山楂、麦芽、鸡内金这一类的东西泡水喝就可以;3、由于胃火大,一方面口气重,另一方面很容易口舌生疮,长溃疡或嘴角起一个疱,往往带着大便可能比较干结,大便不通,这个时候,可能就可以用一些黄连、黄芩或者生石膏,用它来清泻清泻胃火。)

功能性腹胀

一、病因病机

符教授认为,导致功能性腹胀发生的因素很多,一般为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等,并结合中医古代文献及自己的临床体会,在此基础上提出“络脉瘀滞,气机不畅”的病机。

二、治疗方法

1.寒证

症见:脘腹痞满疼痛,昼轻夜重,进食后尤甚,畏寒肢冷,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

处方:木香、香附、藿香各12克,炒槟榔、莱菔子、白豆蔻、厚朴、枳实各10克,党参、白术各8克,干姜、肉桂、乌药、白芍、茯苓各6克,制附子(先煎)4克。

2.热证

症见:脘腹痞满疼痛,昼轻夜重,进食后尤甚,食欲不振,口苦,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处方:木香、香附、藿香各12克,炒槟榔、莱菔子、白豆蔻、厚朴、枳实各10克,党参、白术各8克,龙胆草、黄连、黄芩、山栀子、青皮、蒲公英各4克。

以上处方用法均为水煎分3次温服,每日1剂。

三、典型病例

王某,男,58岁。主诉因腹部胀满1年余就诊。1年前由于情志不遂,出现腹部胀满,在医院就诊,给予促胃肠动力药治疗,未见明显改善,由于症状较轻,后未再治疗。4个月前,腹部胀满症状加重,不可耐受,去多个医院就诊,均诊断为消化不良,给予匹维溴铵片、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改善胃肠功能,仍未见改善。

刻诊:腹部胀满,上腹部较重,口中有异味,睡眠欠佳,无腹痛,无发热,无泛酸、烧心,舌暗红,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数。辅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西医诊断:功能性腹胀。中医诊断:痞满。治宜辛香通络,清热化湿。处方:炒槟榔、炒麦芽、炒神曲各20克,枳实、党参、炒白术、莱菔子各15克,木香、香附、藿香、白豆蔻、厚朴、龙胆草、黄芩、大腹皮各10克,青皮6克。水煎取汁300毫升,分早、晚2次温服,每日1剂,共7剂。随访诉服药3剂后腹胀消失。

四、体会

功能性腹胀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根据其疾病特点可将其归属为中医学中的“聚证”“痞满”范畴。

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故导致其治疗效果不佳。然而中医学临床上对功能性腹胀的治法很多,而符教授从络病学角度出发,认为腹部为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及足厥阴肝经)和任脉循行所过,络脉从这些经脉中分出,遍布于腹部,若络脉不通,则腹部气血不能行常道,气血结于腹部,故出现腹胀症状。

符教授参考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论述的辛香通络法,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以本方治疗功能性腹胀,治法特殊,疗效显著。而观其处方,君药木香、香附、藿香这三味药的配伍运用甚佳,三药配伍,共奏辛香行气之功,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络通,络通则胀满可除,正符合“辛香通络”的原则。

妇人赤带,下不止

玳瑁丸

【处方】 玳瑁1两,麒麟竭半两,乳香半两,没药半两,须灰(故锦)3分,续断1两,安息香半两。

【制法】 上为末,以蜜及安息香熬炼,和诸药末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妇人赤带,下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 《圣惠》卷七十三

中风不语,精神冒闷,兼治忽中恶不语

玳瑁丸

【处方】 玳瑁(镑)半两,丹砂(研)半两,雄黄(研)半两,白芥子半两,麝香(研)1分。

【制法】 上为末,再同研匀,别以银石器酒煎安息香1两为膏,和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中风不语,精神冒闷,兼治忽中恶不语。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温童便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

急风及中恶,神志不清;面色发青,四肢逆冷

玳瑁丸

【别名】 七宝丸(《圣济总录》卷六)。

【处方】 生玳瑁150克(捣罗为末)安息香150克(酒煮似糊,用绢滤去滓)朱砂60克(细研,水飞过)雄黄15克(细研)琥珀15克(细研)麝香7.5克(细研)龙脑7.5克(细研)

【制法】 上药共研令匀,以安息香糊和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 主急风及中恶,神志不清;面色发青,四肢逆冷。

【用法用量】 用童便60毫升,生姜自然汁劝毫升,相合暖过,不计时候,研下3丸。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二

《伤寒论》中治感冒你知道吗?本能系统医学治感冒是怎么样的

外源性疾病的感冒这个病中,本能医学分了三类:

第一类: 病毒性,也叫流行性感冒。知证,是麻黄汤证,有它的几个典型症状。看势,它是个本能系统想发汗的病势。给方,现成的麻黄汤。老师标好了量,做了服用说明。这不完了吗?其中有兼证,主要是,葛根汤证,兼颈椎病;小青龙汤证,兼水气;大青龙汤证,兼里热。《伤寒论》上就这三个兼证的。

葛根汤方:

小青龙汤方:

麻黄, 桂枝, 干姜,细辛,五味子, 半夏, 白芍,甘草。

大青龙汤方:

麻黄, 桂枝, 杏仁, 生石膏,大枣,(切)生姜, 甘草。

第二类:一般感冒,又叫伤风感冒。它也有几个典型的症状。病势是解肌。方剂是桂枝汤。其中也有兼证。

桂枝汤方:这两类感冒在证,症状上的根本区别是无汗和有汗。其它都是次要的。

第三类,叫温病类感冒,也叫流行性感冒,也叫传染性感冒,也叫病毒性感冒。这类感冒与麻疹同类,还是叫温病类感冒为妥。

对于这一类感冒的治疗,简直就是郭老对人类的一大贡献。以前,人们也模模糊糊的知道有这么一类感冒,用银翘丸,精制银翘解毒片,羚羊感冒片,清瘟解毒片来治疗,现在也这么治,疗效有,但很差。自从郭老以本能思想认识了这个病,把这个病的中心明确定位在血上,改造了吴鞠通的银翘散,而成银翘透表汤,那疗效,简直太神奇了。老师还写了几张方子,大同小异,略。

这类病,也有几个症状,主要是咽疼,感冒还没其它感觉时就咽疼,这是主要标志。什么病势呢?郭老说是本能系统要想通过微循环排异,排除病毒。那就给方吧。

银花, 连翘, 牛蒡子,(捣) 丹皮,赤芍,紫草, 桔梗, 柴胡, 葛根,甘草

有咽疼,那就合并了咽炎,叫急性咽炎,就用这类方子。其它,腮腺炎,脑炎,手足口病,郭老说凡是烈性传染病都用透表的方子。这个透表排异法,治的病可多了,即便是我们还不认识的外源性传染病都可以治疗。。咱先把这三类感冒及其系列方剂闹清了,就了不得了。

前两类感冒,可以用第三类感冒的方子治疗,发汗不忌透表,你们看看,多么伟大! 缺少经验者,你实在是把握不准病势,还有模糊方呢。请大家看看。

补充一点,第一类和第三类都有咽疼,注意鉴别。前两类感冒,基本上是在体液还能支撑的情况下的。温病类感冒,时间一长,会大量地消耗掉体液,凡温热病,丢失体液是很快的。所以郭老才列出了麦冬生地之类的滋阴药备着。这是透表法应注意的一点。就是时间长了,丢失了体液,从有痰到无痰,没有体液了,哪来的痰?需要大量的补充体液,尤其有肺病,更应该如此。

关于慢性肺病诊治,后边专讲。

由于医学很谨慎,建议在医师指导下用药,在这里也不标注量在里面。

六经辨证的六经指的是什么?

六经的意义,是把人体分作六个区域,在这六个区域内出现的症候作为六个类型。这方法最早见于 《内经》,到 《伤寒论》更细致地作出了有系统的分析和归纳。六经的名称为太阳、阳明、少阳,称作三阳;太阴,少阴,厥阴,称作三阴。分析归纳症状时,就根据其不同性质,凡呈亢奋现象的列于三阳,呈衰退现象的列入三阴。六经辨症,不但广泛地被用于外感病,而且内伤杂症也有很多地方可以引用。

1.太阳脉症

症见发热恶寒,头项强痛,身疼腰酸,无汗,脉象浮紧。此为寒邪侵表的初期,概称太阳病。太阳病中有自汗、脉浮缓的称中风 (即伤风);伴有口渴而不恶寒,或恶寒轻微的则属温病。

2.阳明脉症

外邪在太阳经不能及时解除,病邪向里发展。症见壮热,汗多,不恶寒,反恶热,口渴,脉象滑大。此时无形热邪弥漫肠胃,但肠内糟粕尚未成为燥屎,热而未实,称作阳明经症。若肠有燥屎,更见便秘、腹满,腹痛,烦躁谵语,甚至神志昏糊,热而兼实,称作阳明腑症。这是外感的第二期,邪已化火,具有一派热象,故称阳明病。

3.少阳脉症

病邪从外传内,既不属于太阳表症,又不属于阳明里症,而在太阳阳明的中间阶段。症见寒热往来,一天反复数次,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呕吐不欲食,脉象弦数。因其处于半表半里之间,故称半表半里症。

4.太阴脉症

三阳病都有发热症,三阴病以虚症为主,一般没有发热,相反地多呈寒象。太阴病的症状为:腹满自利,或腹痛喜按,口不渴,手足温,呕吐,食不下,脉缓而弱。

5.少阴脉症

症见恶寒,四肢厥冷,下利清谷,神疲欲寐,脉象微细。这是阳气虚弱所呈现的全身虚寒症。故少阴病比太阴病更严重一步。但少阴主水火,阳虚则从寒化,阴虚又从火化,因而除上虚寒症外,也有心烦、不得卧及热利、咽痛等内热症出现。

6.厥阴脉症

厥阴病是外感病的末期,邪正抗争的最后阶段。症状多阴阳错杂,寒症和热症混同呈现,如口渴不止,气上冲胸,心中疼痛觉热,饥不欲食,有时呕出蛔虫。特别是以厥、热交替为特征。厥热交替,即四肢厥冷能自温暖,温暖后又厥冷,厥冷后又温暖。假使厥的时间多于热,或厥逆不复,预后不良;若热多于厥,厥去热回,是正气恢复,可望转机。

六经症状的出现,由于病邪的传变,这种由一经传变到另一经的现象,称做 “传经”。传经与否的重要关键,决定于病邪和体力的对比。比如邪气盛,正气弱,传变的机会就多;正气盛,邪气微,传变的机会就少;还有体力强的传变多在三阳,体力衰弱的就容易传到三阴。所以传经不是六经皆传遍,有在太阳不传的,有仅传及阳明,也有传完三阳就痊愈的。

传经有一定的程序,即按照六经次序由太阳而阳明而少阳而太阴而少阴,终于厥阴,叫做 “循经传”。也有不按次序,隔一经或两经相传,如太阳不传阳明而传少阳,或不传少阳而直传阴经,叫做 “越经传”。越经传的原因,多由邪盛正虚,病邪乘虚窜入。此外,三阴病有不从阳经传入,一起即见太阴或少阴症状者,称做“直中”。直中的意思是病邪直接侵入,三阴都有直中的病变,但以太阴和少阴为多见。

六经各有主症主脉,临症上又往往错综出现,例如既有太阳表症,又有阳明里症;或太阳表症还没有完全解除,又出现了阳明里症。前者称做 “合病”后者称做 “并病”。它的区别是,合病为两经或三经同时受邪,不是传变所致,遇到这类情况,就称为太阳阳明合病、三阳合病等;并病为一经未退又传一经,必须前一经症状还在,而又具备后一经症状,遇到这类情况,就称为太阳阳明并病、阳明少阳并病等。

用六经来辨症的基本精神已如上述,它不仅说明了外感病发展过程中的一般情况,也说明了六经之间是一个互相影响的整体。这样,可以从全面来观察外感病的发生和变化,从而掌握治疗规律,成为辨症中的一个基本方法。要学习六经辨症,必须对 《伤寒论》下一番功夫。《伤寒论》的注解有百数十家,各有特长,比较简明而又能提纲挈领的可阅读尤在泾注的 《伤寒贯珠集》,此外,柯伯的 《伤寒来苏集》将方证分类,加减变化,眉目朗然,也可作为参考。

卫气虚则多汗

卫气属阳行于脉外,如同一个卫士一样守卫着我们的体表,具有卫外固表的功能,所以我们的卫气虚了会导致“卫表失固”,皮肤的腠理少了这个卫士的保护则门户大开,我们体内的津液则随之易于外泄,因此出现多汗。

中医认为“气随汗脱”,汗出得越多我们的卫气流失得也越多,这是个不良的循环。所以,很多人出汗越多越补水,但是治标不治本,原因就在于这个本不是缺水,而是气虚。

营血虚则无汗:

营血属阴,内有津液,营血虚了我们体内的津液也因之而不足。津液缺乏这个源头,所以会出现无汗的症状。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好理解为什么卫气虚弱导致多汗的人要“补气”,即中医所说的治疗以补气固表为主。营血虚弱导致的无汗,当以养血生津以滋其化源

女患者找我治疗息肉,原以为男医生和女患者的尴尬,只会在妇产科,没想到也让我遇上一次

息肉生长的部位很多,大家以为我说的尴尬,是女性比较常见的宫颈息肉或者隐私部位的息肉。

但事实不是这样的,半年前的这位女患者,她来找我,治的是鼻息肉,为什么会尴尬呢?

这位女患者比较年轻,明眸皓齿,很漂亮,我为她检查的时候,需要离的很近,因为她当时仰着头,我能清楚的感觉到她的呼吸,吐气如兰,打在我的脸上。

论年龄,她和我孙女年龄差不多,这就让我比较尴尬,还好持续的时间不是很长,我看了一会,搞清楚了问题之后,给了她一个方子:乌梅,威灵仙,白僵蚕,薏苡仁,白芥子。另外,我然后把苍耳子散与这个方子一块服用。

我算了下时间,她用了半个月过来二诊,彼时情况已经好了很多,一共用了一个半月,复诊了3次,第三次的时候,息肉已经消失,鼻子恢复正常,把当初让她做手术的医生吓了一跳。

话说回来,息肉这种病,我是不建议做手术的,因为做了,还会再长出来,就算患者不差钱,身体也扛不住。

治病讲求因果,手术只解决了果,没有解决因,用中医的话讲就是治标不治本,永远不可能治好。

之后,门诊对这位女患者安排了随访,至今没有复发,有人问:这是为什么呢?手术都解决不了,为啥一个方子就摆平了呢?

讲这个方子之前,我们先来说说息肉,息肉的本质是什么?

从中医的角度看,息肉就是人体内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体内的痰浊水饮等垃圾排不出去,久而久之,蛇鼠一窝、狼狈为奸,化死肌、变恶肉。

所以,要想标本兼治,得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把息肉解决掉

第二件事:把痰浊垃圾清理干净

第三件事:恢复脾胃升清降浊的作用

事情到了这一步,就简单多了,我们只需要按照步骤,用药一步一步解决就行了,在这个方子中:

我先用乌梅,乌梅很酸,酸有收涩的作用,所以乌梅的任务,就是把息肉困住,防止它逃之夭夭,乌梅进入体内,就好像结了一张大大的网,息肉只能做困兽之斗。

然后用白僵蚕和威灵仙,如果说乌梅主收,那它们俩就主散,白僵蚕堪称一味猛药,可以把息肉直接破开,还有威灵仙,它的根可以粗暴的挤到石头缝里去,可见其穿破之力有多强。

最后是薏苡仁,它不但可以除湿,可以清热,可以排脓,还可以健脾,中医讲,脾主肌肉,肌肉长得好不好全靠脾胃,身体表面的恶肉也好,内部的恶肉也好,和脾胃不能很好地升清降浊有很大关系。

除了上面这4味药,我还加了一味白芥子,去除痰湿,上面是大扫除,白芥子负责一些卫生死角,历代医家形容它是”顽痰可搜“,再顽固、再隐秘的痰湿,遇上它都会乖乖就范。

这个方子,不单单针对鼻息肉,胃息肉、胆息肉、声带息肉、肠息肉等等都能治,如果辨证得当,各加引经药组,会更好,就像这位患者,我为她加了苍耳子散,如果是别的息肉,比如:胃息肉可以加平胃散,胆息肉可以加四逆散,声带息肉可以加玄麦甘桔汤等等。

六经辨证的六经指的是什么?

六经的意义,是把人体分作六个区域,在这六个区域内出现的症候作为六个类型。这方法最早见于 《内经》,到 《伤寒论》更细致地作出了有系统的分析和归纳。六经的名称为太阳、阳明、少阳,称作三阳;太阴,少阴,厥阴,称作三阴。分析归纳症状时,就根据其不同性质,凡呈亢奋现象的列于三阳,呈衰退现象的列入三阴。六经辨症,不但广泛地被用于外感病,而且内伤杂症也有很多地方可以引用。

1.太阳脉症

症见发热恶寒,头项强痛,身疼腰酸,无汗,脉象浮紧。此为寒邪侵表的初期,概称太阳病。太阳病中有自汗、脉浮缓的称中风 (即伤风);伴有口渴而不恶寒,或恶寒轻微的则属温病。

2.阳明脉症

外邪在太阳经不能及时解除,病邪向里发展。症见壮热,汗多,不恶寒,反恶热,口渴,脉象滑大。此时无形热邪弥漫肠胃,但肠内糟粕尚未成为燥屎,热而未实,称作阳明经症。若肠有燥屎,更见便秘、腹满,腹痛,烦躁谵语,甚至神志昏糊,热而兼实,称作阳明腑症。这是外感的第二期,邪已化火,具有一派热象,故称阳明病。

3.少阳脉症

病邪从外传内,既不属于太阳表症,又不属于阳明里症,而在太阳阳明的中间阶段。症见寒热往来,一天反复数次,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呕吐不欲食,脉象弦数。因其处于半表半里之间,故称半表半里症。

4.太阴脉症

三阳病都有发热症,三阴病以虚症为主,一般没有发热,相反地多呈寒象。太阴病的症状为:腹满自利,或腹痛喜按,口不渴,手足温,呕吐,食不下,脉缓而弱。

5.少阴脉症

症见恶寒,四肢厥冷,下利清谷,神疲欲寐,脉象微细。这是阳气虚弱所呈现的全身虚寒症。故少阴病比太阴病更严重一步。但少阴主水火,阳虚则从寒化,阴虚又从火化,因而除上虚寒症外,也有心烦、不得卧及热利、咽痛等内热症出现。

6.厥阴脉症

厥阴病是外感病的末期,邪正抗争的最后阶段。症状多阴阳错杂,寒症和热症混同呈现,如口渴不止,气上冲胸,心中疼痛觉热,饥不欲食,有时呕出蛔虫。特别是以厥、热交替为特征。厥热交替,即四肢厥冷能自温暖,温暖后又厥冷,厥冷后又温暖。假使厥的时间多于热,或厥逆不复,预后不良;若热多于厥,厥去热回,是正气恢复,可望转机。

六经症状的出现,由于病邪的传变,这种由一经传变到另一经的现象,称做 “传经”。传经与否的重要关键,决定于病邪和体力的对比。比如邪气盛,正气弱,传变的机会就多;正气盛,邪气微,传变的机会就少;还有体力强的传变多在三阳,体力衰弱的就容易传到三阴。所以传经不是六经皆传遍,有在太阳不传的,有仅传及阳明,也有传完三阳就痊愈的。

传经有一定的程序,即按照六经次序由太阳而阳明而少阳而太阴而少阴,终于厥阴,叫做 “循经传”。也有不按次序,隔一经或两经相传,如太阳不传阳明而传少阳,或不传少阳而直传阴经,叫做 “越经传”。越经传的原因,多由邪盛正虚,病邪乘虚窜入。此外,三阴病有不从阳经传入,一起即见太阴或少阴症状者,称做“直中”。直中的意思是病邪直接侵入,三阴都有直中的病变,但以太阴和少阴为多见。

六经各有主症主脉,临症上又往往错综出现,例如既有太阳表症,又有阳明里症;或太阳表症还没有完全解除,又出现了阳明里症。前者称做 “合病”后者称做 “并病”。它的区别是,合病为两经或三经同时受邪,不是传变所致,遇到这类情况,就称为太阳阳明合病、三阳合病等;并病为一经未退又传一经,必须前一经症状还在,而又具备后一经症状,遇到这类情况,就称为太阳阳明并病、阳明少阳并病等。

用六经来辨症的基本精神已如上述,它不仅说明了外感病发展过程中的一般情况,也说明了六经之间是一个互相影响的整体。这样,可以从全面来观察外感病的发生和变化,从而掌握治疗规律,成为辨症中的一个基本方法。要学习六经辨症,必须对 《伤寒论》下一番功夫。《伤寒论》的注解有百数十家,各有特长,比较简明而又能提纲挈领的可阅读尤在泾注的 《伤寒贯珠集》,此外,柯伯的 《伤寒来苏集》将方证分类,加减变化,眉目朗然,也可作为参考。

卫气虚则多汗

卫气属阳行于脉外,如同一个卫士一样守卫着我们的体表,具有卫外固表的功能,所以我们的卫气虚了会导致“卫表失固”,皮肤的腠理少了这个卫士的保护则门户大开,我们体内的津液则随之易于外泄,因此出现多汗。

中医认为“气随汗脱”,汗出得越多我们的卫气流失得也越多,这是个不良的循环。所以,很多人出汗越多越补水,但是治标不治本,原因就在于这个本不是缺水,而是气虚。

营血虚则无汗:

营血属阴,内有津液,营血虚了我们体内的津液也因之而不足。津液缺乏这个源头,所以会出现无汗的症状。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好理解为什么卫气虚弱导致多汗的人要“补气”,即中医所说的治疗以补气固表为主。营血虚弱导致的无汗,当以养血生津以滋其化源

女患者找我治疗息肉,原以为男医生和女患者的尴尬,只会在妇产科,没想到也让我遇上一次

息肉生长的部位很多,大家以为我说的尴尬,是女性比较常见的宫颈息肉或者隐私部位的息肉。

但事实不是这样的,半年前的这位女患者,她来找我,治的是鼻息肉,为什么会尴尬呢?

这位女患者比较年轻,明眸皓齿,很漂亮,我为她检查的时候,需要离的很近,因为她当时仰着头,我能清楚的感觉到她的呼吸,吐气如兰,打在我的脸上。

论年龄,她和我孙女年龄差不多,这就让我比较尴尬,还好持续的时间不是很长,我看了一会,搞清楚了问题之后,给了她一个方子:乌梅,威灵仙,白僵蚕,薏苡仁,白芥子。另外,我然后把苍耳子散与这个方子一块服用。

我算了下时间,她用了半个月过来二诊,彼时情况已经好了很多,一共用了一个半月,复诊了3次,第三次的时候,息肉已经消失,鼻子恢复正常,把当初让她做手术的医生吓了一跳。

话说回来,息肉这种病,我是不建议做手术的,因为做了,还会再长出来,就算患者不差钱,身体也扛不住。

治病讲求因果,手术只解决了果,没有解决因,用中医的话讲就是治标不治本,永远不可能治好。

之后,门诊对这位女患者安排了随访,至今没有复发,有人问:这是为什么呢?手术都解决不了,为啥一个方子就摆平了呢?

讲这个方子之前,我们先来说说息肉,息肉的本质是什么?

从中医的角度看,息肉就是人体内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体内的痰浊水饮等垃圾排不出去,久而久之,蛇鼠一窝、狼狈为奸,化死肌、变恶肉。

所以,要想标本兼治,得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把息肉解决掉

第二件事:把痰浊垃圾清理干净

第三件事:恢复脾胃升清降浊的作用

事情到了这一步,就简单多了,我们只需要按照步骤,用药一步一步解决就行了,在这个方子中:

我先用乌梅,乌梅很酸,酸有收涩的作用,所以乌梅的任务,就是把息肉困住,防止它逃之夭夭,乌梅进入体内,就好像结了一张大大的网,息肉只能做困兽之斗。

然后用白僵蚕和威灵仙,如果说乌梅主收,那它们俩就主散,白僵蚕堪称一味猛药,可以把息肉直接破开,还有威灵仙,它的根可以粗暴的挤到石头缝里去,可见其穿破之力有多强。

最后是薏苡仁,它不但可以除湿,可以清热,可以排脓,还可以健脾,中医讲,脾主肌肉,肌肉长得好不好全靠脾胃,身体表面的恶肉也好,内部的恶肉也好,和脾胃不能很好地升清降浊有很大关系。

除了上面这4味药,我还加了一味白芥子,去除痰湿,上面是大扫除,白芥子负责一些卫生死角,历代医家形容它是”顽痰可搜“,再顽固、再隐秘的痰湿,遇上它都会乖乖就范。

这个方子,不单单针对鼻息肉,胃息肉、胆息肉、声带息肉、肠息肉等等都能治,如果辨证得当,各加引经药组,会更好,就像这位患者,我为她加了苍耳子散,如果是别的息肉,比如:胃息肉可以加平胃散,胆息肉可以加四逆散,声带息肉可以加玄麦甘桔汤等等。

玳瑁汤

【处方】 生玳瑁 生犀各以冷水浓磨汁200毫升

【功能主治】 主时行豌豆疮,及赤疮疹子。

【用法用量】 同搅令匀,每服50毫升,微温,一日四五服为佳。

【摘录】 《奇效良方》卷六十五

黛柏散

【处方】 青黛3克 黄柏6克 冰片3克

【功能主治】 消炎杀菌,除湿止痒。主急性渗出性皮炎,脓疱疮。

【用法用量】 上药共研细末,用花生油调敷。

【摘录】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

紫竹玄机(拒聊拒加群)

开窍透络,涤痰清火。主热陷包络,蒸液为痰,迷漫心孔,其人妄言妄见,疑鬼疑神,神志昏蒙,咯痰不爽

玳瑁郁金汤

【处方】 生玳瑁1钱(研碎),生山栀3钱,细木通1钱,淡竹沥2瓢(冲),广郁金2钱(生打),青连翘2钱(带心),粉丹皮2钱,生姜汁2滴(冲),鲜石菖蒲计2小匙(冲),紫金片3分(开水烊冲)。

【功能主治】 开窍透络,涤痰清火。主热陷包络,蒸液为痰,迷漫心孔,其人妄言妄见,疑鬼疑神,神志昏蒙,咯痰不爽。

【用法用量】 先用野菰根2两,鲜卷心竹叶40支,灯芯2小帚(5-6分),用水6碗,煎成4碗,取清汤分作2次煎药。

【各家论述】 何秀山:本方以介类通灵之玳瑁,幽香通窍之郁金为君,一则泄热解毒之功,同于犀角,一则达郁凉心之力,灵于黄连。臣以带心连翘之辛凉,直达包络以通窍;丹皮之辛串善清络热以散火;引以山栀、木通,使上焦之郁火,屈曲下行,以下焦小便而泄。佐以姜、沥、石菖蒲汁,辛润流利,善涤络痰。使以紫金片芳香开窍,助全方诸药透灵;妙在野菰根功同芦笋,而凉利之功,捷于芦根;配入竹叶、灯心轻清透络,使内陷包络之邪热及迷漫心孔之痰火,一举而肃清之。此为开窍透络,涤痰清火之良方。

【摘录】 《通俗伤寒论》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48-49条

    伤寒论48-49条 "四八.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 这句话说了从太阳病转化为阳明病的过程,条文给出的语境是因为汗出不彻,病从 ...

  • 麻黄汤、大青龙汤、葛根汤的联系与鉴别

    更新时间:不定时更新 温馨提示:因公众号修改了推送规则,推文不再按时间线显示,请加公众号星标,才能第一时间收到推送哦! 广东岐黄班   冯清兰 麻黄汤.大青龙汤.葛根汤的联系与区别. 首先是麻黄汤:在 ...

  • 5个治疗骨质增生的外用方,个个有来头,有一个是内服的

    5个治疗骨质增生的外用方,个个有来头,有一个是内服的

  • 【活血破瘀、温通经络、消瘤散结的外敷方】...

    [活血破瘀.温通经络.消瘤散结的外敷方]#输卵管不通# 莪术50g三棱50g当归尾 100g 艾叶 50g白芷50g皂角刺 50g 血竭 50g地鳖虫 50g没药 30g透骨草 100g 红花 30g ...

  • 颈椎病常用食疗方颈椎病患者在进行食疗时,...

    颈椎病常用食疗方 颈椎病患者在进行食疗时,主要遵循软坚散结.舒筋止痛的原则,按照发病情况及疾病分型的不同予以配方.     1.复方红花酒     原料:红花20g,当归尾15g,赤芍15g,川芎15 ...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完》

    麦门冬汤 麦门冬 半夏 甘草 粳米 大枣 主治:1.虚热肺痿.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 2.胃阴不足证.呕吐,纳少,呃逆,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 ...

  • 老人尿不畅,参考一下这个方

    I导读:老年性癃闭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作者以清·沈尧封所撰<女科辑要>之补气通脬饮加味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 补气通脬饮加味治疗老年性癃闭 作者/嵇明亚 老年性癃闭是一种以小便涓滴不利或 ...

  • 万方论文网_核心期刊目录

    医药.卫生 R 综合性医药卫生 1.中华医学杂志 2.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3.学报(改名为:医学争鸣)   4.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5.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6.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7.解放军医学杂志 8. ...

  • 一个外用方,治疗慢性鼻窦炎

    I导读:作者应用苍耳子散原方内服作外治法,比内服简便经济,收效快,疗效高.临床值得一试. 苍耳子散外治慢性鼻窦炎 作者/黄宗勖 刘××,男,32岁,干部. 患者自诉: 在初中求学时即患慢性鼻窦炎,十余 ...

  • 治疗心力衰竭,方选五苓散合补阳还五汤或者...

    治疗心力衰竭,方选五苓散合补阳还五汤或者真武汤! 治疗心力衰竭,首先要弄清楚患者是左心衰,还是右心衰?这个要了解二者的区别,再根据症状,选用选用五苓散合它方,或者真武汤. 一.左右心衰的区别. 心力衰 ...

  • 国医大师肖少卿:常用配穴主治方49类,涵盖100多种病症经验配穴

    大家好,我是九选艾的小九老师. 相信很多灸友日常艾灸中最困惑的就是关于配穴的问题,什么病灸什么穴位?当然,最好还是需要专业中医师详细辩证以后,方能给予有效合理的配穴方案. 前几日,朋友赠我一本国医大师 ...